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厚可以肥魚,土厚可以育物,德厚可以載物

水厚可以肥魚,土厚可以育物,德厚可以載物

文:向尚瞰(讀史專欄作家)

我每每暗服古人造詞的涵義,比如「厚德載物」,就很有深意,是古人對高尚道德的讚美和嚮往。原話出自《易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與這句話經常聯袂出現的,還有另一句話,大家可能更加熟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兩句話從不同的側面都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強不息」講的是進取精神,而「厚德載物」則講的是包容精神。

1914年冬,梁啟超到清華學校作了一篇題為《君子》的演講,對厚德載物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說: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君子責己甚厚,責人甚輕。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蓋惟有容人之量,處世接物坦焉無所芥蒂,然後得以膺重任,非如小有才者,輕佻狂薄,毫無度量,不然小不忍必亂大謀,君子不為也。當其名高任重,氣度雍容,望之儼然,即之溫然,此其所以為厚也,此其所以為君子也。

後來,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這兩句話就成為清華大學最早的校訓。

厚德載物,像養育萬物的大地一樣,具有寬厚的心懷,兼容萬事萬物,同各種各樣的人友好相處,是道德修養的至高境界。莊子說:「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謂至極!」講的也是這個意思。

厚德載物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待人接物要襟懷寬廣,仁厚包容。這裡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

有一次,齊國丞相管仲和大臣們交談,對大臣們說,當初他窮困時同朋友鮑叔牙合夥經商,每次分利時都是他分的多,而鮑叔牙並不認為他貪財;他做生意虧本時,鮑叔牙並不認為他愚蠢,而是說他時運不佳;他三次出仕,三次被逐,鮑叔牙並不認為他沒有才能,而是認為他生不逢時;他三次作戰失利逃跑,鮑叔牙並不認為他怯懦,而是知道他家中有老母需要照顧;他在受刑期間,受了許多屈辱,鮑叔牙並不認為他卑下,而是了解他不拘小節而恥於才智無法顯露。

總之,鮑叔牙對管仲的許多的缺點和錯誤都能理解和寬容,並一再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所以,管仲感嘆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最後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了一代霸業,成了一代名相,這不能不說跟鮑叔牙有寬厚容人的雅量是分不開的。

和厚德相反的是淺、薄、寡等字眼,這些字眼和德聯繫在一起,那就讓人大失所望了。

《史記》《李將軍列傳》裡面記載有一些關於漢朝抗擊匈奴的名將李廣發人深醒的情節:

李廣曾經被貶為庶人,心情不爽,騎馬外出,與人田間飲。夜已經深了,李廣才騎馬還至霸陵亭。到了亭下喊門,霸陵尉正好喝醉了,不給他開。李廣大怒說:「我是之前的李將軍!」霸陵尉回答說:「就算是現在的將軍都不能夜行開城門而歸,何況是已經不再任的!」李廣只能鬱悶地在灞陵亭外過了一夜。不久,匈奴人殺了遼西太守,皇帝下召拜李廣為右北平太守。李廣立即讓人把霸陵尉綁來處斬。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完。《李將軍列傳》後面又講了:李廣曾經跟一個叫王朔的算命先生髮牢騷,說自己每次跟匈奴的戰鬥都參與過,手下有很多的校尉,才能都很一般,可現在他們當中已經有數十人都封侯了。有個原來的部將李蔡為人在「下中」,名聲也遠不及他,但是已經被封為安樂侯,官做到了「三公」。而他一直都沒有封侯。算命先生就問:「將軍自己想一想,這一輩子有沒有什麼懊悔的事?」李廣說:「曾經誘降過八百戰俘,當天就把他們殺了。」算命先生說:「禍莫大於殺降,這就是將軍不能封侯的原因。」

後來,李廣渴望建立軍功,在隨衛青出擊匈奴時,希望當前鋒。但衛青認為他不適合,藉機會調離他去做側翼,結果誤了戰機而失利,逼得李廣自刎而死,一代名將就這樣含悲帶恨地離開了人世。

大家想一想,李廣為什麼一生不得封侯,最後還被逼得自殺?難道真是因為殺俘不祥嗎?不是,他真正的原因就是沒有容人之量,殺霸陵尉就說明了這一點,且不說霸陵尉是在喝醉的狀態下呵止他,就按規定,不給他開門也是正當的,但李廣一旦得勢就立馬報復。這樣的人肯定不可能跟同事和上級搞好關係,雖然他是一代名將,為人正直,對士兵也非常關心,但是在人格與性格上有著重大的缺陷,心胸狹窄,眥睚之怨必報,這都為他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李廣這一段故事,就是厚德載物的一個反面的例證。

「惟有厚德能載物,豈有量小可贏人」。厚德就是德的「儲蓄」,水厚可以肥魚,土厚可以育物,雲厚可以成為甘霖。人的一生,在歷史中如過客,在宇宙中如塵埃,只有借厚德載物來樹立自己道德之志,才可提高自已的境界和情操,留下寶貴的精神。

義大利諺語說:「道德常常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厚德載物作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不僅是我們完善自我,修身立德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也是為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厚德是涵養,是境界,是大智慧,是處世的經驗,是待人的藝術,是為人的胸懷。做人不厚德,則失家人於內,失親朋於外;做官不厚德,則失民心於內,失上峰於外。

宋代哲學家張載說:「察天行以自強,察地勢以厚德」。以「自強」立世,以「厚德」處世,這也許是一種完美人格的體現。

.End.

精選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霸氣的7張中國照片!
古文不讀《過秦》《六國》兩論,閱盡群書也枉然!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