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是覺】古人說:「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燈讀壇經。」請問《六祖壇經》為什麼叫「壇」經,這其中是有什麼典故嗎?

【如是覺】古人說:「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燈讀壇經。」請問《六祖壇經》為什麼叫「壇」經,這其中是有什麼典故嗎?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古人說:「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燈讀壇經。」請問《六祖壇經》為什麼叫「壇」經,這其中是有什麼典故嗎?


所謂「佛經」,是記錄佛陀教化眾生的真理語錄,又稱「契經」(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根機)。歷代以來的佛教作品,除了佛經以外,唯一被世人尊稱為「經」的,就是這部傳誦千年的《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略稱《法寶壇經》、《壇經》,是惠能大師的言行錄,由弟子法海集記,在中國佛學思想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力量;宋明兩代理學家的語錄,也深受此《壇經》影響。因此,《壇經》不但在佛教里居於極其重要的地位,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尤其將之與《論語》、《孟子》等書並列為探索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一。



《壇經》,為什麼稱為「壇」?這是源於劉宋時代,求那跋陀羅三藏法師在廣州法性寺創立戒壇,並立碑預言「將來當有一位肉身菩薩到此壇受戒」;後來在梁天監元年時,又有一位智葯三藏法師在此壇畔種了一株菩提樹,也預言「將來有一位肉身菩薩在此樹下開演上乘,度無量眾」。




唐高宗儀鳳元年(六七六)二月八日,六祖惠能大師即在此壇受具足戒,並在此菩提樹下開始傳佛心印。其後說法雖不只限於此壇,但他的門人弟子為了重視由此壇開始的紀念性,所以將六祖前後語錄統稱為「壇經」或「法寶壇經」。




《壇經》的主體--六祖於大梵寺升座,演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授無相戒」,揭示世人皆具足有菩提般若的智慧和自性三寶,確立了南宗禪「佛不向外求」的特有旨趣,在「即心是佛」的基礎上,高舉「見性成佛」的幢幡,直截了當的要我們從自己的身心中「見性成佛」,不假他物。




六祖惠能大師把脫離苦海,去迷得悟的責任回歸給修行者本身,樹立了禪者自信自尊的典範。在中國思想史上,深具影響力,他所揭示的修行觀念,為佛教傳統修行方式注入活水,由此逐漸形成為「五家七宗」的龐大宗派。




《壇經》記錄著六祖一生的行跡與思想菁華,始終是古今中外,教內教外,研討和考據的重要話題,全文皆以禪學為主。因為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之理,禪只是一種生活,是大、是尊、是真善美的境界,是常樂我凈的領域,所以禪的思想,普遍為東西方文化共同接受。


如是解








《六祖法寶壇經》是一部闡述人人真心本性的重要經典,它指出我們真正的生命,因此,也可以說是一部充滿生命智慧的寶典。




摘錄自

《六祖壇經講話》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遠親不如近鄰? 星雲大師揭示左鄰右舍很重要
【如是覺】請問如何理解「無心是道」、「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其中所說「無心」的涵義?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