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是自家兄弟,安思順為何揭發安祿山?哥舒翰為什麼誣陷安思順?

本是自家兄弟,安思順為何揭發安祿山?哥舒翰為什麼誣陷安思順?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相信這句話大家從小都聽過,不論你是否覺得有點老套,它確實道出了人世間不變的真理。在利益面前,友情、愛情和親情都顯得那麼脆弱,而且很少有人能抵擋住這種誘惑。

唐朝是怎麼滅亡的?就是一群本應理智的人卻在利益的驅使下,做出了一個又一個錯誤的決定,這些錯誤集中起來就註定了滅亡的結局。眾所周知,唐朝走向滅亡的標誌是安史之亂,而在安史之亂中哥舒翰所領導的潼關戰役則是影響唐朝國運的關鍵所在!

哥舒翰、安祿山

兩兄弟反目成仇

一提起唐朝,大家都能想起安祿山這個壞胖子,正是他毀了大唐盛世,成為歷史的罪人。其實,安祿山還有個族弟名叫安思順。也許有人沒聽說過他,但你一定知道郭子儀和李光弼,這兩個人沒成名前就在安思順手下做事,並深受其栽培。如果沒有安祿山的話,安思順很可能成為當時的一代名將。

安祿山自幼喪父,為了生存母親只好帶著安祿山改嫁,此後安祿山就和安思順一起長大。幼年時,兩人雖然不是親兄弟,但勝似親兄弟。看著安祿山憨厚的樣子,安思順永遠也想不到自己這個族兄將成為自己的敵人,可事實容不得他多想,在國與家面前,他毅然選擇了國家。

安思順、安祿山

安祿山和安思順雖是族兄弟,從小形影不離,卻走的是相反的兩條路。安祿山走的是滅唐之路,而安思順則走的是保唐之路。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自然跟從小的生活環境有關。安祿山死了父親,跟著母親在別人家過日子,自然待遇不是很好,否則也不會年紀輕輕就出來做生意謀生。

反觀安思順,他的人生就順利多了,同時他從小接受漢文化,雖是胡人,但忠君觀念確實根深蒂固。由於對族兄的了解,在安祿山還未舉起反旗時,安思順就察覺到安祿山的異常。為了國家利益,安思順二話沒說就揭發了安祿山。從此兩人不再是兄弟,而是背負著國讎家恨的敵人!

安思順、安祿山


哥舒翰為何陷害安思順

安思順不論是生前還是身後,都是忠君愛國的榜樣,幾乎沒有人敢說他的不是,除了哥舒翰。在潼關戰役中,哥舒翰接過高仙芝和封常清的班,決定堅守不出。此時的他擁有近20萬人,可軍心渙散並無鬥志,哥舒翰並沒有把心思放在治軍上,而是把矛頭對準了自己人。

安祿山他打不過,但可以從安祿山的族弟安思順下手。據史書記載,哥舒翰一直與安思順不和,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安思順心向唐朝,這是天下人都認可的,否則他為什麼要出賣安祿山?如果他與安祿山聯手,唐朝真的很難扛得住。況且在安祿山反叛後,朝廷為了防備他,已經將罷了他的兵權,貶為戶部尚書。那麼,哥舒翰為什麼要陷害這個已無反抗之力的安思順呢?

哥舒翰、安思順

史書中只記載了哥舒翰與安祿山的矛盾故事,對安思順的記載甚少,僅僅說明素來不和。可這素來不和到底是哪不和?其一當然和安祿山分不開,再怎麼說他倆也是一家人,安祿山謀反安思順自然逃不了干係,要不然朝廷也不會防備著他。當然,這不是主要的原因。

哥舒翰代替王忠嗣成為隴右節度使,而安思順曾是朔方節度使,在朔方的勢力根深蒂固,聲望達到了頂峰,就連郭子儀和李光弼這樣的名將都出於他麾下。可見,除了安祿山之外,安思順就是哥舒翰最大的競爭對手。即便安思順被貶為戶部尚書,但這並不代表朝廷不會讓他東山再起。自己就是個例子,如果不是朝廷將高仙芝和封常清殺害,恐怕自己還在家裡養病呢!

所以,哥舒翰陷害安思順可能就是怕安思順搶了自己的飯碗,畢竟自己就是接替死去的高仙芝和封常清的飯碗。為了達到目的,哥舒翰假造書信上奏唐玄宗,說截獲安思順和安祿山來往的證據,結果唐玄宗大怒殺了安思順。可事實證明,哥舒翰還是走了他們倆的老路,被安祿山俘獲,間接死在了唐玄宗手上!

安祿山、哥舒翰


唐玄宗和楊國忠的推波助瀾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潼關能夠失守,大唐能夠滅亡,自然不是哥舒翰一個人的「功勞」,唐玄宗和楊國忠可沒少出力。在哥舒翰計算自己的利益時,楊國忠何嘗不是一樣,而且像楊國忠這樣的奸臣必將不擇手段。

安祿山怕李林甫,但是不怕楊國忠。但是楊國忠卻害怕安祿山從唐玄宗那裡獲取更多的信任,於是十分排擠安祿山,同時這也給了安祿山反叛的理由。起初,為了牽制安祿山,楊國忠和哥舒翰是穿一條褲子的,但是隨著哥舒翰做事越來越離譜,楊國忠心裡也不安起來。畢竟像安祿山和哥舒翰這樣的大將手裡都有兵,一旦他們將矛頭對象自己,恐怕連唐玄宗也保不住。

楊國忠、唐玄宗

於是乎,為了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利益,楊國忠決定過河拆橋。他勸諫唐玄宗,說哥舒翰傭兵20萬卻龜縮潼關,萬一他同安祿山一起反叛,長安將萬劫不復,況且從哥舒翰的表現來看,這不是不可能的。於是在唐玄宗示意下,楊國忠招募一支新的軍隊,說是為了幫助哥舒翰剿賊,其實是為了保護長安,監督哥舒翰出關迎敵。

當然,唐玄宗的責任是推卸不掉的。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有一個毛病,就是多疑,唐玄宗也不例外。哥舒翰有當時最多的軍隊,卻還要陷害忠臣已被貶官的安思順,這會不會隱藏著更大的陰謀?唐玄宗不敢肯定,但也要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畢竟在晚唐時期從中央獨立出去的將軍不在少數。

唐玄宗、哥舒翰、楊國忠

哥舒翰、楊國忠和唐玄宗三人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犧牲忠臣安思順。如果他們三人有一人能為了大我,犧牲小我,潼關都不會失守,唐朝就不會那麼快滅亡。幸運的是,老天最終將正義還給了安思順,雖然有些遲到。安史之亂結束後,名將郭子儀開始為自己的老上級安思順伸冤,朝廷在查明真相後還給了安思順應有的名義。也許,這就是好人終有好報吧。

以上均屬個人觀點,如有異同,歡迎留言討論!關注我,每天給你不一樣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外歷史風雲 的精彩文章:

唐朝政變中最常用的套路,把將士忽悠地團團轉,如今連小孩都不信
馬關議和時,譚嗣同上了一份奏章,至今為人所不齒

TAG:中外歷史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