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未來直升機很奇特:一項設計已過時 全世界幾乎都不用了

俄羅斯未來直升機很奇特:一項設計已過時 全世界幾乎都不用了

在法制"超黃蜂"、英制"海王"等具備水上起降能力的上一代直升機均告退役之後,俄羅斯的米-14系列水上直升機也如風中殘燭,僅剩下黑海艦隊克里米亞的岸基航空兵仍裝備該機。

但在近日,俄羅斯又在遠期的海軍航空兵裝備更新規劃中添加了水上直升機這一"新概念"。從細節來看,這些直升機將用於在北冰洋地區執行搜救任務,而不是像米-14發揮其兩棲性能,作為反潛直升機使用。

圖為在水上降落的米-14直升機,紅色的"船底"非常顯眼。

當然,包括中國在內,西方國家的直升機早就走上了專用陸上起降的道路,這是因為直升機要想在水上穩定起降,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多。

首先,為適應直接著水和長時間停放的要求,水上直升機的機腹-內艙地板部分必須進行特化設計,水密和浮力保持都是必要措施。其次,著水瞬間波浪對金屬的衝擊力也不可小視,所以諸如"超黃蜂"、米-14和"海王"無一例外都採用了"船底"設計。

圖為在加拿大表演水上著陸的"海王"直升機,駕機者為英國第二順位王位繼承人威廉王子。

毫無疑問,"船底"設計對於現代直升機而言是一塊極難處理的死重,其較大的尺寸以及需要額外浮箱提供浮力的特點更是會直接影響到直升機的氣動性能與搭載能力。

而隨著艦船起降直升機的技術成熟,直升機兩棲就變得不再那麼重要。因此,無論西科斯基"海王"的繼承者S-92,還是直-8的繼承者AC313和直-18F身上,"船底"設計都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普遍具備水上迫降能力的複合材料機身。

圖為AC313消防直升機,平整的機腹能極大減少空氣阻力。

但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複合材料機身"防水"的時間最多不超過30分鐘,而且無法在水面上保持長時間的平衡,因此,這一功能最多只被用於迫降後的成員逃生,無法被用於水面起降。

換句話說,俄羅斯本次正在研製的、將於2030-2050年間裝備部隊的所謂"新一代水上直升機"就將走上一條和當代先進直升機不同的道路:捨棄飛行性能和運載性能,以換取其他國家不是那麼重視的"兩棲性能"。

圖為北極地區降落的米-17直升機,可見此時機輪已經深陷雪地

但對於俄羅斯而言,這個落後且無用的"兩棲性能"卻確實能在北極地區派上用場。首先,遍布凍土、雪原和冰原的北極地區本就不適合常規直升機起降,這是因為壓強較大的滑橇或機輪會陷入這些地形;其次,俄羅斯又沒有足夠的資金修築大量的鋼結構直升機起降平台,蘇聯時期修築的設施也處於缺少維護的停用狀態,由此,能在海面和雪地上以較平穩方式起降的水上直升機的確更適合俄羅斯。

圖為"過火"之後的切爾諾梅爾金號破冰船。

除此之外,俄羅斯同樣沒有能力繼續維持龐大的破冰船隊伍,這也就使得俄羅斯的"大北極戰略"不可避免要受到損失:對於建立在冰原上的據點來說,破冰船搭載的直升機是它們獲取補給的少數幾種方式之一,破冰船數量一減少,北極據點的補給也就要遭殃。

因此,在無力建造大型破冰船的眼下,俄羅斯自然將"遠程搜救水上直升機"推上檯面,為北極戰略提供了一個相對比較廉價簡單的後勤解決方案,但在北極爭奪日漸激烈的今天,這口遠水恐怕還不能解俄羅斯的近渴。(利刃/T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射程400千米還能反導反衛星?俄海軍欲將全球最強防空導彈搬上艦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