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軍閥的桑梓情:張作霖不惜用軍餉賑災

軍閥的桑梓情:張作霖不惜用軍餉賑災

原標題:軍閥的桑梓情:張作霖不惜用軍餉賑災


在北洋群雄中,與二流的「草頭王」相比,大軍閥之臉譜,紅白相間。特別是直系軍閥、皖系軍閥、亦或是奉系軍閥的扛纛人,檯面上下,見光與否,總有一些勾當,落得常在河邊走的下場。但是要說臉譜最複雜的角兒,當屬「東北王」張作霖。這種人已經難以用好人或壞人來界定。有才能、有魄力自然不在話下,否則張作霖也不可能坐上末路北洋的頭把交椅,但是窮兵黷武,使百姓生靈塗炭也是不爭的事實。在戲說中,張作霖既有身材矮小、滿嘴「媽拉個巴子」的土匪形象,也有滿腹韜略的「大帥」形象,這些無不顯得過於片面亦或是專斷。


其實,真實的張作霖身材短小但不孱弱,「目炯炯有光,精悍之色見於眉宇」;出身草莽但不粗俗,「恂雅如一儒生」。雖狡詐陰險,但很講江湖義氣,不僅知恩必報,甚至能以德報怨。雖有阿諛奉承、厚顏無恥的俗氣,也有知人善任、顧全大局的高世之材。張作霖確實集操守與圓滑於一身,但最令其活出本真的,是那濃濃的桑梓之情,切切的故鄉之念。民國四年一月十日,張作霖赴海城老家掃墓。當路過海城界內「老牆頭」這個地方時,有一個叫梅文坡的村民,跪地攔住了張作霖的去路,聲淚俱下地向張作霖訴說,上年當地頭號土匪,外號「鑽天燕子」的張海波,同眾土匪在此地盤踞時,同前來圍剿的巡防右路官兵發生激戰。



在戰鬥中梅文坡等住戶被殃及,損失慘重。他家的所有房屋、糧食、器皿用具等都被付之一炬,八口之家的所有家產蕩然無存。鄰居王恩波之子王守財不幸被擊而死,他的孀婦王張氏見到張作霖後更是悲痛欲絕,「最為酸楚」「當此天寒地凍,米珠薪桂之時」,張作霖見狀,不禁傷感萬千,「死者長矣,而生者待哺,傷者待醫,困苦遊離,勢必俱填溝塋」。但由於他身系武官,撫恤救濟並非他分內之事。當梅文坡等住戶提出撫恤時,張作霖「未敢越俎,當即婉言謝卻」。梅文坡等人見狀「再三請求,淚隨風下」。張作霖再次核實了一下受災情況,看到梅文坡等人「凄慘情形目不忍睹」,惻隱之念油然而生。


最終,念及同鄉之情,張作霖便立即與陪同的幕屬商議,決定先自己拿出軍餉,撫恤受害的各位鄉親,以解燃眉之急。這種桑梓情不容抹殺,而且對於張作霖來說也是經常發生的老橋段。是年夏秋季節,海城、盤山兩地大水成災,「民不堪命,哀鴻滿地,待哺嗷嗷」。雖然放賑救濟,無奈數量有限,「杯水車薪,難期持久」。眼看嚴冬已到,災民無以為濟,度日如年。時任北洋軍第二十七師師長的張作霖,得知此事後「眷念故鄉」,當即捐出一萬元現大洋,並派巡捕官周德成、執法官王棟巨前去放賑,這一萬元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剛成為一師之長的張作霖,堪稱為家鄉慷慨解囊。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蘭台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客棧 的精彩文章:

軍閥原來也讀書:武夫不可怕,也想有文化
人體模特之爭:孫傳芳的道德觀和劉海粟的藝術觀

TAG:拾文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