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槍擊殺人,打架群毆,每年因球鞋死亡的人數高達1200人!

槍擊殺人,打架群毆,每年因球鞋死亡的人數高達1200人!

由Michael Jordan妹夫Carlos Prieto主理的邁阿密知名球鞋店鋪SoleFly,近日聯手Jordan Brand推出全球限量233雙的SoleFly x Air Jordan 1。

SoleFly本來是原計劃於12月8號在門店內採取排隊的方式發售這雙超級限量的鞋款。

不料消息一放出,這款在二級市場炒賣價已經超過1.5W元人民幣的超限量Air Jordan 1立馬吸引到眾多Sneakerhead前來排隊購買,甚至還有非邁阿密地區的Sneakerhead專程趕來,希望能買到這雙超高價值的年度鞋王。

不過,隨著聚集的人群越來越多,發售現場愈發混亂,原本用來隔絕人群的保護欄被衝倒,人群瞬間湧向SoleFly。面對現場的暴亂情況,邁阿密警方出於安全考慮緊急叫停了此次發售。

其實,過去美國本土球鞋店鋪在發售重磅球鞋時,因為供不應求,人群瘋搶,發售機制不合理,而導致的場面混亂、暴力衝突、甚至是槍擊謀殺等案例並不在少數。

...

Air Jordan 11 Concord引發全美暴亂

就拿2011的Air Jordan 11 Concord發售來說,當年這雙鞋子的多個發售地點在凌晨時分就已經聚集了上千人排隊等待購買,以至於當地政府不得不派出大量警察進行維穩。可是隨著聚集的人數越來越多,現場逐漸失控,多個發售地都出現了鬥毆,踩踏等暴亂事件。

並且,因Air Jordan 11 Concord而引發的暴亂事件,還不止於發售現場。在Concord發售後的幾天中,全美多地因Concord而造成的槍殺、搶劫案件不斷發生,甚至還有犯罪份子在網上公開曬出自己搶來的Air Jordan 11 Concord。

「Air Jordan 11 Gamma Blue」

同樣是Air Jordan 11,2013年Gamma Blue海外發售時,有非常多瘋狂的 Sneakerhead從凌晨1點就開始通宵排隊。然而一家球鞋店門口因為插隊等事件發生口角,隨即衝突升級,暴力事件相繼而來。

店門口眾多Sneakerhead扭打在一起,球鞋店的招牌也被砸壞,場面一度失控,以至於球鞋店老闆甚至不得不拿出槍支來保護自己。

「STAPLE x Dunk Low Pro SB 登上美國郵報」

不過,最為人所熟知的球鞋暴亂事件,還屬2005年登上美國郵報封面的STAPLE x Dunk Low Pro SB發售。

這雙僅限量生產了202雙的神級聯名鞋款,因為僅在紐約Reed Space中限量發售20雙,從而吸引到幾百人前來排隊,並且前來排隊的很多人中,甚至還手持鐵鏈,刀子甚至手槍。

如此混亂的發售場面,讓紐約警方最終不得不動用大量警力維持現場秩序。最後,警方與店鋪為了保護顧客的人身安全,成功購買鞋子的顧客需要在保安的陪同下,從後門秘密的乘坐計程車才能離開。

...

「球鞋暴力屢屢發生」

把時間撥回到1989年5月2號,這一天是球鞋暴力事件的開端。當時年僅15歲的高中生Michael Thomas被僅比他大兩歲的James Martin殺害,而James Martin的謀殺動機僅僅是因為要搶走Michael Thomas腳上那雙新款Air Jordan。

這起謀殺案在當時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強烈反響,次年美國知名運動期刊《體育畫報》在其5月刊上嚴肅討論了關於球鞋,暴力犯罪以及運動品牌等相關問題,而那一期的封面更是拋出了一個令人深省的問題——選擇球鞋,還是選擇生命?(Your Sneakers or your Life)

不過,直到現在,將近30年過去了,因由球鞋所引發的暴力事件一點也沒有減少,除了上述提到的兩個經典案例以外,一些大大小小的衝突,在球鞋發售現場都時有發生。

2015年,GQ在其所推出的球鞋文化紀錄片《Sneakerheadz》里,有提到,美國每年因為球鞋而被謀殺的人數就高達1200人之多,而且這個數字還僅僅是粗略統計得出的,也就是說因為球鞋而造成受傷和死亡的人數遠遠不止1200人。

雖然在國內,因為嚴格的禁槍和刀具管制,以及良好的治安環境,目前並沒有發生因為球鞋衝突而造成死亡的事件。不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黃牛與球鞋愛好者們引發的衝突事件倒一點也不少,從南京血腳趾事件到上海白斑馬包場事件,比比皆是。

...

「品牌難辭其咎」

馬克思曾在《資本論》里說:「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不惜面對絞首的危險。」

品牌的飢餓營銷策略造就了二級市場的極度繁榮,無論是鞋販子還是普通玩家,在巨大的利潤面前,每一個人都希望分得一杯羹。一旦人與人之間出現某些利益衝突時,少數激進的人就會採取激進措施去保證自己的利益。

而品牌過度炒作消費主義也是造成今天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當人們不斷追求新的消費品,以滿足自己的精神快樂時,消費品就逐漸變成了人的精神支柱,消費不再是一種手段,而已經成為目的本身。

當然,物質主義盛行,社交標籤化時代,人類的逆反心理作祟,消費心理不成熟等,這些社會與個人層面的原因,也是造成這種極端局面發生的原因之一。

不過,無論核心原因在哪,小編認為,作為球鞋發售商的運動品牌都應肩負起保護消費者的責任。

所以,如今有很多品牌也開始利用一些新的方式去進行球鞋發售,為的就是給大家製造一個有趣又有秩序的發售現場,去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衝突。 (小編之前就寫過一篇關於發售方式的文章,大家可以點進去了解一下「慈善彩票」,「毒品交易」,「太空訓練」,球鞋發售還能怎麼玩?)

...

最後,《Sneakerheadz》導演 David T. Friendly 的曾表示:「不管每年因球鞋死亡的人數是1個人還是1000人,品牌製造商都應該採取最大限度的預防措施來保護生命。」

同時,小編也提醒大家,理性消費,退一步海闊天空,千萬不要意氣用事。買鞋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最後因為衝突導致人鞋兩空,豈不是更加吃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庫 的精彩文章:

潮流 | YEEZY 700全新配色、阿迪xBAPE?xNBHD新鞋款曝光
運動夾克除了功能性,顏值更能打

TAG:潮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