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九、與聲聞不共學戒、於欲邪行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九、與聲聞不共學戒、於欲邪行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9F)

九、與聲聞不共學戒、於欲邪行

文 / 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

四十三輕戒

與聲聞不共學戒:於諸性罪

4、於欲邪行

又如菩薩處在居家,見有母邑現無系屬,習淫慾法,繼心菩薩求非梵行。菩薩見已,作意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若隨其欲,便得自在,方便安處,令種善根,亦當令其舍不善業。」住慈愍心,行非梵行。

雖習如是穢染之法,而無所犯,多生功德。出家菩薩,為護聲聞聖所教誡,令不壞滅,一切不應行非梵行。

《瑜伽論記》卷第十(之下):「嫉(欲邪行?)戒中出家菩薩一切不應行者,在家得行,出家菩薩為護世間誹謗重故制而不許。」

又如菩薩處在居家,見有母邑現無系屬,習淫慾法,繼心菩薩求非梵行。菩薩見已,作意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若隨其欲,便得自在,方便安處,令種善根,亦當令其舍不善業。」住慈愍心,行非梵行。

「又如菩薩處在居家」:前面幾條菩薩戒沒有「處在居家」這句話,這一條有這句話,那麼前面也應該是通於出家菩薩,通於在家菩薩。現在這裡說是「處在居家」,還是屬於在家菩薩,不通於出家菩薩。這位菩薩「見有母邑現無系屬」:邑君是女人的封號,這樣說母邑就是尊稱了,也就是女人。「現無系屬」:她現在還沒有嫁給人,沒有丈夫。「習淫慾法」:這個女人想作淫慾事。「繼心菩薩求非梵行」:對這個菩薩老是想要求非梵行。「菩薩見已,作意思惟」:這位菩薩也是感覺到有這麼回事了,他心裏面就在思惟這件事。「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菩薩若不隨她的意,這個女人的心就忿怒,就會引生很多罪過的事情。「若隨其欲便得自在」:若是菩薩是能夠隨順她的意願,菩薩就會有自在力引導他來到佛法裡面。「方便安處令種善根」:用善巧方便的智慧,引導她安處在善法中,使令她在佛法裡邊栽培善根。「亦當令其舍不善業」:也可以勸導她,棄捨習淫慾法的不善業。菩薩作這樣的思惟以後。「住慈愍心,行非梵行」:於是就安住在慈愍心,和這個女人行非梵行。

雖習如是穢染之法,而無所犯,生多功德。

「雖習如是穢染之法而無所犯」:菩薩雖然是這樣子作了,但是沒有犯戒,還是生多功德的。

韓清凈《披尋記》:「處在居家等者:此說在家菩薩於如是事應可修學,而非出家。若有母邑非已適他,非他所攝,是名現無系屬。習近淫慾,愛樂味著,是名習淫慾法。由此為先,繼於菩薩生欣慕欲,期心求與行鄙穢行,是名繼心菩薩求非梵行。若諸菩薩不隨其欲,定當心生恚惱。如諸有情親近菩薩,生福無量;若令恚惱,所生非福無量亦爾。是故菩薩作是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善法種子,說名善根。無貪瞋等,亦名善根。菩薩令彼出不善處安立善處,由是說言方便安處令種善根。亦令當來永不習近欲邪行業,由是說言舍不善業。

「處在居家等者:此說在家菩薩」:處在居家這句話,就是在家菩薩,不是出家菩薩。「於如是事應可修學」:這個在家菩薩,他去作這件事也是可以的,而出家菩薩不能如此作。「若有母邑非已適他」:假設有的女人,並沒有嫁給人。「非他所攝」:不是另外有人來保護他的。「是名現無系屬」。「習近淫慾愛樂味著,是名習淫慾法」:她愛樂味著淫慾事。「由此為先,繼於菩薩生欣慕欲」:這個人沒有系屬,是習淫慾法的女人,現在對於菩薩有這樣的意願。「繼於菩薩」:繼續對於菩薩生欣慕的欲。「期心求與行鄙穢行」:她希望與菩薩行鄙穢行。「是名繼心菩薩求非梵行」。「若諸菩薩不隨其欲」:若菩薩不隨順他的意願。「定當心生恚惱」,會生出忿怒。「如諸有情親近菩薩,生福無量」:如諸有情親近菩薩,菩薩會令他栽培很多很多的功德,就會有很大的福了。「若令恚惱」:假設若是令這個眾生心裏面恚惱的時候。「所生非福無量亦爾」:也會造很多的罪業。

是故菩薩作是思惟以後,「勿令心恚多生非福」:因為心恚,就會多生罪過。「善法種子,說名善根」:善法的種子就叫作善根。修行善法的時候,在心裏面就栽培了種子,那個種子就叫作善根。「無貪瞋等,亦名善根」:如果一位佛教徒修學四念處,來對治自己的貪心、瞋心、邪知邪見的話,這也叫作善根。「菩薩令彼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菩薩的意願就是作這件事,教化眾生使令眾生從不善處解脫出來,安立在善處,安立在善法中。「由是說言方便安處令種善根。亦令當來永不習近欲邪行業,由是說言舍不善業」。

出家菩薩,為護聲聞聖所教誡令不壞滅,一切不應行非梵行。

「出家菩薩」:出家的菩薩。「為護聲聞聖所教誡令不壞滅」:為了守護佛所制定的,屬於聲聞的律儀,要守護清凈,不能破這個戒的,「令不壞滅」不要破壞了這個戒。「一切不應行非梵行」:出家的菩薩不能作非梵行,只有在家菩薩可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4):四、不應供受襯戒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