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明 蔣嵩山水畫鑒賞

明 蔣嵩山水畫鑒賞

(蔣嵩(舊傳夏珪)山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蔣嵩 ,字三松,號徂來山人、三松居士,江寧(今江蘇南京)人。生卒年不詳,從藝活動約在成化、嘉靖間。善畫山水人物,畫法宗吳偉,為浙派名家之一。喜用焦墨枯筆,亦善用淡墨,濃淡相間,渾然一體,如《漁舟讀書圖》,山石多用大片濕墨,頗見功力,雖尺幅山水,卻雲蒸霧變,煙霞觸目。亦工人物,與鄭文林、鍾禮、張路等都是浙派晚期名手。又因他們縱筆豪放,多越矩度,曾被吳派譏為「狂態邪學」。

(蔣嵩 山水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右上處有「叄松」款字,以及「叄松」、「蔣嵩私印」兩方印記,實為浙派晚期名畫家蔣嵩的真蹟。畫面描繪高山深谷之中,一位拿漁竿的漁夫行走於河濱,此處人跡罕至,只有遠方的山坳當中,矗立著幾間小屋舍。畫中以墨色的濃淡深淺,來營造石頭的光亮面與陰影面的質理,樹木枝幹則加強輪廓線以表現立體感,部分夾葉以淺色敷染。這種溫潤淡雅的筆調與風格,捕捉了傍晚逐漸天色昏暗時,漁人準備歸返家園的情景,通幅充滿幽深寧靜的氛圍。畫中不但表現著漁隱生活的主題,或許還投射了士人渴望能夠遠離世俗羈絆、歸漁隱居的情懷。

(蔣嵩 山水人物圖 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藏)

(蔣嵩 漁舟讀書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蔣嵩 歸漁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左上方有畫家簽款「叄松」二字,並鈐蓋「恭靖公孫」印記。「叄松」是浙派畫家蔣嵩的字型大小,而「恭靖公」則是他的曾祖父蔣用文過世後,受皇帝賜與的謚號,所以這件〈歸漁圖〉是蔣嵩流傳下來的重要畫蹟之一。蔣嵩出身書香世家,家族成員皆擅於詩文、或嗜好書畫,因此他的繪畫也受到出身背景的影響,帶有濃厚的文人色彩。在這幅畫中,蔣嵩採用「一河兩岸」的構圖,讓近景的坡石、樹叢與上方的遠山隔著空闊的江面遙遙相對,營造出類似於元代文人畫家倪瓚那種疏簡平淡的氣氛。此外,畫家也運用墨色輕淡、飽含水份的筆刷烘染山石,讓整幅畫的景物充滿大氣氤氳的效果。蔣嵩的繪畫具有一種溫和平淡的風格,在強調動勢與筆墨張力的浙派畫家之中,顯得獨樹一格

(蔣嵩兒子 蔣乾 赤壁圖 縱30.5cm 橫145.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於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作者時年79歲。宋元以來,有很多文人墨客以赤壁為題創造出許多名作,蔣乾的《赤壁圖》就是根據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所作的千古名篇《後赤壁賦》繪製的。畫面描述了文人在游赤壁時的感慨,雖屢次改朝換代,但江山依舊。此圖意境深遠,構圖採取俯視角度,赤壁位於畫卷的左端,陡峭而險峻。山路盤繞其上,有幾位文人在賞景吟詩。畫卷中端江面開闊,有仙鶴在空中翱翔,岸邊舟船上有一文士閑坐於內,可能繪的即是蘇軾。山水和人物活動情景交融。 後幅有陳泰來書《後赤壁賦》。本幅作者自識:「癸卯秋日蔣乾為乾峰先生寫。」引首鈐「皇朝恩榮」等4方藏印,後鈐「虹橋居士」、「至德里人」2印。

蔣乾,生於1525年,卒年不詳,明代畫家。字子健,江寧(今江蘇南京)人。蔣嵩之子。寓吳郡(今江蘇蘇州)虹橋。工山水,清拔古雅,絕不類其父派。

(明 蔣乾 仿王蒙山水 紙本水墨畫 縱98.1 橫34 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這幅畫是浙派畫家蔣嵩之子蔣乾,所留存下來的少數畫作之一。畫面中,山巒層層疊疊,幾乎將畫幅填塞地密不透風。畫的右側有一道瀑布高懸,在山谷間製造深入的空間感。而近景山石有長松挺立,山屋茅舍隱蔽山中,是十分適合文人讀書休憩的地方由畫上的題款:「蔣乾倣黃鶴山樵筆意」,知道這是蔣乾臨仿元代畫家王蒙風格的山水作品。在山石上佈滿密密麻麻、彎曲的短弧線,墨色濃淡分明。這是畫家從王蒙慣用的「牛毛皴」技法變化而來,目的是為了表現江南水鄉土石鬆軟、草木茂密的地理景觀。一般來說,浙派畫家很少學習王蒙的畫風。而蔣嵩的傳世作品中,也無出現這種技法和風格。所以蔣乾此畫顯然並非繼承家學,而是受到以元代四大家為學習對象的吳派畫家之影響。蔣乾脫離浙派的傳統,而向吳派靠攏,應該是為了迎合當時觀眾的品味,而刻意選擇的一種改變吧!

(明 蔣乾 抱琴獨坐圖 紙本墨筆 縱134.1厘米 橫61.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峰壁臨湖,翠樹蔥鬱,屋宇水亭,平坡堤坨,相映成趣。永亭中有人憑欄眺望,屋前平坡,有人臨流獨坐,有抱琴童子侍立。筆墨學文徵明,意境清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點書畫 的精彩文章:

王道良工筆花鳥精品欣賞
畫竹百態,值得珍藏!

TAG:一點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