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見證強軍之路|解放軍進駐香港

見證強軍之路|解放軍進駐香港

原標題:見證強軍之路|解放軍進駐香港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防時空》欄目繼續推出10集系列節目《見證強軍之路》。這組系列節目選取百萬大裁軍、組建陸軍航空兵、我軍首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解放軍進駐香港和殲-15艦載戰鬥機首次在遼寧艦著艦等10個重大歷史事件、開創性軍事行動,深入採訪了十多位事件親歷者、行動參與者,通過他們的深情回憶和生動講述,再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人民軍隊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光輝歷程、時代強音,一起感受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偉大成就。敬請關注收聽。


10集系列節目


《見證強軍之路》


本集關注

1997年6月30日23時50分,中英防務交接儀式在香港威爾士親王軍營舉行,7月1日零時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駐港部隊14個軍營上空高高飄揚,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標誌著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變成現實。


本集見證:


解放軍進駐香港



戳音頻 聽原聲↓






「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談到1997年香港回歸,很多中國人腦海里會出現這樣一幅經典畫面,耳畔也會響起這段聲如洪鐘的話語。

21年前,在香港威爾士親王軍營發出「我們上崗」口令的軍官名叫譚善愛,當年33歲,身材挺拔,方臉大耳,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批駐香港部隊軍務處參謀,1997年7月1日零時,中英防務交接儀式上,他任中方指揮官。


1997年6月30日23時50分,香港威爾士親王軍營外喧鬧歡騰,熱切期待回歸的香港市民緊緊圍繞在道路兩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先頭部隊21人,在中方指揮官譚善愛的指揮下,昂首闊步走進防務交接儀式現場。


譚善愛:中英防務交接整個就10分鐘的過程。包括了三個內容,第一個是英方衛隊長帶著他們到位,第二個是我們兩個哨兵上崗,和英軍的哨兵並列站在門外。第三個是中方指揮官和英方指揮官中間這幾句話的交接。



譚善愛回憶:23時58分,他和英方艾利斯中校,走到面對面相隔4米處立定。首先是艾利斯說一段「請你接收,順利上崗」的英語。然後,由譚善愛表達接管軍營的中文內容。由於艾利斯聽不懂中文,雙方約定,說到最後一句時提高聲調,表示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


譚善愛:媒體的閃光燈就沒有停過,然後門外面還有很多人,一個是香港市民,另外就是英軍撤到外面去的士兵,所以我目不斜視,盯著他。他說的是英語,我說的是中文的,兩個人一前一後,說完了還要敬禮、握手。



時至今日,54歲的譚善愛依然對交接儀式的畫面記憶猶新,甚至對地上標記站位的黑點也忘不了。「二十多年過去了,再回頭來看,我感到很自豪,因為現場的發揮比訓練還要好!」譚善愛說,當時現場氣氛一烘托,每個人的雞皮疙瘩都是豎起來的,他用「完美」來形容當時的場景。


譚善愛經歷見證的中英防務交接儀式結束1分多鐘之後,7月1日零時整,伴隨著雄壯的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威爾士親王軍營上空莊嚴升起。這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進駐香港,依法履行防務,宣示主權。


然而,解放軍進駐香港之路卻並非一帆風順。


鄧小平會見撒切爾夫人


1984年4月,來華訪問的英國外交大臣傑弗里豪,代表英國方面向鄧小平提出,希望中國方面不要派解放軍駐守香港。


鄧小平:香港要駐軍的,既然是中國的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啊,(如果)這個權利都沒有,那還叫中國領土啊!



資料圖:1992年鄧小平在深圳 大橋上遠眺香港


為確保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早在1993年初,中央軍委發布了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的命令。


1994年10月25日,駐香港部隊成立大會在深圳同樂軍營舉行,一批政治合格、軍事素質過硬的官兵紛紛被選調進駐港部隊,湖南籍軍官譚善愛也光榮地成為了其中一員。譚善愛選調來的時候,身份是連長,也是廣州軍區標杆連隊裡面的標杆。


由於駐香港部隊和駐內地部隊的任務不同、使命不同,所有的工作標準都要被重新確立,作為偵察連連長的譚善愛儘管充滿信心,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譚善愛:組建的時候條件很艱苦,我們駐港部隊有在惠州的,有在東莞的,有的住在過去那些破舊營房,就在深圳,都是搭得鐵皮棚子,就是這樣的條件,還要嚴格訓練,還要規範一切,要求是很嚴的,所以大家講,「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這個在駐港部隊是流傳非常廣的。


在進港前的關口前,自發來歡送的人群擠滿大街小巷


根據前期中英談判達成的共識,1997年解放軍駐港部隊將分三批進駐香港。根據任務分工,譚善愛被分配在第二批進駐香港,首批進入香港的被稱為先遣部隊,主要任務是熟悉即將接管的14處軍事用地。


譚善愛:因為香港在回歸之前,我們對裡面的情況不太熟悉,我們有14處17塊營地,那麼多的部隊進來就得吃,就得睡,就得生活、就得工作、就得訓練。我們必須要經過一個長時間的準備,這樣就有了三批次,第一個是先遣人員,我們的營房要維修,我們的設施、設備要進來,我們訓練場地要規整好。



進入香港之後的解放軍部隊等待全體車隊過關後,一同向香港各個軍營進發


能成為香港回歸中英防務交接儀式中方指揮官也十分偶然。1997年5月的一天,譚善愛送文件時,經過一位首長辦公室。軍姿嚴整、威武帥氣的譚善愛當時33歲。首長讓他念一句:「你們可以下崗」,譚善愛就念了一句,首長說「大聲點!」他就提高嗓門又念了一句。念完,首長點頭:「就是他了!」



香港回歸日期臨近,第二批進駐香港先頭部隊也在6月30日晚進入香港。車輪壓過深圳橋分界線時,收看直播的億萬觀眾激動不已。譚善愛告訴記者,自己就坐在那輛被歷史鏡頭記錄下的吉普車上。


譚善愛:作為老百姓來講,看到的是(鴉片戰爭爆發)150多年了,解放軍到了香港,就意味著我們收回了主權,我們終於把香港收回來了,這確實是為什麼大家在電視機前觀看那麼熱血沸騰,那麼激動的原因,但是我實實在在告訴你,我們內心首先想的是,怎麼把任務完成好,軍人完成任務是唯一的職責。

譚善愛所說的任務,就是中英防務交接儀式。雖然儀式上,譚善愛的口令只有36個字,但如何把握說話分寸並不容易,既要體現我方軍人風采,又要體現泱泱大國風度、文明和禮儀。


譚善愛:36字的那段話,改了三次才定下來。領導說,你從張嘴說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結束,不能想,不能停頓,自然地出來,要成為你的本能。怎麼辦?早上起床就開始(練習),睡覺前也練,吃飯前也練,吃飯之後也是,我要在一瞬間進入那種狀態,成為一種條件反射。


譚善愛和戰友們圓滿完成防務交接儀式後,首任駐香港部隊司令員劉鎮武向全世界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進駐香港。



7月1日6時,解放軍駐港部隊的主力部隊,分為陸海空三路同時進入香港。在進駐香港的各個方向,駐港部隊受到了香港同胞的熱烈歡迎。


8時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陸海空4000多人,500多輛軍車,十艘艦艇全部安全抵達香港14處軍營,至此,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的任務順利完成。



飽經百年滄桑的香港終於回家了,150多年前英國殖民者用堅船利炮敲開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一紙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今天,人民解放軍闊步前來,戍衛香港,不僅是主權的象徵,更寄託著香港同胞對洗雪百年恥辱的振奮和自豪。



三個月之後,1997年國慶節,這是香港回歸後的首個軍營開放日,當天香港同胞對駐軍的熱情,至今讓譚善愛感動不已。

譚善愛:老百姓來的人數完全超乎我們的預期,三天的票量半天就發完了,老百姓就投訴反映,後來又補充一些票,再後來,憑身份證都可以進來,結果老百姓進入到駐港部隊營區的時候,那種民族的自豪感就出來了,那種滿臉的幸福,那種熱情,我們都能感受到。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2005年,在改革開放的第27個年頭,譚善愛從駐香港部隊轉業,他沒有選擇回家鄉湖南安置,而是到了離香港最近的深圳市工作,在公安局工作的13年間,他始終關注著香港的變化、老部隊的新氣象。


譚善愛:今年10月20日,駐港部隊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代表,派出精銳特種力量赴馬來西亞參加「和平友誼-2018」多國軍事演習,可以說,這些年我們駐港部隊官兵的軍事素質提升很大,部隊的核心軍事能力顯著提高。作為駐港部隊的老兵,我為香港的發展進步感到驕傲,也為我們部隊建設的成果感到自豪。


「和平友誼-2018」多國軍事演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交通廣播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交通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