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代原色法帖選——《褚遂良臨蘭亭序》

歷代原色法帖選——《褚遂良臨蘭亭序》

歷代原色法帖選 ——《褚遂良臨蘭亭序》

《褚遂良臨蘭亭序》是題有「褚摹王羲之蘭亭帖」的珍跡,傳至清代,又有「蘭亭八柱第二」之稱。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書法家。

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歸順唐朝後,任諫議大夫、中書令執掌朝政大權。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升尚書右僕射,封河南郡公。後出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召回,任吏部尚書,監修國史,旋為尚書右僕射,知政事。因堅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貶為潭州(今長沙)都督。武后掌權後,遷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年),卒於官,享年63歲。天寶六年(747年),配享高宗廟庭。

褚遂良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唐太宗死後,傳位高宗李治,在李治冊封武曌皇后之前,大臣們有很多是堅決反對的,其中就以河南公兼大書法家褚遂良、趙公長孫無忌、英公徐世勣等反應最為強烈。

他們想力諫高宗,長孫無忌想第一個進去勸諫,因為李治決心已下,這個時候誰去阻擋他,無異於去送死。褚遂良攔住了他說道:「長孫太尉是國舅,如果事情不順利,就會讓皇上背上一個向舅舅發怒的名聲,這不好!」李勣說:「請讓我李勣先進去吧!」褚遂良說:「李司空是國家的重臣,一旦事情難辦,就會讓皇上背上一個治罪大臣的壞名聲,這樣就不好了。我褚遂良出自布衣,沒有立下一點功勛,只不過受太宗寵遇,這才有了今天,況且今天正是我報答太宗的恩情之時,如果我不去,何以面對先帝的在天之靈啊!」

於是褚遂良就第一個沖了進去。結果,褚遂良妙語連珠,竟然把高宗暫時說服了,冊封皇后之事,就暫時束之高閣,武后入宮,也就後延了一段時間。

神龍元年(705年),即褚遂良去世後四十六年,他得到了平反;天寶六年(747年),他作為功臣,得以配祀於高宗廟中;貞元五年(789年),皇帝下詔,將褚遂良等人的畫像置於凌煙閣中,以示他與唐初的開國英雄們有同樣的功勞。

初唐書法家中,以歐陽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創新精神,褚遂良最能與時俱進,歐、虞兩人書法,保留隋朝書風較多,褚遂良書法則能汲取眾家之長,不被前輩們多抑制,他的字給人感覺骨肉分量達到均衡,且剛柔並濟,清朗秀勁,英俊瀟洒,力和美、骨與韻趨於一體,「真正開啟『唐楷』門戶,堪稱隋唐楷書過度的橋樑」,最終推動了唐代尚法書風的形成。

褚遂良受命臨寫「蘭亭序」真跡。此帖紙本,縱二十四厘米,橫八十八點五厘米。帖後有宋代著名書家米芾題詩一首,還有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眾多名人題跋。此帖入清內府後,鈐有諸多內府璽印記,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家講譚 的精彩文章:

TAG:自家講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