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5G來了!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還遠嗎?別急,先解決這三件事再說!

5G來了!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還遠嗎?別急,先解決這三件事再說!

撰文/陳光 (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

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近日,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已獲得全國範圍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全國範圍5G系統試驗頻率使用許可的發放,將加快我國5G網路建設和快速普及。說不定,不久我們就可以用上5G手機,高清電影秒速下載無壓力!

正在做夢的知力君又想到一個問題:你說我們都快用上5G手機了,那無人駕駛汽車是不是也快上路了?現在開車雖然很方便,但要時刻注意周圍的道路情況,注意力要非常集中,很容易精神疲勞,還時時堵在路上!

其實,早在2018年10月12日,百度首台阿波龍號無人駕駛小巴順利進入武漢市開發區龍靈山公園,這意味著百度在全國的首個無人駕駛商業示範運營項目正式進入運行階段。無人駕駛汽車這個看似遙遠的高科技產物,已經漸漸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百度阿波龍號無人駕駛小巴(攝影/陳光)

無人駕駛汽車沒有方向盤、剎車踏板、油門踏板,它在人工智慧浪潮的推動下出現,將人類從枯燥費神的駕駛中解放出來。在減少疲勞駕駛的同時,更加安全地將人類送達目的地。不僅如此,無人駕駛汽車還能夠提升駕駛舒適性、減緩擁堵。那麼它究竟是如何實現無人駕駛的呢?

「隱形」司機安全三要素

每台無人駕駛汽車上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司機,它不斷地觀察著車輛四周的環境,確保將乘客安全送至目的地。與人類駕駛員類似,這位「看不見」的司機需要解決三件事情,才能安全地駕駛汽車。

第一件事:「我」在哪?

人類司機在駕駛汽車去一個陌生的地點前,一般會拿出手機,打開地圖APP,通過手機中的GPS接收器,確定自己在哪,這是本次旅程的起點。

無人駕駛汽車也不例外,它也需要知道現在自己在哪,但不是通過手機,而是通過安裝在車頂的「蘑菇頭」獲取當前汽車的位置,這個「蘑菇頭」樣的東西其實是GPS信號的接收器,配合安裝在汽車裡的慣性測量單元,就能夠實現高精度的定位了。

第二件事:「我」要去哪?

人類司機在地圖APP上看到自己的定位後,開始設置目的地。地圖APP經過一系列的複雜運算,會提供給司機多條道路級別的規劃路徑,司機看到路徑後就可以出發了。

而無人駕駛汽車用的是高精度地圖,它跟手機地圖最大的區別在於精度—手機地圖的精度為5~10米,而高精度地圖的精度可以達到分米級別。同時,高精度地圖能夠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更加豐富的道路元素,比如道路的車道數量、曲率、坡度和航向等,這些信息對保證無人駕駛汽車的舒適、安全至關重要,而普通的導航地圖是沒有這些信息的。在高精度地圖中輸入起點和終點後,無人駕駛汽車將獲得車道級別的導航信息。

第三件事:「我」怎麼去?

人類司機會通過眼睛感知汽車四周的環境,隨後控制方向盤、油門和剎車,操縱汽車駛向目的地。

無人駕駛汽車並沒有眼睛,它是通過安裝在車上的各種感測器,不斷地採集數據,經由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腦」分析後,來感知周圍的環境。這些感測器包括能夠採集圖像數據的攝像機、能夠精確測距和測速度的毫米波雷達和能夠精確測量障礙物輪廓的激光雷達。在獲得周圍的道路信息後,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腦」會進行避障、加速、減速等決策結果,隨後計算出一條最合理、安全、舒適的路徑來行駛。

無人駕駛的必由之路——多感測器信息融合

人類可以僅憑雙眼來感知汽車周圍環境,進而駕駛汽車。因此理論上來講,只要在車身周圍布置足夠多的攝像機,實現360°的圖像採集,就能夠完成無人駕駛汽車的感知任務。

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以現有的圖像處理技術,還無法讓機器像人一樣百分百地理解圖像中出現的東西,所以工程師們在無人駕駛汽車上安裝了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來彌補圖像處理技術的不足。

每款感測器各有優勢和劣勢。單純通過攝像機的圖像數據是無法精確獲得周圍車輛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的,而雷達擅長測距和測速,可以彌補攝像機的不足;但面對紅綠燈或道路標誌的識別時,又只能依靠攝像機的圖像。

因此,多感測器信息融合技術應運而生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將每種感測器的優勢發揮出來,取長補短,共同完成無人駕駛汽車周邊環境的感知,這樣才能保證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駕駛。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無人駕駛汽車預計將會在未來5~10年真正滲透進我們的生活。它可能是凌晨出現在路上的無人駕駛清掃車,可能是運送貨物的無人駕駛貨車,可能是運送包裹的無人駕駛快遞車,也可能是方便大家出行的無人駕駛計程車。

如果你有機會,也可以去體驗一下無人駕駛汽車,享受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捷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太陽輻射對人體危害有多大?重新認識太陽能
Amazing!居然有能自己「供暖」的房子!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