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留學歸國即為底層,出國的意義何在?

留學歸國即為底層,出國的意義何在?

90年代的國民劇集《北京人在紐約》,為中國電視貢獻了下面這句經典台詞: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這兒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這兒是地獄。」


這裡的背景是80年代開始的「出國潮」,懷抱夢想的中國青年爭相出國學習、工作。以紐約為代表的海外大都會,相當於當時的淘金地、夢樂園、「北上廣」。


留學歸國即為底層,出國的意義何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源:PEXELS

在過去,海歸曾是高學歷、高薪資的代名詞。如今,8、90年代年輕人「寧願端盤子打黑工也要(出國)見見世面」的光景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出國像串門一樣方便」的當今海外留學生,都熱衷回國。不過,20多年的跨度足以讓「留學」的光環褪色暗淡,他們要面對的是冷冰冰的現實。

如果說過去的海歸身份就意味著出人頭地,那麼現在的國外大學文憑真的相當於一紙空文。隨著留學後回國學生人數上升,很多人花了幾百萬留學,最終可能只找到了一個「普通」的工作。這讓很多人質疑:留學的意義到底何在?

01

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裸歸

根據《2017年中國留學生白皮書》的數據,73%的中國海外留學生計劃完成學業後歸國。而到2016年底,中國的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到了265.11萬。



留學歸國即為底層,出國的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央廣網

這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裸歸」。不同於「裸婚」、「裸辭」剛出現時的觀念爆炸,「裸歸」幾乎是在暗流涌動中成為不爭的事實。

對「裸歸"一詞的解釋是這麼說的:


指曾經風風光光地走出國門,現在終於又「一絲不掛」回來的人。

說白了就是,只有海外學位、沒有實際成就就選擇回國的中國留學生群體。


留學歸國即為底層,出國的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網路

在出國很稀罕的年代,他們的經歷幾乎自帶濾鏡,在口耳相傳中罩上一層金燦燦的光芒。然而現在,每個人身邊都有幾個出國的老同學,除了已經聽膩歪的「性開放」和美妝潮品代購之外,「留學生變loser」的橋段成了能吸引注意的最後傳說。

他們自己也這麼想。

在歐洲生活了四年的朋友說,在國外的日子幾乎等同於完美,但也正是「溫水煮青蛙」的感覺讓他無法忍受。他和身邊很多留學生,都迫切想要擺脫那種致命的舒適帶來的人生可能性上的匱乏。

與此相對的,是國內老同學們經歷的跌宕生活——熬夜加班、3年5跳、拚死創業、上市暴富或者慘敗。這些國內年輕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刺激」情節,成了海外留學生羨慕不已的「生活的證據」。

對於回國的原因,大家七嘴八舌,說了很多:

@NC


自從美國歸來之後,細細的觀察了周圍的一切,天空似乎並不比國外的差,國外的空氣也並不像想像中呢么鮮,衣食住行方面也大同小異,甚至可以說,在這四個方面,絕對是要比國外好。唯一的一點遺憾,大概就是人際關係上的變化了吧。似乎因為中國正在飛速發展,搞得我們這些基層民眾苦不堪言,每天走在路上看到的臉,雖不是個個都緊鎖眉頭,一臉憂愁,但絕不輕鬆,沒有那種樂於當下的輕鬆。


@孫辰Sally


最近準備回國求職,每年回來的海歸已經比送出去的多了,海歸身份帶來的紅利已經不比5年10年前。

無論是不是海外名校,有沒有工作經驗,最重要的是能否認清自己的優勢,

使得海外經驗或者學習經歷能夠成為自己的differentiation,畢竟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人才自身的價值比海歸身份更具競爭力。


@葉姿


我剛回來時欣喜地發現相比北美中國龐大的用戶市場的網路互動性和購買能力簡直是具有野蠻的生長力! 矛盾的是剛回來的海龜, 總會思考糾結如何能夠快速融入國內職場卻不失去在北美與國際信息接軌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一個最恰當的理由,讓這場百萬人參與的集體回歸不可阻擋。

02

海歸和社會底層只有一線之隔?

漂泊海外的遊學浪子,回歸熟悉的環境,本來是好事一樁。然而卻有人給他們來了個當頭棒喝:留學歸國,即為底層。


留學歸國即為底層,出國的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網路


一般來講,歸國留學生的海外學歷背景,讓他們在求職大軍中更受青睞。即使光環淡去,視野和見識也很難被一筆抹殺。「底層」從何說起?

論信息的獲取和佔有量,論社會權益,論物質財富,歸國群體好像都和底層不沾邊。上文提到的《為什麼回國後我這麼害怕「社會底層」》一文中,給出了三個理由:

1

讓人瑟瑟發抖的價值觀對壘

經歷了在國外文化中的洗禮,留學生往往具有多元化的價值觀,許多留學生基本拋棄了「讀書工作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的人生模式,他們擁抱更主動、更開闊的生活,享受選擇和行動的自由,也接受自由帶來的不確定性。

留學歸國即為底層,出國的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網路


然而這樣的「多元」在回國後一夜之間失去存在的土壤。他們為追尋跌宕的人生旅途選擇回歸,卻驚恐地發現首先跌宕的是生活境況。

2

成為周遭異類的恐懼

年齡焦慮、剩女、被催婚是永恆的熱門話題。海歸攝影師郭盈光在回國後用鏡頭記錄了中國相親角,反映了當代中國的婚姻觀,她為這組作品取名《順從的幸福》。

她的外國同學並不認為年齡會成為女性走進婚姻、得到愛情的限制,也不認為結婚是人生的必修課,更不會用婚姻來衡量女性的人生價值。

留學歸國即為底層,出國的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網路

然而在國內,叫做「傳統」怪物依舊強大。已經傾向於西方價值觀的TA們,發現自己成為了國內社會中的異類,被迫一次次地套入中國的社會規則,價值觀也隨之動搖,在反覆拉扯、衝突中迷失了當初歸國的熱忱。

3

遊盪結束後的「現實失焦」

留學,是遠離現實焦土的生存模式。這種上課、論文、公益、逛展覽館、和各國友人歡鬧的生活狀態在回國後落地的一瞬,就已經支離破碎。

30歲的歐美年輕人在談戀愛、換工作、環球旅行和探索自我,中國年輕人在考慮買房、買車、小孩上學和父母養老。

海外歸國的群體,幾乎沒有轉換的時間和空間,一頭扎進了基於「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集體焦慮。


留學歸國即為底層,出國的意義何在?



對於「社會底層」,可能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有這樣擔心的海歸不在少數,細究背後的原因,相比面對諸多難以逾越的大山的困窘,落差感才是真正的「壓垮駱駝的稻草」。在中國,如果你是沒車、沒房的大齡青年,就會被貼上「兩手空空」、「邊緣掙扎」的底層標籤。

03

留學到底有何意義?

「早知道這樣,幹嘛還出國留學?」、「出國留學不也沒用嗎?」這些疑惑不會有統一的、通用的標準答案。如果一定要作出回答,我想「公平」是最合適的回答。

留學歸國即為底層,出國的意義何在?


不少留學生卻發現自己花費數十萬美金,也就是幾百萬人民幣換來的文憑卻不再是金字招牌,回國後,只能找到一份泯然於眾人的工作。

眼看著留在國內工作的同學,已經積累了一兩年的工作經驗,開拓職場人脈,找到事業騰飛的起點;而留在國內讀研的同學,讀研期間認真規劃自己的未來,每天朝7晚8的實習,最終拿到了頂尖公司的offer。

那麼出國留學推遲了自己進入社會歷練的時間,花費一筆可以在很多二線城市添置一處房產的巨款,回國之後卻只能找一份月薪五六千的工作,過的卻還不如國內的同學好,出國留學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1

出國最大的目的是換一種看待生活的方式

人是世界上最固執,但是也是世界上最容易改變的東西。改變的原動力在於發現了觸動你的價值點,價值觀,和一些能讓你信服的幸福模式。

首先有一點很關鍵,你現在感受到幸福,是建立在一種特定的價值觀里的。比如,你覺得本科985,211,出國TOP RANKING 20,然後拿到好工作,30歲左右結婚,二線以上小三房,20-30萬左右配車,貸款不超過10年,收入足夠每年小任性三次以內(諸如出國旅遊),有固定存款,職業有晉陞空間...諸如此類。

這是中國社會現有的,也可以說最大眾的所謂成功模式。所以你現在如果將這個成功模式套入出國就可以得到這些東西的框架里,我想說,你應該出來看看,因為這樣的幸福觀太狹隘,這樣的人生是需要刷新的,所有一切你所付出的,都不會一定等於一個固定的答案,答案的多樣性,也許只有上帝清楚有多少。

2

那為什麼要出國?因為不知道什麼才是幸福

吃飽穿暖是最低級的幸福,是只要人努力工作,勤奮生活就可以得到的幸福,最大的幸福,是你知道為什麼幸福,並且在這個幸福的基礎上,有更加完善的空間和餘地。出國也並不代表會得到這樣的答案,但是一定是個非常棒的方式,在不一樣的價值觀引導下,你很有可能找到觸動你靈魂深處的那個幸福點,從此以往,你才會得到持久的滿足和持續不斷生活下去的激情。


洗盤子,當志願者,去過教堂,劇院,和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交流,做朋友,一起吃飯,一起散步,一起聊天,和社會三六九等,不同階級文化,上到華爾街精英,下到清潔工人,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這個時候,你的幸福觀就會非常綜合,非常可觀,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人,站在不一樣的地方,擁有不同的視野,這個時候,你到國外的意義,就會體現出來。

為什麼?因為你終於知道,「混得好」根本不存在,價值觀都不一樣,這就變成了偽命題。而真正混得好只剩下了一個概念,就是認真的生活,認真的做選擇,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努力的學習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上儘可能的有所作為,並且能夠維護住一個溫暖的家庭。這就是混得好,這就是幸福。

成功,只是幸福的一部分而已。不要違背了自己的心。

留學歸國即為底層,出國的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PEXELS

留學,對於有的人來說是去看更廣大的世界,見自己、見世界、見眾生,去認識不同背景的朋友,去了解這個世界的廣大,去認識自己的不足並完善,去爭取更好的職業機會。即使回國後起點不如沒有出過的同學,但留學過程中培養的獨立、自信、認真的人生態度,可以讓他們後來居上,把人生的路越走越廣。

留學並不意味著你回國之後功成名就,坐享完美人生;也不意味著你比在留在國內的朋友有著更多更好的選擇,它不會幫你消除焦慮,你還是會面對房價、工資等等只要活著就會面臨的問題。但是它能讓你知道,這些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04

我們還有一些建議

1

要相信你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Denise 葉子姐 | BlackRock VP,UniCareer Co-Founder


多年前我遇到一位長得一表人才的常春藤MBA、博士,家庭條件非常好已經移民美國。開過法拉利、乘過私人飛機、交過超模做女朋友。可他卻經常抱怨: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沒有真心朋友、生活迷茫等等...他這樣抱怨的時候,我完全傻掉了,心想:「你不知道比多少多少人幸運呢!」不只是他,我們其實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幸運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出來看看世界的機會。除了人生觀的積極調整,還要學會控制情緒。

壓力會有的、挫折會有的、失戀會有的、欠債會有的、什麼問題都是有可能的。


If you have a problem, fix the problem. If you have two, fix two. As simple as that.


2

很多事情其實只差一步

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只差一步就好了,而成功的人就是堅持到了最後那一步。

2007年,我大四。相比很多大三在紐約香港實習的同學,我在北京PwC的經歷其實很一般。因此我與大家一樣,陷入了校招、海投的怪圈。我想留在美國,所以沒有申請中國大陸或者香港的任何職位。那是我是頭一次如此破釜沉舟。

慶幸的是,我拿到了比我預想要多的面試,在那幾周里,我奔走於Union Station, Boston South Station, Grand Central... 我是興奮的,還信心滿滿的給父母打電話。然而最後,卻只有一家波士頓的公司決定要我,而且在發Offer的時候竟然發現他們並不sponsor visa。

在回程的火車上,我終於忍不住大哭:為什麼有些人彷彿什麼都不用做就輕而易舉地得到了一切?而為什麼我如此努力,卻依然兩手空空?

雖然我哭了,可是我沒有一秒鐘想過放棄。我想,已經堅持到這裡了,就不能回頭了。於是我繼續重振旗鼓,繼續奔走於各個面試和招聘會。後來我去參加了波士頓的國際招聘會,機緣巧合下發現貝萊德國際部門正在招會中文的應屆生。於是在大四上學期我考最後一門考試的同時,收到了電話留言:我被錄取了。

所以,即使是常春藤、耶魯畢業又怎樣?成功沒有捷徑,自己堅持努力、樂觀不放棄才是唯一的出路。

3

求職要讓功利心來得晚些

總有人期待幸運像餡餅一樣砸向你,例如飛機上坐在你旁邊的正好是某家大銀行的MD。這種事情不是沒有,不過就算有,也需要你有和他交流溝通的能力、和能讓他眼前一亮的素質。 所以,該準備的還是要準備的,什麼都不能馬虎。


那些真正深思遠慮的人,都不會急功近利的。就好像男生追女孩子一樣,就算再喜歡人家,也不應該一上來就提出什麼要求把別人嚇跑的。所以適當敞開心扉吧。

It』s not about how many people you know, it』s about how many people know you. So, let them know you!


人生的變數和美妙,就在於經歷無數可能性之後,內心的滿足、自我價值的實現。

而離開故土、體會文化異位的的孤獨與恐懼,看到社會的可愛之處正在於多元,擁有包容主流之外聲音和觀念的胸襟,正是留學的意義所在。

你明白了,所有人的選擇,都有自己的合理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