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天揮錘兩千次,昔日日進斗金的職業,如今沒人願意干

一天揮錘兩千次,昔日日進斗金的職業,如今沒人願意干

古時,制刃師待遇優厚,被納為匠戶,賜予其土地,俸養其終身,並可世襲接受俸祿。然而,這項昔日日進斗金的職業,如今卻沒人願意幹了。

老師傅打造精鋼,就是將幾塊不同質地,也就是軟硬不同的鋼材結合在一起,加熱至赤灼狀態進行錘鍛,然後再加熱反覆摺疊打延,少則七、八次,多則十幾次,每一次均要錘打數十百錘。鍛煉的目的,在於使軟硬不同的鋼合而為一,軟硬相互支撐,亦剛亦柔。

鍛造過程中,還運用摺疊、扭轉、團打等法,不能使氧化皮、粉塵等雜物進入摺疊層中,否則,摺疊層之間將無法融合。

每次鍛打,不能太大塊,否則你來不及打到的地方,容易脫碳變成死鐵,很難再淬起硬度。

另外,加熱鍛打的速度一定要快,溫度也要保證準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脫碳,估算的含碳量才能更準確。

鍛打時,徒弟主要出力,師父觀察火候並親自執鉗,另一手以小錘指點應錘打之處,徒弟(1人或多人)以大鎚隨師父小錘指點而奮力錘打,多的時候,一個徒弟一天能揮錘2000次。

但是,也不是錘鍛次數越多越好。一是氧化層形成,鍛打難度增加,二是鍛打次數過多,產生加工硬化,影響韌性。所以匠師需要控制最佳的硬度和韌性,保證全刃質地均衡,亦可謂巧藝。

而古時候沒有現在的測試設備,鋼性全憑匠師的經驗和感覺。所以,這些基本無法用文字簡單說明,大多都是在制刀過程中口頭傳授,外行人很難窺得其中奧秘。

氧化、雜物析出,刃料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後,重量至少會減輕三分之一,質地也會更為緻密。

經過修整打磨,刀劍初步成形,即可進行淬火。這對制刃來說幾乎是決定命運的最後一道操作,匠師技藝從這裡便能看出高下之分。

為了充分觀察刀在加熱時候的顏色,淬火大多在夜深的時候進行。對焰色的辨認與把握,也全憑經驗、口傳,一旦把握不準,則刀劍質量不佳,所以匠師在這一道操作中精力最集中、屏息凝神。夜黑風高夜、刀光火影,這讓古時鑄劍帶有了許多神秘成分。

接著,工匠從爐火中抽出刀劍,迅速投入水中淬火。瞬間,爆燃聲響,水氣蒸騰,工匠把刀劍在水裡上下左右擺動幾次,加速冷卻。淬火的水溫也有講究,大約如六、七月的水溫,夏天用手試稍覺微涼,冬季則稍溫。淬火後,刃體得到硬化。之後還要回火,讓刀劍在某一溫度長時間保溫,再慢慢冷卻,以提高韌性。

最後,對其刃面進行磨礪,由粗至細,漸漸便能看到刃面呈現出狀如水波、魚鱗、繁星等各式花紋,花紋深入肌理,千百年後,用酸液擦拭刃面,其花紋亦能顯露無遺,美妙絕倫。

這種花紋精鋼在戰場上舉世無匹,斬釘削鐵、切玉斷金,到了元代,朝廷成立武備寺,將技藝高超的制刃師編製於各軍,常年固著於官府局院,納為匠戶,世代傳承,國家給之食,復其戶。

與一般農民比較, 他們更少受到季節豐歉及賦稅雜謠的影響,生活衣食無憂:「每至晌午以蒸餅、燒餅、碑餅、軟執子餅之類為點心。」

可惜的是,這份曾經身份待遇很高的職業隨著時代發展,也漸漸沒落了,到了今天,甚至已經很少有人再願意從事這份職業了。

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已漸行漸遠。

我是刀匠張勇,微信公眾號:匠人工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人工坊 的精彩文章:

令人為之瘋狂的藝術品:大馬士革刀
怎樣用刀鎮宅辟邪?民間工匠打制中式寶刀——七星望月

TAG:匠人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