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禮部尚書林堯俞曾杜門不仕十四年,他端直不阿,智斗閹黨魏忠賢

禮部尚書林堯俞曾杜門不仕十四年,他端直不阿,智斗閹黨魏忠賢

禮部尚書林堯俞曾杜門不仕十四年,他端直不阿,智斗閹黨魏忠賢

圖為南溪草堂,林堯俞晚年告假歸鄉後,在南山廣化寺後山營建的一座別墅

明代禮部尚書林堯俞無意仕途,曾經杜門不仕十四年,以纂修郡志、倡新文廟為樂事。朝廷累詔為禮部左侍郎、禮部尚書後,他膽略非凡,端直不阿,以疏奏、寫詩等方式智斗魏忠賢閹黨集團,贏得後人敬仰。

林堯俞(1558-1626),字咨伯,號兼宇,明興化府莆田縣人。明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他久居翰林,歷官南京國子祭酒、禮部尚書。魏忠賢當政時,他居官端直,不阿閹黨淫威。後來屢次上疏請求告老還鄉,病逝後朝廷贈他少保,謚文簡。其墓位於莆田市涵江區蒼林前黃, 今存石翁仲、石馬、石虎,當地民眾稱為林尚書墓。

無意攀附,潛心大業

禮部尚書林堯俞曾杜門不仕十四年,他端直不阿,智斗閹黨魏忠賢

荔城區東岩山南麓的白雲岩匾額,為林堯俞所書

林堯俞出身於仕宦之家。祖父林應采以鄉薦授瓊山(今屬海南)、建平(今安徽郎溪縣)兩縣縣令,頗有政績,後來擢升為南寧府丞(今屬廣西);父親林焲章,以鄉薦任永平府丞(今河北盧龍縣),清慎敏干,在一次兵變中,以單騎定變之功,為當道所倚重,被推用刑部員外郎,不久進湖廣按察司僉事,以戰功獲朝廷賞賜,優先晉級。祖父和父親在政治上的好名聲,無疑對林堯俞的人生影響極大。加上林堯俞自律聰敏好學,很早就展露才華,鄉里人對他更是寄予厚望。

萬曆十七年(1589),林堯俞不負眾望登進士第,後來改庶吉士,讀書翰林。林堯俞對古今治亂與政治清明時代的典章故實,苦心探究,不遺餘力;而對於翰林官員的榮光華貴之事,則不屑於爭名爭利。翰林院本是清要之地,親近帝王,一般而言擢用較快,但林堯俞任職十年之後,才調任東宮詹事府贊善(以勸諫太子為職)。升職留滯之久,在當時的翰林官員中也是不多見的。這從某種意義上也折射出林堯俞無意攀附的一面。

萬曆二十七年(1599),林堯俞請假回莆田探親,又相繼服父、母喪,居家八年之久。萬曆三十五年(1607),由吏部左侍郎楊時舉薦,起補原官,轉任東宮左諭德兼侍講。第二年,轉南京國子祭酒。國子祭酒是當時翰林所輕視的一個職位,林堯俞卻自動請行。但後來由於當時有奸佞為了謀求拜相,殘害忠良,林堯俞連章乞退,以避其禍,杜門不仕達十四年之久。

禮部尚書林堯俞曾杜門不仕十四年,他端直不阿,智斗閹黨魏忠賢

雁陣塔是林堯俞在原有的基礎上建成的

林堯俞居家期間,致力於經世之學,無片字入京請託求官,而以纂修郡志、倡新文廟為樂事。其間,也曾促使開通修復自莒溪直達九鯉湖的觀光小道,方便遊人觀瀑,還修建涵江雁陣塔及一些廟宇。他積極熱心公益事業贏得當時人的稱讚。

執管禮部,抑制權貴

天啟元年(1621),熹宗朱由校蒞政,起用林堯俞為禮部侍郎,掌管國子祭酒事。林堯俞拒絕辭任。熹宗只好下旨以禮部左侍郎詔他還部,不久後再拜為禮部尚書。

禮部是掌管國家禮儀、祭祀、貢舉及部份對外關係事務的職能機構。林堯俞掌禮部,恭謹虔誠,持心清正,夙夜不懈,章程法度,燦然明備。他領銜纂修《禮部志稿》100卷,涵蓋禮部及所屬各司職掌。

在禮部任上,凡是郊祀祭天,幸學祭孔,宮殿皇陵落成,皇族冊封選婚,編纂皇朝實錄,考試選舉,以及宗藩、四夷冊封進貢等大禮,林堯俞都能夠酌古准今,有序舉行,不違條例。每有面恩致詞,神意安詳,威儀嫻習,為群臣所矚目,為熹宗所敬重加愛。本部章疏文檄繁多,都是他親自撰寫,文質兼備。為此林堯俞累加太子太保,誥贈三代,禮數優異。

同時,在禮部尚書任上,林堯俞尤其注意遵從祖制,抑制權貴勢力,杜塞請託行為。他處事公正,忠直敢言,不以個人去留為意。當時,選侍(挑選入宮的侍女)李氏擬封號,林堯俞援引典章,認為應該給予放緩,待皇八妹選婚之日另議未晚,因而被策劃的宦官所痛恨。朝鮮國李輝幽廢其主李倧,島帥毛文龍為李輝向宗主國明朝請賜封號。當時朝議想答應毛文龍所請,試圖借李輝以牽制東部的緊急局勢。林堯俞不予支持,主張以君臣大義給予譴責。

端直不阿,智斗權閹

禮部尚書林堯俞曾杜門不仕十四年,他端直不阿,智斗閹黨魏忠賢

魏忠賢像

天啟三年(1623),熹宗降旨選用太監,所增名額超過祖制。魏忠賢為擴展宦官勢力,也屢次要求增加太監名額。但林堯俞目光銳利,極力反對多次上疏力爭制止,並奏疏援引祖制訓詞,又針對宦官專政弄權之弊,以前朝宦官專政的慘痛教訓為戒,奏求朝廷不要開皇權旁落之門。為此林堯俞得罪了奸佞魏忠賢。

其實在此前,魏忠賢對林堯俞頗為敬慕,因為林堯俞善於書法,魏忠賢修建府第時請他題寫書匾,但林堯俞沒有答應。魏忠賢於是矯旨命令他題書,使得林堯俞不得已奉承旨意,大書「畏天堂」三字,並特地題寫「禮部尚書某奉旨書」。接著,魏忠賢拿出餅食,自稱親手製作,意欲拉攏他。林堯俞以南方人不慣麵食推辭。待到魏忠賢見林堯俞上疏之後,魏忠賢對他更是怨恨不已。

魏忠賢自號九千歲,親自提督廠衛(東廠與錦衣衛),迫害東林黨人,殘酷至極,人們避之惟恐不及,林堯俞卻一再與其鬥爭,頗顯膽略與智慧。林堯俞也作《詠炭》一詩,辛辣嘲諷魏忠賢及其阿附者,「正是高寒欲雪天,聊為置汝鐵爐前。休嫌面目皆成黑,也道熏蒸暫有權,殘灸冷漿爭附熱,垂簾閉戶苦多煙。應知倏忽陽和候,變作寒灰火不燃。」詩歌借物諷喻,形象生動,很快就被人傳誦。魏忠賢聽到這件事,更加痛恨林堯俞。

簡儉清貞,著述頗豐

禮部尚書林堯俞曾杜門不仕十四年,他端直不阿,智斗閹黨魏忠賢

林堯俞為《勅封天后志》寫的序

天啟五年(1625),鑒於魏忠賢閹黨之禍益熾,林堯俞離開朝廷的想法更加迫切,堅決要求辭官還鄉。經熹宗多次慰留無果後,只好准予告假,驛傳車馬送他歸回故里。

林堯俞回莆田後,在城南南溪嶺建別墅,取名「南溪草堂」,又建留雲閣,與名僧、故友染翰賦詩,以此為樂事。他與友人林元霖和詩,盡情談論辭官居鄉的閒情逸緻。

有《溪堂文集》2卷,《溪堂詩集》4卷,《玉恩堂存稿》8卷。《明詩綜》稱他「其詩溫潤典則,瀏麗輕颺。見若其易,而不知其磨錯之難。卑不可抑,高不可亢,淺而有章,深而不窮」,讚譽他的詩文為天地陰陽之氣、會合沖和的「太和母音」。如其《南溪》詩:「才得名山便卜居,況兼雲水稱樵漁。自知邱壑生來相,好讀神仙方外書。舊堰廢塍依作沼,松蘿藤蔓葺為廬。鵁鶄溪上間相傍,城市龐公跡漸疏。」其二:「斜風細雨半春潮,濯濯新栽嫩柳條。地迥誰留鶯不去,人閑兼喜鶴能調。松花餉客過寒食,邛竹尋僧度野橋。試問雲芽今茁否?龜山此路不曾遙。」

可是回莆第二年,林堯俞卧病不起。他為人簡儉清貞,臨終時遺囑說:「衿(衫)帽惟時,含斂不施,欲造(到)極樂之國,以登兜率之天(天界)。」終年69歲。朝廷贈少保,謚文簡。

萬曆四十年(1612)四月,林堯俞居鄉時,曾經跟致仕在家的禮部尚書陳經邦,應興化知府馬吉之請,共修《興化府志》,時距康大和、林雲同共修的《興化府志》(萬曆甲戍志)近四十年。開篇伊始,陳經邦因受命外調,遂由堯俞主修,明年書成,歷時一年半,世稱《萬曆癸丑志》,全書計59卷,增康大和《萬曆甲戍志》八綱為十綱。今國家圖書館僅存殘本二冊。

參考《明史》、阮其山等人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