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正文共2863字

預計閱讀時間為8分鐘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誕生於30年前的龍貓本尊,終於來到了中國。

由宮崎駿導演、日高法子、坂本千夏及糸井重里配音的動畫電影《龍貓》正式定檔12月14日。它主要講述了草壁達郎的妻子草壁靖子生病住院後,他帶著草壁五月與四歲的妹妹梅回到鄉間居住的故事。

《龍貓》曾於1988年4月16日在日本上映,今年恰是該片上映30周年。此次在中國上映的是由吉卜力工作室進行數碼修復與重製的高清版本,將有日語原聲和譯制配音兩版同時上映。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宮崎駿電影作品第一次在國內上映。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紅極一時的吉卜力工作室

宮崎駿的動畫叫好又叫座,是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藝術電影。以他、導演高畑勛為核心成立的吉卜力工作室,也成為了能夠與西方迪斯尼、夢工廠共分天下的重要東方力量。

1989年由宮崎駿導演的《魔女宅急便》成為吉卜力工作室第一部創下「票房神話」的動畫電影。它吸引了約264萬名的觀眾,成為日本全年度最賣座的電影。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收益及票房,超過了所有吉卜力工作室之前所作的每一部電影。

隨後兩年,吉卜力工作室接連推出了《歲月的童話》、《紅豬》兩部長篇動畫企劃,再次成為當年日本年度票房最佳的電影,《紅豬》票房還打敗了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霍克船長》和迪士尼的《美女與野獸》。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千與千尋》

讓宮崎駿與讓吉卜力工作室「封神」的作品《千與千尋》誕生於2001年,該片在日本最終取得了304億日元的票房,是日本有史以來最賣座電影。在商業上大獲成功的《千與千尋》也收穫了多項大獎的青睞: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第2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優秀作品獎、第30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導演、最佳動畫電影配樂、最佳動畫長片以及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

吉卜力工作室在日本的知名度也水漲船高。從2002年開始,吉卜力工作室就連續5年在「消費者認為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中保持前5名的記錄,在2006年的日經BP協會進行的品牌調查中,「吉卜力」成為消費者最信任的品牌,甚至超過了豐田、索尼這些全球性品牌。

另一方便,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動畫形象也憑藉著在影片中豐滿、獨立的人設和可愛、唯美形象,擁有了大批粉絲。形象授權、影碟和周邊產品的銷售成為了日本動畫製作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而「龍貓」這一形象的授權製作的玩偶,甚至還在緊要關頭救吉卜力工作室於危難關頭。

當年吉卜力工作室一舉推出了兩部長篇動畫《龍貓》與《再見螢火成》。雖然《龍貓》包攬了日本所有有的電影大獎,《再見螢火蟲》更被盛讚為「真正的藝術,但這兩部作品的票房表現與高昂的人力製作成本相比,並不盡如人意——吉卜力工作室虧損了6億日元。

龍貓的憨厚可愛的形象倒是被一家布偶製造商看上了,覺得龍貓不做成布偶實在太可惜,於是極力央求吉卜力工作室讓他製作布偶。電影《龍貓》上映兩年後,龍貓布偶竟然大受歡迎。也得益於這一筆「意外之財」,吉卜力工作室慢慢地補回製作費造成的大筆赤字。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雖然眼前的危機解決了,但隱藏在吉卜力工作室運營模式背後的根本矛盾並未真正地解決。


吉卜力工作室的財政赤字難題

吉卜力工作室的財政危機由來已久。根據吉卜力的財報中顯示,維持工作室運營的成本每年需要100億日元。而根據吉卜力工作室大約2-3年才推出一部作品的速度,這些動畫票房的收入遠遠不能覆蓋其成本。

公開資料顯示,吉卜力工作室破百億的動畫作品除了《千與千尋》(2001,304億日元)外,僅有《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196億日元)、《幽靈公主》(2007,193億日元)、《懸崖上的金魚公主》(2008,155億日元)、《起風了》(2013,120億日元)四部。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幽靈公主》

「入不出敷」是困擾吉卜力工作室多年的困境。但宮崎駿又不願意追隨大流,使用電腦作畫。眾所周知,宮崎駿一直都是手工繪畫的支持者,並多次在公開場合抨擊過電腦繪圖。在一部關於吉卜力工作室的記錄片《夢與狂想的王國》中他說道,「我是一個21世紀的人,但是我不想面對21世紀。」對於宮崎駿而言,或許只有純手工繪畫的慢製作,才能滿足其作品藝術性及哲學感的表達,才能真正傳遞他對「自然」的崇敬。

而堅持手工作畫的代價是昂貴的人工成本以及漫長的動畫製作周期。每一部吉卜力動畫的背後,都有著至少上萬張的原畫稿,每一幅原稿從顏色到近景、遠景都會有詳細的標出,經過幾輪的修改備註,最後由宮崎駿定稿。

這種頗受現代人讚譽的「匠人精緻」所製作出的動畫的確有著流水工作線無法替代的細膩風格,但其背後的製作超時也帶來了更多成本負擔。因此吉卜力作品的人力成本往往是其他作品的好幾倍。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記錄片《夢與狂想的王國》


青黃不接,新人影響力弱

更令人揪心的是吉卜力工作室尚沒有培育出一名能夠代替宮崎駿的接班者。宮崎駿年歲已大,另一名吉卜力工作室的「靈魂人物」 ——吉卜力工作室動畫導演高畑勛又於今年4月因肺癌逝世。吉卜力工作室在日本的地位愈發地風雨飄搖。

坊間猜測,宮崎駿數次「隱退又出山」,都是為了穩住吉卜力工作室的局勢——離開了宮崎駿和高畑勛,吉卜力工作室的票房號召力也隨之減弱。

鳳凰娛樂就吉卜力工作室的問題採訪了日本某著名媒體A社的國際文化部主編久土地亮時,他表示「吉卜力每部作品製作長達數年,耗費巨資,然後憑藉宮崎駿的金字招牌來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以回收成本和創造收益。然而這種模式只適用於宮崎駿本人。在他三番五次地宣布引退後,再寄期望於他製作什麼長篇動畫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所以相應的,這種固有的經營模式的存續也是不可能的。」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宮崎駿與高畑勛(攝於1990年)

另一位日本文化評論人松谷創一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2000年之後的吉卜力工作室面臨的最大的無法逾越的牆壁就是宮崎駿自己。儘管宮崎駿本人確實像黑澤明一樣是二戰之後日本不世出的天才作者,但是一味地等待偶然出現的『下一個天才』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不積極地培養後繼者,是工作室衰退的主要原因。」

宮崎駿顯然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2008年年底,宮崎駿提出了「吉卜力5年經營計劃」,內容預定是前3年採用年輕的人才發表2部動畫、最後2年則預定推出重量級的作品。但可惜是的2010年《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和2011年《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票房表現也都不如預期。 2013年宮崎駿再度出山,奉獻出了又一部經典作品《起風了》挽回局面。

或許,現在吉卜力工作室的運營模式是專為宮崎駿一人所獨設的。他的堅持也讓觀眾欣賞到了眾多畫風細膩、動人的優秀作品,成為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吉卜力工作室:童話的背面是危機

《起風了》

每一個時代都會有新的人被推上高峰,而那些曾經站在最高點的人也會順其自然地回到地面,這是自然的法則。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回到的地面的人,他們都曾綻開過最美麗的花朵。

- END-

文字|茆毛

編輯|盧或者

校對|謎星

插圖|網路

【文娛觀察】現已入駐

新浪微博|今日頭條|一點資訊

搜狐號|網易號|大魚號

最新內容,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