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歐洲老想聯美製中,奈何特朗普沒興趣

歐洲老想聯美製中,奈何特朗普沒興趣

【編譯/觀察者網 楊晗軼】

有一幫人在忙著設置防禦壁壘限制中國投資,指責中國從外國公司竊取技術,並發布警告稱中國在試圖破壞西方政治體制。

這群密謀對付中國的人並非來自華盛頓,而是來自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與中國展開較量時,歐洲也以其特有的方式,與中國激烈地衝突著。

歐洲領導人對中國越來越警惕,他們認為中國正在強勢介入歐洲大陸的經濟活動,例如斥資2300萬美元擴建保加利亞的港口設施,提供38億美元資金在匈牙利和塞爾維亞之間修建高速鐵路,以及在德國收購擁有1.4萬名員工的跨國機器人科技公司。

當前,歐盟正在通過立法來抵禦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上個月,歐盟議員和政治領導人同意設立審查系統對28個成員國的投資進行檢查,以保護關鍵產業。此舉明顯是針對中國的。

歐盟貿易專員塞西莉亞?馬姆斯特羅姆上月公開表示,「當中國人以某些關鍵基礎設施為目標時,我們希望有更全面的評估。」

令歐洲政客感到沮喪的是,儘管他們與美國人都對中國有許多同樣的擔憂,但歐美之間卻幾乎沒有戰略合作或協調。特朗普政府非但沒有與歐洲聯手遏制中國的經濟擴張,反而表現得對歐洲不屑一顧。

歐洲議會美國關係代表團副團長瑪麗傑?沙克在採訪中表示,「歐美關係曾經有過一些嚴重分歧,但我們在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對抗恐怕是最糟糕的選擇。我們需要並肩捍衛自由主義秩序。」

上周二,特朗普和幕僚們在白宮會見了德國汽車行業高管,雙方均稱會見氣氛相當友好。歐美關係呈現回暖的跡象。

來自寶馬、戴姆勒和大眾汽車的代表介紹了在美國擴大生產的計劃,這可能會緩解特朗普的抱怨,即歐洲向美國出口汽車數量遠遠多於美國向歐洲出口的數量。大眾和戴姆勒的代表說,特朗普降低了向歐洲公司徵收汽車關稅的威脅。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長努欽等白宮官員向來認為,美歐之間的摩擦使雙方都難以集中精力牽制中國,而這才是更緊要的任務。馬姆斯特羅姆表示,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政府官員正在就對華貿易問題進行「相當有建設性的討論」。

但同時歐盟官員也明確表示,自特朗普上台以來,歐盟和美國的關係顯著惡化。而且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挽回歐美關係。

在特朗普聲稱歐洲不公平對待美國產品之後,作為回應,歐盟委員會和美國政府的代表已開始嘗試在醫藥、醫療器械甚至水產品等行業拆除貿易壁壘。但部分參與談判者透露,歐洲和美國的官員步調完全不一致,難以取得進展。

歐美相互指責對方阻撓談判進程。歐盟方面堅持任何協議都需取得28個成員國的共識,美國則對此表示失望。白宮官員直截了當地告訴歐洲人,他們認為對方在故意拖延時間,希望等到特朗普下台再談。

美國駐歐盟大使戈登?桑德蘭上個月在布魯塞爾表示,「既然歐盟領導人使出拖字訣,那麼我們就更需要動用槓桿來重整美歐關係。但一些人認為,他們可以一直拖延到本屆總統卸任。」

桑德蘭在講話中提出,美國和歐洲錯失機會,未能聯手反對所謂「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但歐美之間也有合作的例子。

今年9月,美歐日的貿易代表在紐約會談後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抵制來自國企或受政府補貼的企業的不公平競爭,這顯然是在針對中國。

但歐洲方面同樣也指責美國以毫不掩飾的交易手段來處理美歐關係,導致氣氛一再惡化。今年5月底,特朗普對歐洲鋼鋁徵收關稅,並威脅要對外國製造的汽車和零部件徵收關稅,這個打擊令歐洲人始料未及。

歐洲議會的丹麥議員傑佩?科福德說表示,「美國政府準備對歐洲徵收關稅,這簡直令人震驚。」在過去一年裡,科福德曾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等官員有過數次往來。

科福德表示,他首次感受到特朗普政府對歐洲深刻的敵意,是在去年年底歐洲議會代表團訪問華盛頓並與羅斯共進午餐的時候。當時會談是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一個可以看見國會大廈的房間里進行的,最初氣氛還算融洽,但後來羅斯開始抨擊他所說的歐洲的不公平貿易做法。

科福德說:「我們請求美國與我們一起對付中國,他說,『不,你們和中國一樣壞。』」

羅斯則對那次談話有另一番印象。他後來發表聲明:「我當時說的是,歐洲和中國都在口頭上支持自由貿易,實際行動卻都比美國更偏向保護主義。」

他認為歐洲是迫於汽車關稅才選擇坐下來談判:「在那之前,歐洲對貿易談判幾乎沒有興趣。」

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對歐洲的威脅甚至大於中國對美國的威脅。美國人指責中國低價產品掏空了美國的工業腹地。類似的事情也曾發生在歐洲。在過去十年里,歐洲經歷了金融和債務危機,中國則努力擴大經濟投資組合,在世界各地開設製造也基地,導致歐洲國家報酬不菲的中產階級就業崗位減少。

為了保護歐洲鋼鐵行業免受競爭的衝擊,歐盟委員會與中國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鬥爭。在過去十年里,中國製造的低價太陽能電池使德國扶植該產業的努力宣告失敗。

近年來中國大量收購歐洲資產。當部分較脆弱的歐洲經濟體面臨債務危機時,中國投資了葡萄牙和希臘的港口,甚至參股義大利電網。研究公司榮鼎諮詢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在歐洲總投資400億美元,相比之下在美國投資為290億美元。

來自中國的融資往往受到歡迎。中國投資者願意將資金投給陷入困境的企業,這樣做是其他投資者極力迴避的。自從2010年從福特公司收購沃爾沃以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不但使沃爾沃起死回生,還使沃爾沃總部所在的瑞典哥德堡地區重新充滿活力。

然而2016年,在美的公司以40億歐元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之後,歐洲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庫卡公司是德國在新興行業中的技術領頭羊,它生產的機器人廣泛用於世界各大汽車廠商。美的收購庫卡引發了一場政治風波,德國人擔心隨著工廠自動化程度加深,中國將掌握庫卡的專業技術。然而德國政治領導人缺少法律工具進行干預。

上個月,歐盟決定動用權力阻止此類收購,作出該決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歐洲政治領導人缺乏保護敏感技術的能力。

歐洲領導人還擔心中國試圖破壞歐洲的團結。自2012年以來,中國一直與11個東歐國家和5個巴爾幹國家舉行16+1峰會。該集團以促進商業聯繫和投資為目的,其中包括保加利亞的黑海港口布爾加斯港的貨運設施升級項目。

但也有人認為16+1是在利用西歐富國和匈牙利等原共產主義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不同,中國人在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面前不會糾結於某些所謂威脅民主制度的政策。中國政府控制的一家銀行正在為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之間的鐵路升級提供資金。

因此,儘管歐美都對中國的經濟政策有許多共同的反對意見,但雙方在應對方式上存在極大分歧。特朗普有一套非常規手段,包括利用關稅向中國施加壓力。在它看來,國際貿易是一項交易,當事雙方是他和習近平主席兩位個人。

歐洲則希望維護世貿組織,並以其作為解決衝突的平台。上個月,部分出於緩解美國對貿易爭端裁決的顧慮,歐盟委員會提議修改世貿組織規則,此番改革響應了美國對上訴委員會經常越權的申訴,將對上訴委員會可以處理的法律問題加以限制。

這些提議贏得了意外的支持者。中國等其他11個國家支持改革,而美國不支持。美國駐世貿組織代表團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

從美國談判歸來兩周後,歐盟貿易專員馬姆斯特羅姆對記者說道:「我們試圖告訴美國朋友的是,讓我們並肩合作吧。我們的合作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放不放人,對加拿大來說很難嗎?
美海軍距離艦載五代機只剩最後一步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