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全球兒童死亡率高達3.9%,5大危險因素不容忽視

全球兒童死亡率高達3.9%,5大危險因素不容忽視

導語:我們能順利成年需要闖過多少關?

根據WHO的最新統計,5歲以前死亡的兒童數量達到了580萬例,死亡率為3.9%,相比1990年減少了56%。

具體來看,全球兒童死亡情況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其中非洲地區與東南亞地區兒童的死亡比例佔據了全球死亡總人數的73%(世衛組織非洲(49%)和世衛組織東南亞(24%))。

在成年之前,兒童們可能會遭遇很多疾病或外界因素,這些因素會對他們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

因此,家長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與親人注意這些潛在的有可能對自己孩子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的事物。

在本期的盤點中,小編給大家簡要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威脅到兒童生命安全的疾病或其它因素,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1. 兒童群體容易感染傳染性疾病

根據WHO的統計全球範圍內造成兒童死亡數量最多的因素,其中包括急性呼吸道疾病腹瀉蕁麻疹瘧疾AIDS等等。

在所有傳染性疾病中,結果顯示肺炎,腹瀉和瘧疾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5歲以下兒童的所有死亡中,肺炎占18.3%,絕對死亡數字近140萬人。

相比於早產兒中,早產併發症(14.1%),產時相關併發症(9.4%)和敗血症或腦膜炎(5.2%)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對於大齡兒童來說,肺炎(14.1%),腹瀉(9.9%)和瘧疾(7.4%)則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毫無疑問,接種疫苗是預防兒童患傳染性疾病的關鍵。

然而,大眾缺乏基礎的科學與醫學知識,盲目抵抗兒童疫苗接種,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死亡現象。

下面以麻疹為例子進行說明。麻疹是一種兒童十分容易感染的疾病,它也是最具傳染性的疾病之一。

據統計,每個感染疾病的人在隔離接受治療之前都會感染其他18人。這意味著必須為幾乎每個人(95%以上)接種疫苗,才能確保疾病不會傳播。

圖片來源:not great

但這也意味著相對少數人拒絕接種疫苗會對受感染的人數產生不成比例的巨大影響。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在歐洲看到這一點:即使大多數地區的疫苗接種率都高於84%,這種疾病仍然可以立足並傳播。

事實證明,這種流行病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接種疫苗的兒童。在受感染的孩子中,83%至94%未接種疫苗。

而且,請記住,未接種疫苗的兒童佔少數。在最近的疫情爆發事件中,未接種疫苗的兒童患麻疹的風險是接種疫苗兒童的100倍

但最令人遺憾的是,它完全是可以預防的。如果疫苗接種措施能夠得到貫徹執行,這種疫情能夠最終完全消失。

2. 餵養方式不當也會引發兒童的生命危險

給孩子喂飯是令許多母親十分頭疼的問題,因此她們設計了各種各樣強制性的餵食方法——他們的一些傳統手術方法危及生命。

圖片來源:daily trust

Naomi是一名23歲的家庭主婦,同時也是七個月大的Paikon Kore的母親。平時給孩子喂飯似乎是難度最高的一項任務。

通過了解,記者發現Naomi會強制性地將粥食倒進拒絕吃飯的孩子的口中,不顧孩子的大聲哭泣以及嚎叫抗議。

看著記者臉上的恐怖表情,她微笑著說:「這是我們的文化。這就是我們在不想吃的時候喂它們的方式。」

當被問到孩子是否因健康狀況不佳而拒絕食物,她說,「即使他身體健康,他仍然不會吃東西。」

對此,專家們認為Naomi的強迫餵食行為是一種潛在的殺死孩子的方式。

雖然許多人將這種強迫餵養的做法歸咎於特定的種族群體,畢竟這種做法在非洲地區十分常見。

然而,對於這種讓孩子吃飯的方法,專家們說,「這種餵食方式很容易吸氣,即食物可能會滲入他的呼吸道,最後進入他的肺部。食物顆粒或液體引起吸入性肺炎,可以殺死孩子。你的呼吸道十分敏感,甚至不能夠容忍微小的顆粒,更不用說流體了。吸入性肺炎是一種致命的癥狀。」

對此,專家們建議家長應該嘗試各種選擇來鼓勵孩子。他說,他們可以嘗試使食物更加美觀和美味,有時讓孩子有機會選擇他或她想吃的東西。

3. 小孩子容易因誤食引發生命危險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其中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什麼東西都喜歡往嘴裡塞。

這種習慣很難矯正,而且容易引發生命危險。其中,因吞食紐扣電池帶來的生命危險尤其需要注意。

2013年,澳大利亞一名4歲的孩子在吞下紐扣電池幾天後死於急性失血。令人遺憾的是,她的家人一開始並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

直到由物滯留在她的食道中,以及電池引起的主動脈腐蝕性反應才開始明白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圖片來源:the conversation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醫學文獻中報道了有紐扣電池損傷的兒童。但曾經罕見的事情現在變得更加普遍。 報告的嚴重致命紐扣電池傷害數量激增。

那麼為什麼吞食紐扣電池會危及生命呢?

事實上,當紐扣電池具有足夠的電荷(1.2V或更高)時,它在體內的潮濕環境中能夠產生電流。電流能夠降解水分子產生氫氧化物和氫氣。

由於氫氧化物離子具有腐蝕性,因此會造成動脈壁的破裂以及急性出血。

據統計,幾乎所有涉及紐扣電池的死亡都與食管滯留主動脈或其他大血管的侵蝕有關,隨後造成大量出血以及死亡。

4. 交通事故危及孩子生命安全

道路交通事故是目前導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兒童群體也不例外。毫無疑問,使用保護措施可以防止碰撞造成的傷害。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向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提供與其相符的安全保護措施。

圖片來源:the conversation

車輛在設計時通過吸收一些碰撞能量來減少對乘客的碰撞力。安全帶過有效地將乘客儘可能緊密地綁在車上來保護乘客。這可以防止過度移動,並使乘客能夠充分利用汽車內置的安全功能。

這些功能旨在確保在碰撞中乘客在儘可能長的距離內停下來,從而減少瞬時力量,並且降低碰撞中受傷的風險。

重要的是,安全帶需要把施加在身體上的力合理分布,從而最好地控制身體的運動。這就是兒童安全帶的用武之地。

一般來說,6個月大的兒童使用反向的嬰兒約束裝置;4年的兒童使用帶有內置安全帶的前向兒童座椅;7歲的兒童使用加高座椅。

5. 家庭虐待也是造成兒童死亡的原因

據統計,兒童被家長或看護者殺死的比例達到了家庭謀殺事件的25%。這種類型的殺戮往往存在多個受害者,對家庭以及社區都有著破壞性的影響。

在澳大利亞,每年都有25名兒童遭受看護人的毒手,其中一歲以下的嬰兒風險最高。

圖片來源:the conversation

引發這些悲劇的原因有很多,從施害者角度分析,主要包括心理疾病,曾經的受虐經歷,以及主觀暴力傾向等。

此外,很多母親在新生兒剛降臨這個世界之後,會選擇棄嬰或溺嬰。這也是造成他們死亡的主要原因。

不論她們的動機如何,我們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社會救助措施,從而避免上述悲劇的發生。


來源:梅斯醫學

#你對小朋友成長有何心得?歡迎留言#

參考資料:

1.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GHO) data——Child Health

https://www.who.int/gho/child_health/en/

2. Infectious diseases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hildren aged younger than 5 years

https://www.healio.com/pediatrics/news/print/infectious-diseases-in-children/%7Bac2affa3-f5c2-47c0-abe0-e9751f9211d2%7D/infectious-diseases-leading-cause-of-death-in-children-aged-younger-than-5-years

3. Anti-Vaccination Is Killing Children In Europe

https://medium.com/the-method/anti-vaccination-is-killing-children-in-europe-658415c54a04

4. When forcing a child to eat becomes life threatening

https://www.dailytrust.com.ng/when-forcing-a-child-to-eat-becomes-life-threatening.html

5. Button batteries kill. Here』s how we can prevent needless child deaths from battery ingestion

https://theconversation.com/button-batteries-kill-heres-how-we-can-prevent-needless-child-deaths-from-battery-ingestion-101187

6. Yes, car seats protect children. But you need the right restraint, fitted properly

https://theconversation.com/yes-car-seats-protect-children-but-you-need-the-right-restraint-fitted-properly-74845

7. Safe haven: preventing women from harming their babies

https://theconversation.com/safe-haven-preventing-women-from-harming-their-babies-5120

8. Understanding the triggers for filicide will help prevent it

https://theconversation.com/understanding-the-triggers-for-filicide-will-help-prevent-it-86333

梅斯小可愛

註:請看管好自己的小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斯醫學MedSci 的精彩文章:

NATURE:宿主自噬促進腫瘤生長
NEJM:阿米巴肝膿腫-病例報道

TAG:梅斯醫學Med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