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數字音樂平台20年,從免費時代到巨頭們的遊戲

數字音樂平台20年,從免費時代到巨頭們的遊戲

紐約時間12月12日上午,騰訊音樂正式登陸紐約證交所,IPO定價位於區間低端,為13美元/ADS,被稱為今年愛奇藝之後國內赴美上市最大融資的案例之一,總籌資額約為11億美元,當天收盤報14美元,較發行價漲7.69%,將騰訊音樂的市值推高至229億美元,直逼全球最大的音樂流媒體Spotify。

隨著國內數字音樂平台第一股的誕生,這場發生在藝術與互聯網交叉領域的爭奪戰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早起的鳥兒未必有蟲吃

都說音樂是人類最美的語言,不過,數字音樂在讓許多創業者痴迷不已欲罷不能的同時,也讓無數創業者粉身碎骨,這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互聯網大潮初起時分。

上個世紀90年代,CD、MD等數字音頻壓縮技術已風靡全球,但受制於技術與硬體,當時的音樂文件體量巨大,加之網路帶寬極其限,數據機56K左右的下載上傳速率就如昨日一場噩耗,通過網路分享這樣的文件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能局限於個人使用。

1995年,一位名叫Karlheinz Brandenburg的德國人領導的研究小組成功制定出MP3標準,他將音樂以1:10 甚至1:12 的壓縮率處理成容量幾M大小的文件,而音質較未壓縮前相比沒有明顯的下降,這使得音樂共享成為可能。於是,MP3共享平台在互聯網上以雨後春筍式的速度出現,這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MP3.com和Nasper,很快成為年輕人趨之若鶩的對象,攪得幾大唱片巨頭夜不成寐。曾有統計顯示,MP3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互聯網上最熱門的搜索關鍵詞。

然而,Nasper們從來沒有體驗到巨大流量帶來的喜悅,在人們習慣於互聯網即免費的時代,它們承擔著高昂的帶寬成本時,就是無法從用戶口袋中掏一個大子兒。

2000年1月26號,10家唱片公司對MP3.com提起訴訟。指控其侵犯了環球、百代、BMG、索尼、華納五大唱片公司的版權,要求立即停止運營並賠償近百億美元。同年9月,美國聯邦法官判定MP3.com侵權,責令該公司向環球音樂集團支付2.5億美元的賠款。幾乎與此同時,Nasper也被唱片協會和著名搖滾樂隊Metallica推上被告席。

殺雞儆猴的效果還是顯著的,連大洋彼岸中國眾多的MP3下載站點也受到了影響,此後每個提供MP3下載的網站都會有「所下載的音樂涉及到版權,請您在24小時之內務必刪除」的提示。整個行業逐漸歸於沉寂,在隨後的十餘年時間裡,只有海洋音樂、天天靜聽、蝦米音樂在為生存而苦苦掙扎,QQ音樂也不過作為QQ的一個副產品而存在。

人們總是說提早入局可以搶佔先機,但時機拿捏不好也有可能從先驅變先烈。

大佬登場

2013年是國內在線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阿里巴巴首先加入戰局,這一年初,馬雲收購了蝦米音樂,隨後又將天天動聽納下麾下。同年底,後來被業界稱為一匹黑馬的網易雲音樂上線。隨後,騰訊也展開了一連串的動作,相繼拿下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等,與嫡系的QQ音樂一起打造新興的TME,即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巨頭們不約而同押注,就在於他們意識到在線音樂兼具強大的經濟屬性與社交屬性於一身,且這個市場已經進入收割期。

與以往的任何一代網民不同,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9000歲們不僅願意嘗試各種新生事物,還願意為喜歡的事物買單,為高品質的音樂買單,這使得音樂付費成了可能。

據艾媒諮詢《中國手機音樂客戶端監測報告》,2018上半年,66.7%的受訪手機音樂客戶端用戶願意在客戶端中為產品或服務付費。騰訊音樂招股書也顯示該公司在線音樂業務的付費用戶急劇增長,2017年第二季度僅有1660萬,今年第三季度已增至2490萬,增幅高達50%。從全球來看,截至2018年6月,流媒體音樂市場的付費訂閱用戶總數已突破2.3億,音樂訂閱收入達到34.98億美元。

顯然,在線音樂已成一個好買賣。除了經濟價值外,對於騰訊、阿里、網易這些巨頭們來說,數字音樂平台更大的吸引力則在於其強大的用戶粘性與社交屬性,對試圖在社交領域與馬化騰一較高下的馬雲來說尤具吸引力。QuestMobile有關數據顯示,今年7月,月人均使用時長超過236分鐘,月人均使用次數更是多達71次。在各種互聯網應用中,在線音樂用戶不論使用時長還是月人均使用次數均居於高位。

阿里起了大早卻趕了晚集

2015年3月,阿里巴巴將天天動聽、蝦米音樂合併,組建成阿里音樂,四個月後,重金挖來高曉松和宋柯,二人分任阿里音樂董事長、CEO。同年底,何炅加盟出任首席內容官。

隨了組建豪華團隊外,阿里音樂依託馬雲帝國雄厚的財力開始了一系列的買買買,先後牽手相信音樂、滾石音樂、華研國際、BMG、寰亞唱片等多家知名唱片公司,收穫大量獨家版權,買入一批時下樂壇中堅力量,樂壇新生代以及華語樂壇一哥一姐所有經典歌曲。

阿里音樂野心勃勃地計劃通過作品首發、藝人行銷、影視合作等業務深度合作模式,不斷豐富資源,擴充曲庫,對自身平台進行深度改版與優化,同時藉助阿里核心的電商資源,用音樂資源反哺淘寶、天貓、支付寶等主線業務,通過聯動音樂、影視、綜藝、明星等對普通大眾消費具有直接影響與號召力的資源,為阿里平台賣家與品牌提供服務,通過網路視頻、社交媒體等渠道將載有電商信息的內容進行分發和傳播,讓整個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充分活躍起來,並創造全新的價值。

遺憾的是,這個藍圖從來沒有實現過,明星團隊並沒有為阿里音樂趟出一條可圈可點的發展之路,不僅如此,連原有的市場地位都沒有保住,阿里音樂節節敗退,由於缺乏電商以外的基因,擁有深厚的音樂領域經驗的高管團隊也明顯缺乏將音樂與互聯網相結合的能力,目前除了一個龐大的音樂版權庫外,幾乎只剩下一個蝦米音樂在苦苦撐持,今後難道要淪落為音樂版權的二道販子嗎?

騰訊音樂盛世之下有隱憂

相對於阿里音樂的明星高管團隊,騰訊音樂要務實得多,其CEO彭迦信不為外界所熟悉,這位自2016年7月起出任TME CEO的男人其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互聯網老兵,自1996年參與第一個互聯網項目以來,彭先生經歷了互聯網行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參與和負責過眾多的成功項目,曾經任職於電訊盈科等多家上市電信、互聯網和媒體集,2008年初加入騰訊後,先後參與過騰訊遊戲、騰訊電商、社交網路等業務的產品,運營和市場營銷等工作。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騰訊音樂已形成了由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構成了音樂娛樂產品矩陣,組成所謂的「聽唱看玩」布局,未來試圖藉助騰訊在泛娛樂領域的優勢,向音樂行業上下游滲透,打造音樂生態閉環。

近日的成功IPO讓騰訊音樂迎來了成立以來最高光的時刻,從表面上看來,在這場由騰訊、阿里、網易構成的在線音樂三國殺中,進一步捍衛了其領先者地位,不過,盛世之下必有隱憂。騰訊音樂的IPO之旅並不順暢,在過去的幾個月,騰訊音樂的IPO幾度推遲,融資額逐漸減少,人們普遍擔心,騰訊音樂付費用戶比例低下,未來難以繼續維持高成長性。

十年前,微軟的MSN牢牢把持著國內外的商務用戶群,騰訊做出了極大努力,在常規QQ外專門推出一個面向商務的企業版QQ,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直到微軟主動放棄MSN外,張小龍依葫蘆畫瓢,搗鼓出了移動端的MSN----微信,才告別小屁孩,真正切入覬覦已久的中高端市場。

今天,網易雲音樂擁有的正是騰訊音樂所欠缺的,前者在都市白領群體具有強烈的影響力,倘若騰訊音樂無法有效解決這一點,就將一直面臨自身低齡用戶一旦長大進入職場就流失向網易雲音樂,總為他人作嫁衣。

網易雲音樂還能火多久

一直以來,人們總是吐槽丁磊太土氣,在三大門戶時代,搜狐張朝陽是海龜出身,接棒王志東的新浪曹國偉同樣畢業於美國常青藤名校,只有丁磊沒有在國外鍍過金,在巔峰之際又跑去當了一把豬倌。儘管後來通過獨到的眼光布局網路遊戲,讓網易跳出傳統的網路門戶大放異彩,但人們對他的思維定勢基本上沒有改變過。

人們始終認為丁磊只能遊走於購買力較弱的群體了,但正是這位丁磊,這幾年悄悄折騰出了網易考拉、網易嚴選、網易雲音樂等幾個牢牢吸引都市白領消費者的產品,尤其是與阿里同時布局數字音樂平台的網易雲音樂在投入不到馬雲零頭的背景下,硬生生在一個陌生的領域樹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2015年7月,網易雲音樂推出一年後用戶數就突破1億。到了去年底,這一用戶又刷新到6億,與競爭對手們迥然不同的是,丁磊依靠獨特活躍的樂評、歌單等UGC內容及社區氛圍增加粘性,日均評論數160萬條,總數突破9億條,成功打造出了一個用音樂和內容連接了廣大樂迷的網路音樂社區,成為無意插柳柳成蔭的典範。

10月12日,網易雲音樂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6億美元。投資方除了百度、泛大西洋和博裕資本之外,還有一家唱片公司。加上去年4月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領投的A輪融資,網易雲音樂融資總金額已接近28億元。

有關數據顯示,在數字音樂平台四個億級玩家中,騰訊系佔據前三位,網易雲音樂緊隨其後,且後者增速更快,對騰訊系三大花旦形成一定的威脅,但網易雲音樂手握重金後,也有兩大棘手待解。

首當其衝的就是音樂版權庫問題。在騰訊、阿里、網易三國殺中,丁磊在音樂版權庫方面的投入最弱,導致長期受制於人,儘管在官方協調了,幾位大佬勉強達成了交叉授權,但利益是永恆的考量因素,只是存在大家存在直接的業務競爭關係,音樂版權方面的明爭暗鬥就不可避免,齟齬時常發生,當你的用戶眼睜睜地看著心愛歌單上的一支支曲子逐漸變成灰色,還能讓他們喜歡得起來嗎?

另一大問題是用戶定位。精準的用戶定位是網易雲音樂迅速崛起的法寶之一,但當其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又會面臨發展用戶瓶頸的問題,當競爭對手發起猛烈攻擊時,核心用戶一旦發生流失就會動搖整個網易雲音樂的根基。豆瓣一度在小清新一族中佔據重要地位,如今已如半老徐娘,魅力大減,不失當年的風光,然而,草率地做出擴大目標用戶群的決定也不明智,很可能會傷害現有用戶群,新用戶尚未抓住,老用戶已經大量流失。

數字音樂迎來下半場

有人為海洋音樂惋惜,他們覺得,海洋音樂再堅持一下就會迎來在線音樂的春天。其實,這完全是一種錯覺,在所有涉及版權等需要巨額資本才能撬動的領域,小蝦米們不是被大佬們收購就是徹底淪為炮灰。視頻就是這樣的榜樣,連古永鏘這樣的頂級創業者都不能擺脫這種宿命,你又憑什麼呢?

騰訊、阿里與網易三巨頭之間的這場爭奪戰已經接近尾聲,今天,數字音樂正式進入下半場,如果說下半場是幾大玩家之間的明刀明槍對決,那麼,下半場則更多是的資本之間的暗戰,是用戶體驗之間的PK,是一場有關音樂整體生態的戰鬥,如果在鞏固現有用戶群的同時搶佔對手的用戶群,是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們要思考的新命題。

來源:沈氏三公子

品途精彩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重新定義未來秩序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