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98門世界最先進的海岸大炮 晚清珠江上的那些世界名炮

98門世界最先進的海岸大炮 晚清珠江上的那些世界名炮

98門世界最先進的海岸大炮 晚清珠江上的那些世界名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是沙角炮台的克虜伯炮,24厘米口徑,珠江上最大的名炮 1900年,珠江口虎門世界名炮布防圖,共有大炮59門 廣西北海阿姆斯特朗炮 二戰時沙角捕魚炮台中的阿姆斯特朗炮 1900年,珠江中段長洲世界名炮布防圖,共有大炮38門(不包括鎮南車歪炮台1門)。「克」是克虜伯炮,「阿」是阿姆斯特朗炮,「瓦」是瓦瓦司炮,「猛」是猛的力炮

□文/圖 黃利平

A 購買西洋大炮提升國防力量成大清朝野的共識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由於阿姆斯特朗炮是當時英國工業技術的最先進產品,所以南北兩軍爭相向英國購買,在戰場上發揮出的驚人威力,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1870年的普法戰爭,同樣是當時最先進、威力最強大的武器——克虜伯大炮,在俾斯麥先後戰勝奧地利和法國的戰爭中功不可沒。例如,在關鍵的色當戰役中,手持夏斯波式步槍的法國士兵,在普魯士克虜伯大炮的轟擊下狼狽潰退,顯示出大炮對小型武器的絕對優勢。

這兩場聞名世界的戰爭,讓克虜伯大炮和阿姆斯特朗大炮揚名立萬,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炮。之後,「大炮是戰爭之神」,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成為流行的軍事觀點。它也深深影響了19世紀60年代以後,秉持「師夷長技以制夷」理念主持大清國政的「洋務派」官員,購買西洋大炮改善國防已成大清朝野的共識。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後,為了抵禦法軍入侵廣州,清廷在虎門口以及珠江兩岸的炮台里,布防了大量世界名炮,對震懾法軍起到重要作用。

實際上,在珠江建設炮台用於廣州的防衛開始於清初。廣州是沿海城市,但它不是直接建在大海邊上,而是通過一段狹長的珠江與大海相連,出海口是虎門。千百年以來,廣州人都是由此進出大洋與世界交往的。到了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改四口通商為一口通商,廣州成為中國唯一的通商口岸。

隨著來往商船迅速增多,增加炮台數量來保證航道安全成為理所當然的要求。1800年(嘉慶五年)後,僅在虎門口就相繼增建了沙角台、靖遠台等11座炮台,而此前這裡只有南山等3座炮台而已。

第一次鴉片戰爭至第二次鴉片戰爭(1840-1856)的16年間,廣州共建造和存在過45座炮台,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炮台城市。然而,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兩廣總督葉名琛的「不戰、不和、不走」決策,讓原有的龐大炮台群被輕易侵入廣東的英軍破壞殆盡。

B 淮軍名將主持引進世界名炮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從虎門口到白鵝潭,偌大的珠江上僅於1861年(咸豐十一年),修復了大黃滘一處炮台(即在今天的車歪炮台位置)。珠江上這種幾乎沒有炮台防守的狀況維持了十幾年。1874年,清廷才開始修復舊式的威遠、下橫檔、中流砥柱和大黃滘炮台,但這次修建工程進展緩慢,直到1880年才基本結束,而且質量極差。1881年兩廣總督在奏摺中說這批炮台「已有陷裂及不合法之處」、「尤有頹廢之虞」。在這個時期的炮台上,安裝的大多數還是鴉片戰爭時就已使用的佛山製造的前膛鐵炮。這種炮是由炮口填入火藥和實心鐵彈,主要靠炮彈本身及鐵渣撞擊來傷敵,殺傷力很小,發射速度緩慢,加上製作工藝比較粗疏,射程也不遠。

1883年12月,中法戰爭爆發,這是一場由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廣州是沿海大城市中離越南最近的一個,加上法軍不斷叫囂著要進攻廣州,讓朝廷緊張不已。於是,剛處理完朝鮮危機的淮軍名將、前任兩廣總督張樹聲被朝廷緊急調派廣東。張樹聲帶著五營淮軍(由於裁員實際只有兩千人)匆匆趕到廣州,第二次出任兩廣總督。作為深通洋務的淮系要員,他早已清楚,使用傳統國產土炮是不可能抵禦法軍入侵的。於是,他在來廣州的路上,就計劃好實施他第一次督粵時就想實施的引進世界名炮計劃,以切實提升廣州海防江防能力。

稍後趕到廣州的湘軍名將、欽差大臣彭玉麟(帶8營湘軍赴粵)也大力支持張樹聲的計劃,引進世界名炮方案立刻開始實施。

當時,中國對外軍購主要控制在以李鴻章為首的淮系手中,張樹聲又是淮系名將,申請撥款報告很快獲得批准;而清同治以來,中國已多次向德國、英國等購買過大批軍火,已經形成完善的購買渠道和操作程序,購炮計劃得以順利完成。

一年後,在珠江上的虎門口五處(沙角、大角、威遠、上、下橫檔)和珠江上的長洲三處(長洲島、沙路、魚珠),初步建成由世界名炮構成的西式炮台群。這些名炮主要有德制的克虜伯海岸大炮(後膛炮),英制的阿姆斯特朗海岸大炮(有前、後膛兩種),以及阿姆斯特朗炮系中的烏里治炮(前膛炮)、瓦瓦司炮(前膛炮)、猛的力炮(後膛炮),還有少量的法國前膛炮。

稍後,繼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繼續發力,引入了更多的世界名炮。而且,張之洞還於1887年(光緒十三年)在長洲區域建成了牛山炮台。牛山炮台是珠江上最晚建成的炮台,填補了長洲要塞北岸防禦的漏洞。該炮台設有大炮7門,其中克虜伯大炮3門,阿姆斯特朗大炮4門,炮台建築水平和火炮質量都較以前有所提升。

C 法軍刻意避開廣州轉而北上福建

1884年,當法軍侵入中國東南沿海時,就刻意避開廣州城轉而北上福建,這與廣州海防線和江防線里密布著世界名炮不無關係。

1889年(光緒十五年),接任兩廣總督的李瀚章再接再厲,根據新的海防理念,重點對虎門口的海防炮台進行了改造升級,並以新型的克虜伯炮替換部分英、法舊炮。

到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虎門口及珠江兩岸炮台里的世界名炮已達到98門,其中德國克虜伯炮68門,英國阿姆斯特朗以及瓦瓦斯等炮30門。難怪北洋水師統領葉祖珪都羨慕地說:「惟(珠江)各台所配之炮為各省所最多。」

克虜伯炮以及阿姆斯特朗炮系,分別由世界知名企業德國的克虜伯公司和英國的阿姆斯特朗公司製造。

克虜伯公司始創於19世紀初,是德國人弗雷德里希·克虜伯創辦的一個家族企業。在19世紀中葉,雷德里希·克虜伯利用自己掌握的「罐鋼」技術製造出了優質的鑄鋼,隨後生產出性能極好的克虜伯後膛鋼炮。

阿姆斯特朗公司是英國著名火炮專家阿姆斯特朗Sir William Armstrong於19世紀建立的,該公司開發了一系列聞名世界的大中口徑火炮,以技術先進、性能優良著稱,特別在速射炮的研發上,更是長時間走在世界前列。阿姆斯特朗公司還曾研製出上百噸的巨型大炮。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阿姆斯特朗火炮為英軍迅速攻破天津大沽炮台起了重要作用。20世紀初,阿姆斯特朗公司破產,後轉型重組為一家船舶製造的民用公司。

D 射程遠、威力大、射速快的世界名炮

我們來說說當年清廷引進的這些世界名炮都有什麼特點——

射程遠:這些大炮射程都極遠,最遠的能打上萬米,最近的也能打3000米以上(中國當時產的鐵炮,最遠只能打1000米)。由於打得遠,發射時的後坐力也極大,「一炮響起,地動山搖」的說法並不為過。

威力大:現存炮台中,最大的炮彈龕(存放1枚炮彈)竟達1.2米高、0.5米寬,當年炮彈之巨可想而知,而且炮彈均是開花彈,爆炸威力極為驚人。而當時國產鐵炮用的多是實心彈,僅靠彈體撞擊傷敵。

射速快:這些德制和英制大炮,由於採用了機械來裝填沉重的炮彈,大大提升了射擊速度,平均每5分鐘能打出一發炮彈。而相比較佛山造中國前膛鐵炮的射擊速度,林則徐曾有過生動的對比:「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地之放排炮,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後,須輾轉移時,再放一炮」。如此推測,國產鐵炮大約是半個多小時才能打出一發。

款式新:這些世界名炮都是德、英等西方工業強國新推出數年的產品,一些還是最新產品,先進性無可置疑。這在全國各海防中都是少見的。對此,精熟世界火炮的北洋水師統領葉祖珪都羨慕的說「惟(珠江)各台所配炮之新式亦為各省之冠。」

價格貴: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高品質的武器價格自然昂貴。布防在珠江上的這批名炮中,數量最多的是21厘米口徑的克虜伯大炮,這種型號的大炮按張之洞1887年(光緒十三年)的奏摺稱,每門價格為3萬兩白銀,同時還要加上給它建造一座單獨炮台的花費——4000兩白銀。據《光緒實錄》中記載,光緒四年,北京米價每石(約80公斤)值2兩白銀,3萬兩白銀可買1200噸大米;而當年東三省駐軍,全部軍餉是每年70萬兩白銀。

壽命長:1900年,廣州海防線和江防線共擁有98門大炮,到了抗日戰爭前夕,還完好保存了72門。這些大炮成為1937虎門抗日海戰中最重要的武器裝備。來粵德國軍事專家達爾馬在考查過虎門、長洲要塞大炮後說:「各炮之保存狀態,俱臻良好。炮之配件均完全無缺,炮管色澤甚佳。」據1936年虎門要塞司令部的機密文件顯示,當時僅炮彈儲備就達1.3萬枚以上。

1936年,虎門要塞司令陳策曾驕傲地誇獎這些世界名炮:「縱勿敢誇為金湯之固,亦足以控制敵艦,固我門戶而有餘矣。」 開戰後,證實了此言非虛。今天展示在廣州博物館廣場上的克虜伯大炮和東莞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院子中的阿姆斯特朗炮,還鋥光瓦亮,質量之好令人讚嘆不已。

E 珠江上的這批名炮的最終命運

中法戰爭(1883-1885)後的清朝期間,廣東再沒有發生重大的外敵入侵事件,珠江上的這批世界名炮沒有得到展示的機會。

在1937年-1938年虎門海戰中,這批古老的海岸大炮終於展示出自己強大威力,成為支撐抗戰初期的廣州海防最重要武器。民國檔案《粵海軍作戰史實》中就明確記載,1937年9月14日海戰中,「我要塞炮亦加入攻擊。」 正是靠著這批古老大炮強大火力壓制,才將遠超過中國海軍實力的日本艦隊擊潰。最終,日軍放棄通過突破珠江防線進攻廣州的企圖。

日軍佔領廣州後,這批大炮遭到徹底破壞。戰後僅存的幾門大炮也多已配件不全。從那時開始,隨著滄海桑田、時代演變,當年珠江上有多少世界名炮就成為一個難解之謎,至今從未有人做過清楚的考核。直到今天,這個謎底才終於被解開了。

本版統籌梁力 本版製圖范英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