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捻軍到底是怎麼回事

馮學榮:捻軍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標題:馮學榮:捻軍到底是怎麼回事


問:我們知道,在晚清的歷史上,具體在1853年至1868年之間,蘇皖魯豫(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四省交界一帶,爆發了以張樂行為首的、聲勢浩大的「捻軍」起義,歷時竟達十五年之久,這個捻軍,它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有捻軍?


答:我們要知道,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有土匪鬧事以及各種民變,我熟讀史料,基本上可以說,你隨便舉任何一個朝代,我都能給你列出幾十次、上百次的土匪鬧事、各種旗號的民變,只不過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或被剿滅了,或被招安了,或自己潰散了,名不見經傳,在歷史上不能留名,僅此而已。所以,正確的問題不是問捻軍為什麼會存在,而是要問為什麼捻軍會壯大。


問:明白了,民變是中國歷史的常態,每一年都有,或大或小,不叫捻軍,就叫白蓮教,或者叫什麼天道軍、行義軍、各種軍,因此捻軍在晚清的歷史上橫空出世,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捻軍為什麼會壯大。


答:對的,我們知道傳統的中國是一個農耕國家,農耕國家有一個歷朝歷代都解決不好的問題,那就是土地和人口的矛盾問題。也就是說,當人口不斷增長,而耕地總面積、單位畝產量維持不變時,那麼多出來的人口,通常就要通過戰爭的方式,來進行毀滅,這個聽起來十分殘忍,但歷史啊,它就是這麼回事。


問:這樣說或許有一點不直觀,你能不能從微觀的角度,說說具體的機制?

答: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貧農張三,今年妻子又懷孕了,按往年,他是養不起的,要麼踢老婆肚子打掉,要麼生下來就按水缸里淹死,可是這一年,張三家後院多了三百斤紅薯,他掂量一下糧食,產生了「有糧食,能養活」的錯覺,於是,張三把心一橫,就把孩子生下來養了,可是十三年之後,旱災、水旱、蝗災來了,村裡鬧饑荒,這個十三歲的孩子,就吃不飽了,恰恰在這個時候,捻軍來村裡招兵,張三心想,橫豎都是餓死,不如從捻,於是就帶著十三歲的孩子,跟著捻軍走,再後來就在戰場上戰死了。所以,人口總數又打回原形。


問:這就是「人口與土地矛盾通過戰爭解決」從微觀層面的一個案例演繹。


答:對的。其實捻軍的歷史,就是這麼一回事,最初所謂捻軍,規模很小,一開始不過就是安徽、河南一帶農村的一些有迷信思想的農民,吃飽了飯之後,信什麼白蓮教之類的,燒香作法,向圍觀的吃瓜群眾收取「香油錢」,祈福消災之類的,後來從收錢變成勒索,說你圍觀了不給錢不行,必須給錢,不給錢不讓走,這批人當時叫做「捻子」,也就是說一群搞封建迷信活動的土匪。


問:這一小撮人,你再迷信,再搶劫,都鬧不出什麼大事,可是為什麼後來會壯大呢?


答:首先就是爆發於1852年的皖北大旱災,這次旱災鬧的很兇,餓死了許多人,安徽北部許多饑民,沒飯吃了,走投無路了,大規模投奔「捻子」,壯大了,就成了「捻軍」。

問:1851年在廣西爆發了太平軍的金田起義,中原地區的捻軍起義,是否受到太平軍的鼓舞?


答:有一定的心理鼓舞作用,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決定性因素是皖北大旱災。


問:再後來呢?為什麼捻軍會越打越多?


答:有一件事,許多歷史愛好者都不知道,那就是1855年「黃河大改道」,簡單地說,就是1855年黃河突然決口,泛濫了,淹沒了農田,造成了大量饑民,海量的農民破產、吃不上飯,紛紛加入捻軍。


註:1855年黃河改道示意圖,黃色路線是新河道,這次改道造成嚴重饑荒以及大量饑民


問:黃河的河道難道不是固定的嗎?黃河還會改道嗎?


答:不是固定的,黃河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改道,其中1855年這次黃河是在河南省蘭儀縣(今天的蘭考,對,就是焦裕祿的那個蘭考)決口,一路泛濫,順著地勢走,變成向北流了,從山東流出大海。這次黃河決口、改道,原來有水的地方沒水了,原來水夠的地方給淹了,這樣一來,就給山東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的民眾,造成了巨大的饑荒,這些饑民,很多都加入了捻軍。


問:明白了。災荒造就了饑民。可是,吃不飽飯,為什麼加入捻軍就有飯吃了?

答:答案是,捻軍帶領饑民們搶富戶、搶皇倉。


問:搶富戶好理解。可是,什麼叫做「皇倉」?


答:就是從地方搜集準備運往北京紫禁城的糧食,簡單地說,就是皇帝的口糧。


問:明白了,自古造反,大多是因為沒飯吃的緣故,捻軍事件,也不過是如此。


答:對。人嘛,誰都不傻,有飯吃的時候,誰會去干造反這種殺頭的事?


問:據說捻軍幾個頭人受到太平天國的冊封?


答:對。張樂行、苗沛霖、張宗禹等人受到過太平天國的封王,但是這些人「聽封不聽令」,他們自成一個系統,和太平天國,始終未能最終合併到一起。



問:捻軍有沒有提出什麼口號、綱領之類的?


答:沒有。捻軍是一群封建迷信分子劫持一群沒飯吃的饑民搞出來的事,這些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們提不出什麼響亮的口號或者綱領,也正因為如此,捻軍成不了大事,鬧了十多年的光景,後來被清兵剿滅了,「捻軍」這個詞,除了在小說、影視劇裡面偶然出現之外,在歷史上也就留不下什麼大的痕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石國鵬:光緒帝為何比慈禧早死一天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