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貴為中宮之主一生受盡委屈,但大清皇后中只有她的兒子當了皇帝

她貴為中宮之主一生受盡委屈,但大清皇后中只有她的兒子當了皇帝

清入主中原後,很多體制上沿襲了明代,尊孔孟、重禮儀,大興科舉。可一直被漢人視為傳統文化的嫡庶觀念卻沒有得到繼承,至少在立儲上沒有表現出來。有清一代,真正以嫡子繼承皇位的只有道光皇帝一人。

康熙、乾隆兩位皇帝都曾有過立嫡的想法,也付諸了行動。太子胤礽就是原配皇后赫舍里所生,無奈所琢非玉,兩次被廢,最終也沒能了卻康熙帝的心愿;乾隆帝與孝賢皇后富察氏夫妻情深,先後立下的兩位儲君都早年夭折,立嫡一事也成了乾隆帝一生的憾事之一。

這件事終於在嘉慶帝的手上得以實現,他的原配皇后喜塔臘氏為他生育的皇子綿寧以嫡長子的身份登上了皇位。對於道光帝來說,他是幸運的。可是他的生母喜塔臘氏卻是不幸的,其一生卻歷經坎坷,連去世時也沒能享受到皇后該有的哀榮。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嫁給永琰成為嫡福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生皇二女(4歲夭折),四十七年(1782年)生皇二子綿寧(即位後改名旻寧),是為道光帝。當時正值皇長子已夭折,綿寧的誕生對永琰夫婦來說是個極大的安慰。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喜塔臘氏又生下皇四女,此女後封庄靜固倫公主,下嫁蒙古。從喜塔臘氏生育的情況來看,說明她與永琰之間的夫妻感情和睦。遺憾的是,此後喜塔臘氏再也沒有生育過兒女。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元旦,乾隆帝兌現自己自己在位不超過皇祖的諾言,在太和殿舉行禪位大典,將皇帝之位傳給了永琰,同時奉太上皇諭旨,喜塔臘氏被立為中宮皇后,和嘉慶帝一同遷往毓慶宮居住。可惜的是,喜塔臘氏僅僅當了一年零一個月的皇后便撒手人寰了。

嘉慶帝即位之初僅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軍國大政全掌握張乾隆手裡,是個不折不扣的兒皇帝。在太上皇的淫威下,嘉慶帝的日子並不好過,處處以乾隆的旨意行事,就連「二皇帝」和珅他也奈何不得,有時還得看他的臉色。作為皇后的喜塔臘氏處境就更加艱難了,她不僅要打理後宮,還得處處侍奉太上皇,整天戰戰兢兢,提心弔膽,生怕觸了乾隆的霉頭,給丈夫嘉慶帶來不測。

按大清禮制,皇后去世乃是國喪,但喜塔臘氏的喪事級別卻是清代皇后中最低調、簡略的。按典制,逢皇后之喪,皇帝應輟朝5日,服縞素,每天祭奠三次。大臣命婦則服布素,朝夕哭臨3日。百日內,皇帝要親臨致祭。可是,嘉慶帝顧慮很大,生怕隆重操辦皇后的喪事會影響乾隆的情緒,所以喪事的規制大大降低。

儘管減殺了皇后的喪制,但並不代表嘉慶帝對喜塔臘氏沒有感情,在嘉慶八年(1803年)十月,昌陵告竣之日,嘉慶帝為皇后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典禮。嘉慶帝親率綿寧到陵前舉哀致祭。為此,他還賦詩一首,以表達對結髮之妻的懷念之情。這時,離喜塔臘氏去世已過七年,如今感念皇后賢德,才將內心深埋的愧疚之意釋放出來。

但喜塔臘氏一生最值得驕傲的就是清朝唯一生育皇帝的原配皇后,彌補了歷朝都不是嫡長子繼承大統的遺憾,在嘉慶帝和喜塔臘氏的共同努力下,當然也是上天的庇佑下,使喜塔臘氏唯一的皇子總算是健康地活了下來。

嘉慶四年(1799年)四月初十日,嘉慶帝用雍正始創的秘密立儲制,親書綿寧之名,內定為皇儲。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慶帝在熱河暴亡,按遺命,綿寧即位。喜塔臘氏最終被謚為:「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后」,自己所生的兒子得以繼承大統,這也是喜塔臘氏不幸中的萬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從清流到封疆,從反對洋務到興辦實業,張之洞的華麗轉身煞是驚艷
百年老字號賴了農夫一隻雞被巡撫趕出江蘇,店大欺客付慘重代價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