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紙糊的阿里大文娛流水的CEO:頻繁換帥後果多嚴重?

紙糊的阿里大文娛流水的CEO:頻繁換帥後果多嚴重?

阿里大文娛近日又爆出「高層貪腐」的驚天內幕。

12月4日,阿里集團發出消息:原阿里大文娛輪值總裁楊偉東,因經濟問題,正在配合警方調查。據媒體盤點,這是7年間阿里第七位涉嫌貪腐的高層。其中,阿里大文娛成為阿里「高層貪腐」的涉案重鎮。

早在,2015年7月前阿里影業副總裁劉春寧就因涉嫌商業賄賂,被深圳警方帶走;2016年優土副總裁盧梵溪也經公安機關認定為涉及貪腐被刑拘;2016年阿里影業副總裁淘票票總經理孔奇,也因貪污受賄被警方帶走;於今阿里大文娛最高層輪值總裁楊偉東也涉嫌貪腐,被警方調查。

阿里大文娛四年間四位高管淪陷貪腐,創下了阿里集團內部腐敗的新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大文娛成立於2016年6月,至今已經三度「換帥」,卻依然在戰略搖擺、整合不利、主業空心化的泥潭中掙扎,與騰訊大文娛遍地開花的紅火局面形成明顯反差。

紙糊的阿里大文娛「拼盤」, 於今能持否?

自2013年起,阿里布局了一系列併購、重組資本運作,歷時5年形成從內容生產(阿里文學、UC頭條)到投資發行(阿里影業)、票務流通(淘票票、大麥)、內容輸出(優酷、華數)的業務組合,再加上阿里音樂(蝦米、阿里星球)、阿里遊戲、阿里體育等應用,試圖打造一個馬雲期望中的「阿里大文娛帝國」。

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阿里大文娛旗下的各個板塊,包括核心戰略業務,並非是由阿里平台內生髮展而來,如大優酷、大UC、阿里影業、阿里音樂、大麥等基本都是通過投資、併購整合而來,這些來路不同、差異巨大的業務單元如何整合、消化,與阿里自己平台和文化血脈融為一體,一直是阿里大文娛和阿里集團均十分頭疼的難題。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官網)

在阿里大文娛宣布成立之後,首屆董事長兼 CEO俞永福,充分發揮了其作為「開拓者」的整合才能,展開了阿里史上耗時最長、投入最多、難度最大的一次業務整合,初步建立起3+X的業務矩陣。

正當外界以為阿里大文娛就此要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之時,2017年11月,阿里集團卻宣布俞永福卸任CEO,同時退出阿里大文娛。與此同時,阿里大文娛開始實行輪值總裁制,楊偉東擔任第一任輪值總裁,引發業界猜測和普遍擔憂。

彼時,外界對於這個有著「優酷少帥」之稱的年輕管理者,展開了諸多想像,大家都猜測他或許會就此成為阿里大文娛的接班人,俞永福戰略的完成者。然而在過去一年裡,楊偉東卻表現平平,長期困擾著阿里大文娛的業務內耗和高成本運營問題,在楊偉東這裡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楊偉東)

於今,楊衛東的落馬,再次為阿里大文娛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霾。

兩年來,阿里大文娛管理層動蕩的也成為制約其發展步伐的硬傷。今年5月,阿里大文娛內部就曾進行過一次架構調整,此前擔任阿里音樂CEO和大麥網CEO的張宇被調回阿里集團,由楊偉東兼任阿里音樂CEO,樊路遠兼任大麥網CEO。在此之前的2016年9月,高曉松卸任阿里音樂董事長,阿里影業掌門人也經歷了張強、俞永福到樊路遠的更迭。此外,優土聯席總裁魏明、阿里音樂CEO宋柯等核心高管也已經淡出阿里大文娛。

在近兩年多的發展過程中,阿里大文娛組織架構與核心高管更迭頻繁,在這背後其實是商業模式與發展戰略的不清晰。通過資本整合起來的阿里大文娛在泛娛樂領域的布局繁多紛雜雜,各個業務線各自為戰、缺乏協同,在阿里集團過於強調整個文化娛樂集團的一體化協同的高壓之下,發展的異常糾結。

戰略搖擺不定,「空心化」風險加劇

阿里大文娛組建後,形成了一個鬆散的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各個業務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然而,與高層人事調整不斷相對應的是,阿里大文娛總體上一直處於戰略重搖擺之中,業務單元之間內耗不斷,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存在業務空心化明顯加劇的風險。

在2017年6月份的上海電影節上,俞永福正式對外宣布:阿里大文娛的定位是做產業基礎設施,完成對用戶、內容和商業三大產業的基礎設施升級。顯然,阿里大文娛希望通過基礎設施平台,吸引更多、更好的內容到自己的平台上來獲取流量和用戶,但這種考慮也弱化了內容創作的重要性。

在2017年9月19日舉行的現場娛樂事業群成立發布會上,俞永福宣布,大文娛形成了3+X的業務矩陣,「3」分別是大優酷事業群、UC事業群和垂直事業群,X包括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文學等獨立縱隊。

儘管,俞永福一再強調,」阿里大文娛以「富養女兒」的心態做內容。並堅持阿里文娛對優酷堅持「投入無上限」的原則,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優酷在這場視頻網站燒錢來用內容搶奪會員的戰役里取得勝利。但,實際上阿里大文娛做與基礎設施相對應的流量渠道和做內容之間,其實一直搖擺不定。

最明顯的例子是,樊路遠在接手阿里影業CEO之後,就率先澄清了俞永福提出的「專心只做基礎建設」的說法。同時樊路遠還重新強調了阿里影業的定位,「內容產出和基礎設施一樣,都會成為阿里影業雙輪驅動中的核心一環。」

(樊路遠)

戰略游移、高層動蕩帶來最明顯的後果是阿里大文娛的整體業務的「空心化」風險,阿里大文娛布局廣泛,但是在阿里文學、UC頭條、阿里影業、淘票票、大麥、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體育一大堆龐雜業務之中,很難指出到底哪項業務才是阿里大文娛的核心業務。

即便在俞永福當年官宣的「3+X的業務矩陣」中,其引以為傲的大優酷事業群、UC事業群和垂直事業群里,優酷在視頻網站激烈競爭中,已經明顯落後於愛奇藝與騰訊視頻;UC事業群核心產品UC瀏覽器市場份額也面臨QQ瀏覽器威脅;在布局最早的數字音樂領域內,阿里音樂的市場份額反而一再減少,被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甩在身後;阿里影業和淘票票在電影發行和票務領域,也遠遠落後貓眼;阿里文學更是被騰訊閱文集團全面超越。

阿里大文娛「拼盤」規模龐大,但各業務都普遍「大而不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一被碾壓超越,存在明顯的「空心化」風險。

楊偉東上任以來,其關注重點依然在其賴以立身的大優酷事業群上,優酷不僅斥巨資拿下了世界盃直播權,還大手筆地開始做自製,奮起追趕騰訊視頻、愛奇藝。但這同時也暴露了另外一個問題,即輪值總裁該如何跳出舒適圈,儘快找到局部與全局平衡發展的接洽點,並進而找到整體的破局點?

但至少從當前情況來看,未來一年樊路遠依然任重道遠。

難止巨額虧損,拖累阿里資本市場表現

自成立以來,阿里大文娛就屢被詬病大而不強,在頻繁的戰略和人事調整背後,是阿里大文娛面臨的艱巨的業務整合壓力和日益嚴峻的業務盈虧壓力。

在2017年上海的優酷秋集活動上,俞永福曾公開表示,阿里大文娛以「富養女兒」的心態做內容。對優酷堅持「投入無上限」的原則,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優酷在這場視頻網站燒錢來用內容搶奪會員的戰役里取得勝利。在2017年底張宇(語嫣)掌管阿里音樂並成立現場娛樂事業群後,也放言「音樂要富養」。

阿里大文娛「富養女兒」這句話既是為了鼓舞士氣,也是讓當時根基尚薄弱的大文娛板塊對內穩定軍心、對外聚攏資源和合作。但這種心態,也同時帶來對資本無節制的濫用和持續的財務虧損,也為「高層貪腐」提供了溫床。

當提出「富養」的俞永福轉身離開,而阿里大文娛的燒錢繼續。根據阿里今年陸續發布的財報,2018年前三季度大文娛板塊累計虧損了107億元,成為阿里內部的虧損王。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財報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阿里大文娛營收40.63億元,運營虧損達31.96億元;2017年第四季度,阿里大文娛營收54.13億元,運營虧損達38.28億元。而在阿里巴巴最新財報中顯示,本季度阿里大文娛虧損最大,達到48.05億元,較2017年同期虧損增長近15億元。

阿里大文娛越發嚴重的資金虧損也拖累了阿里集團在資本市場中的表現。2018財年,阿里巴巴集團電子商務主業的營收與利潤雖然保持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長,但在衡量電商業務最重要的業務指標GMV上,阿里巴巴只有22%的增長,這個數字要遠低於京東商城與蘇寧易購等競爭對手。

目前來看,阿里大文娛的燒錢階段還遠未結束,但近日阿里集團仍是斥資12.5億港元大量買入已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影業股權。阿里影業在4年間蒸發了近7成市值,從最高800多億港元縮水至339億港元。阿里集團此舉,一方面是為了維持阿里影業的市場估值,另一方面,或是看到了港股在11月的強勢回暖——截至29日收盤,恒生指數已經漲近6%,試圖底部持倉哄抬股價。

但對於阿里大文娛集團來說,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其自身挑戰依然嚴峻——主營業務空心化風險加劇、財務虧損幅度增大、骨幹人才不斷流失、戰略方向搖擺不定.....雖然阿里集團一再對外強勢宣示其文娛產業仍保持著十足的決心,但阿里大文娛面臨的困境卻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恐怕很難在短期內通過資本支持和人事調整得到改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點讀 的精彩文章:

女孩子不能賺錢不會攢錢,就不要談安全感!
度小滿支付免單狂歡日,免單的可能就是你!

TAG:財經點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