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炮兵火力延伸後,敵人出來搶修工事,志願軍回頭再打,韓軍被打懵

炮兵火力延伸後,敵人出來搶修工事,志願軍回頭再打,韓軍被打懵

原標題:炮兵火力延伸後,敵人出來搶修工事,志願軍回頭再打,韓軍被打懵


1952年10月30日,上甘嶺戰役正在激烈的進行中,志願軍準備對佔領表面陣地的韓軍進行大規模反擊。正午12時,我炮群集中了133門大口徑火炮,30門重迫擊炮,一齊向597.9和537.7高地開火,大反攻開始了。炮擊持續了4個多小時,日落時分才沉寂下來,韓軍惟恐志願軍乘機發動攻勢,立即爬出隱蔽的屯兵坑,搶修被炸毀的工事。不料一個小時之後,志願軍的炮彈突然呼嘯而來,對高地進行了10分鐘急速射後,炮火開始延伸。敵人以為志願軍要攻擊,紛紛進入作戰位置準備迎戰,此時志願軍的炮彈猛然又回落在高地上,他們又被打個正著。就這麼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地延伸、回擊,再延伸、再回擊,敵人兵力已損耗過半。


22時,火箭炮團24門火箭炮進入陣地,對敵縱深炮兵陣地和二梯隊集結地實施大面積密集炮擊,幾乎完全壓制了敵縱深炮火。

但是,在之前美軍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後,曾日夜不停搶修工事,共修築了70多個永備火力點,部署了14門無後坐力炮和65挺重機槍,構成了完整的火力配系。韓2師接防後,在只能容納兩個連的高地上,部署了整整四個連,還在高地南側的反斜面部署了兩個連預備隊作為後續縱深的反擊力量。這樣的防禦兵力、土工作業和火力配置,形成了堅固的防禦壁壘。


22時25分,志願軍45師和29師共出動11個連,包括坑道部隊補充兵力後的3個連,一同發起反擊。戰鬥異常激烈和殘酷,一個排往往一次衝鋒就所剩無幾,但部隊仍然一個連接一個連地前赴後繼,衝鋒一浪接著一浪,一路猛攻。



134團六連攻下9號陣地後只剩下了4個人,後面的七連緊接著接替向主峰3號陣地攻擊。二排在向主峰陣地攻擊中,尖刀班只剩下班長呂慕祥,他五處負傷,仍向地堡爬去,爬到地堡邊卻因手臂負傷扔不動手雷,於是拚出最後力氣,撲上地堡拉響了手雷。尖刀班打光了,但主峰的主地堡仍吐著機槍火舌堵住部隊進攻的道路。


眼見七連戰士所剩無幾,地堡中敵人的機槍還在咆哮,子彈如雨點般襲來,戰士們前進的腳下,一路都是鮮血染紅的泥土,一路都是烈士的軀體。七連長張計發命令易才學:「你去炸掉它,我掩護你!」隨即易才學與張連長在機槍掩護下,同時向敵主地堡爬去。張連長帶著兩挺機槍,背上掛一挺,手上提一挺,艱難地前進。易才學帶著手雷和爆破筒,時而快速爬行,時而疾躍翻滾,使出渾身解數避開敵人射擊,張連長在有利位置用機槍猛射敵堡,最大可能地封鎖敵射界。易才學仔細觀察,發現狡猾的韓軍將地堡建在一處無法攀爬的陡滑山體岩石上面。要成功炸毀它,必須越過山體岩石才能到達目的地。情急中,他眼前閃過放羊時赤腳用藤條套住岩上樹樁攀越的情景。可此時陣地上除了塵土還是塵土。好在天隨人願,不遠處有被炸毀的地堡,地堡是用麻袋壘的,被炸後殘存有麻袋和修工事的鐵鏟。易才學大喜過望,迅速爬過去,將麻袋用鏟分撕成條狀連接成繩索,一端捆在鐵鏟中端,看準岩上一凸起石塊根部的縫隙,提起自製的麻繩繞轉起圓圈來,然後借勢將鐵鏟猛力對準石塊中縫隙插進去,木把正好斜在凸起的石塊上卡住。易才學的這一番操作,估計有部分讀者沒有看懂。我們用一道智力考察題來解釋:


「現有啤酒瓶,小木棒,細繩各一。細繩拴在小木棒中間,小木棒直徑比啤酒瓶內徑略小,長度比瓶口直徑要大。要求提住細繩,手不允許接觸小木棒,將小木棒塞入啤酒瓶。」易才學所用的方法就是解決這道智力題的方法:捏著繩子舞起來轉圈。


張連長一邊掩護,一邊觀察,當理解到易才學的用意後,換上第二挺機槍,大聲吼叫吸引韓軍注意,同時猛烈地向地堡射擊。易才學抓住時機,雙腿使勁,右手抓住麻繩借彈跳往斜上用力,整個身子盪起,乘升力未盡之時,左手用爆破筒一端在凸起的石塊上一戳,再次借力一下子便翻上了山體岩石,滾向敵地堡。


地堡里的韓軍還未反應過來,爆破筒和手雷已擲入地堡里。由於連續進擊,此時易才學已經精疲力竭,再也沒有氣力迴旋躲避,地堡被炸掉的同時,易才學也身負重傷,昏迷過去。


攻下主峰,整個597.9高地又回到志願軍手中。易才學因住院治療,未能參加後面的戰鬥。11月6日,十五軍的陣地交由李德生副軍長率領的12軍堅守。易才學成為上甘嶺上英雄人物中極少數的倖存者之一。



戰至11月25日,美韓軍在上甘嶺兩個高地已傷亡2.5萬人,比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的損失還多了六千人,實在是無力再戰,終於偃旗息鼓。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易才學被記特等功,統帥部授予他「特等二級戰鬥英雄」稱號,朝鮮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1953年4月,易才學作為志願軍青年代表,回國參加首都的「五一」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慶祝活動,出席了全國青年第二屆代表大會。


為了守住上甘嶺,志願軍英雄和烈士們將生命與精神之鏈綳到了極限,他們用信念和生命彰顯的智慧與鋼鐵碰撞,使上甘嶺戰役成為中國軍隊團結戰鬥、英勇頑強、犧牲奉獻、大智大勇、戰勝困難的精神圖騰!


本文作者 :億萬,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這支部隊已缺水斷糧,卻發起絕命突擊,大敗契丹騎兵
在上甘嶺戰役勝利66周年,呈現給你一個完全不同真實戰場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