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崇禎皇帝如果逃往南京,是否會出現南北朝對峙的局面?

明朝崇禎皇帝如果逃往南京,是否會出現南北朝對峙的局面?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20萬農民軍進入了北京城。明朝崇禎皇帝已經無路可走,最終選擇在煤山上吊自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結果。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我們今天做一個假設,如果崇禎皇帝沒有在煤山自殺,而是在李自成大軍圍城之前,已經逃往了南京。那麼,崇禎皇帝能否守住南方地區,出現類似於南北朝的局面呢?其實,存在這樣的可能,但是可能性非常小。

一、崇禎皇帝曾經有機會逃往南京

在傳統的印象中,似乎崇禎皇帝是一位「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人物。但是,撥開歷史的表象,我們就會發現不一樣的內容。早在1642年,也就是松錦大戰之後,崇禎皇帝曾經授意兵部尚書陳新甲,負責與清朝議和。當時,清朝皇帝皇太極提出的要求不算太高,只有一條讓明朝無法接受,那就是地位問題。在皇太極的方案中,清朝和明朝就像宋朝和遼國一樣,屬於兄弟之國。但明朝方面要求清朝向明朝稱臣,類似於西夏和宋朝的關係,這是清朝不會答應的,談判最終破裂。在李自成的大軍進入山西的時候,崇禎皇帝就開始計劃南逃。崇禎皇帝的計劃是這樣的:自己從天津上船,在南方軍隊的接應下進入南京。明朝在名義上有兩個首都,南京擁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體系。

但是崇禎皇帝本人不甘心,因為寧遠地區還有吳三桂率領的3萬多軍隊,崇禎皇帝希望守住京城,自己不想落下不好的名聲。朝中很多官員也不同意南逃,最少應該把吳三桂的軍隊調回京城,實在守不住再南逃。可是由於調兵軍費沒有著落,吳三桂的軍隊沒有進京勤王。與此同時,李自成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崇禎皇帝無路可走,只能選擇在煤山自殺。接下來的歷史是大家都清楚的,李自成在山海關慘敗、清朝軍隊入關、南明王朝建立等等。我們進行推測,如果崇禎皇帝選擇了南逃,那會不會出現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呢?首先,我們要排除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南方的各位王爺爭位。由於崇禎皇帝具有天然的合法性,不會再出現南明歷史上幾位藩王爭位的情況。

二、北方的局面和歷史發展幾乎一樣

首先,我們聊一下北方的情況。如果崇禎皇帝逃往了南京,李自成肯定會佔據北方地區,和真實的歷史差不多。隨後,會開始對明朝官員的迫害。至於鎮守寧遠地區的吳三桂,很有可能選擇投降關外的滿清政權。山海關大戰、清朝軍隊入關等事件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從李自成的個人水平來看,其根本不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被清朝擊敗是預料中事。清朝很有可能佔領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等北方地區,清朝與明朝之間會形成暫時性的南北朝。但這是否意味著明朝能夠頂住清朝的進攻呢,這個答案不是肯定的。清朝佔據北方地區以後,擁有更多的戰爭資源,在南北對峙中處於絕對的優勢。由於自身的人口數量迅速膨脹,清朝的實力會進一步提高。

在真實的歷史中,南明政權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例如黨派內鬥、軍閥割據等等。這些情況在崇禎在位時期就已經出現,崇禎皇帝逃往南京之後,這些問題不會消失。隨著崇禎的南逃,南方不會出現藩王爭位的情況,但其他的情況還是老樣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明朝不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革,南北對峙的局面不會維持太長的時間。清朝消滅了北方地區,穩定了自己的統治以後,肯定會大舉南下。屆時,江淮四鎮、左良玉、史可法等情況幾乎沒有變化。如果明朝想固守南方半壁江山,就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但是從當時的局面來說,崇禎皇帝沒有這個意識,更沒有這個能力。明帝國已經積重難返,與清朝無法形成長期的南北對峙,不要希望出現金國與南宋的局面。

三、兩個政權會出現短暫的對峙期

作為關外的政權,清朝進入中原以後,不會立刻進攻明朝,而是需要消化自己的佔領區。這會形成幾年時間的對峙期,隨後,清朝軍隊肯定會南下,歷史幾乎會重演。按照崇禎皇帝的性格,逃往南京已經是最大的底線,他應該不會繼續難逃。崇禎皇帝很有可能選擇在明孝陵或者紫金山自殺,而南方的王爺們會陷入爭位之中,此後的歷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作為一個已經統治了200多年的政權來說,存在的問題很多,改革的阻力很大,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很多人希望明朝能夠力挽狂瀾,更多是排斥清朝的層面,對於明朝並沒有多少感謝。認真的說,明朝建立之後,沒有出現唐宋時期的氣象,反而沿用了蒙元時期的很多政策,例如廷杖制度。元朝皇帝還會給一塊毯子護著,而明朝皇帝什麼也不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替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全國只剩下了2個城市,齊國如何能夠再次復國崛起?
趙國擁有10萬騎兵軍隊,雄踞北方,為何沒有能夠統一全國?

TAG:興替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