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張元吉:歷史伏筆 和皇帝的期許相反

張元吉:歷史伏筆 和皇帝的期許相反

我們知道,龍虎山張天師世家,在從漢代傳承之明代之時,已經傳承了四十五代,其嫡系支系親方遠方零零總總加起來,早都有成百上千家之多.

再加上周邊附近大量的原住民及其被龍虎山天師府僱傭來種地地打雜的人,總數或許成千上萬。

這麼大的家族和人眾,加上各種符籙壟斷收入,大量皇帝免掉一切徭役稅收的萬頃良田莊園山林的收益等等經濟利益攪合在一塊.

肯定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勾心鬥角的明爭暗鬥和無數侵害事件。這一點在各種歷史資料裡面都有反映。

間接地曲折反映龍虎山張氏家族中間發生了許多嫡系和旁系之間爭鬥的事件。(資料圖)

就英宗頒布的這封敕書,也能間接地曲折反映龍虎山張氏家族中間發生了許多嫡系和旁系之間爭鬥的事件,甚至還一度被張懋丞等天師利用職務之便反映到了皇帝英宗那裡,可見爭鬥侵害之烈。

可以推測,如果張懋丞天師在世或者羽化之後,這些事能夠擺平的話,就不會反映到京師皇帝那裡,也更不會反映到皇帝的詔書裡面。

這足以說明事情的嚴重性。我們可以推測,肯定是張懋丞天師生前或者羽化後家屬在朝廷或英宗那裡反映過,才有如此特彆強調敕護的詔書頒布。

歷史記載,這位祖母和高氏母親,一生極其坎坷曲折,真正的含辛茹苦。

雖然皇帝同意了其孫張元吉出任天師,可是宗族並不是非常認同,因為這裡面有著巨大的利益和名分之爭。

二位女流董氏和高氏,在經歷了喪子和喪夫之痛後,又在張懋丞天師羽化之後,頂住不少壓力,力排眾議,以元吉為長孫,出任新的天師之位。

這在當時的傳統觀念和極其複雜的宗族勢力下,實屬不易。

從中能夠看出董氏和高氏在和睦宗族勢力和處理日常家族事務方面的傑出智慧和平時在宗族中的巨大影響力。

所以,後來的皇帝在詔書中一再誇獎二位夫人之功,特別是說道高氏「早失所夭,守節孀居,撫育孤幼,克底成立,至丕宗風,皆汝力也」,這樣基於事實的贊語,與一般八股文式的聖旨大相徑庭。

英宗派人將新印的《正統道藏》送一部給天師府以表對張元吉天師和天師家族的重視和優待(資料圖)

不過我們還得認真分析敕文中的話語,皇帝提到了宗族侵害天師家,官員侵害天師家,都可以告官處罰。

但是,皇帝也似乎有先見之明,一再告誡董氏夫人要承擔起管理教育張元吉天師和家族人眾的責任,嚴加整頓,務必著眼於長遠之計,毋得以天師勢力之大,欺凌族人別人。

而後來的歷史事實,就像和皇帝的期許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一樣,走向了皇帝期許的反面。

同年(1447)八月,英宗還派人將新印的《正統道藏》送一部給龍虎山上清宮天師府,以表明對張元吉天師和天師家族的重視和優待。

英宗頒布的《頒賜藏經旨》曰:皇帝聖旨,朕體天地保民之心,恭成皇曾祖考之志。刊印道藏經典,頒賜天下,用廣流傳。

茲以一藏,安奉龍虎山大上清宮,永充供養。聽所在道官道士,看誦讚揚。上為國家祝厘,下與生民祈福。

務須只奉守護,不許縱容閑雜之人,私借觀玩,輕慢褻讀,致有損壞遺失,違者必究治之。諭。

敕命

正統十二年八月初十日

之寶

《正統道藏》的編纂、刊刻和頒行天下,絕對是英宗向太祖、成祖學習,追求文治武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大事。

那麼,《正統道藏》的刊刻頒布時間和人員是誰呢?《金陵玄觀志》卷一明周洪謨《普濟喻真人志略》云:「正統甲子,邵奉詔督校大藏經典」;

《名山藏·典謨記》正統九年十月……「甲子(十九日)頒釋道大藏經典於天下寺觀」。

著名道教研究專家陳國符先生據以上兩書所載,認為:是正統九年將刊道藏,乃詔邵通妙督校;故至十月即可頒道藏經於天下宮觀也。

所謂督校者,蓋刊板之際,主持校對耳。許彬謂重加訂正,增所未備。邵氏所訂正,必甚鮮也。再來看《明實錄》的記載。

《英宗實錄》卷一百二十二:正統九年冬十月丙午(一日)朔日食。丁未(二日),命道錄司右演法邵以正點校道藏經于禁中。

正統九年冬十月乙丑(二十日)頒釋道大藏經典於天下寺觀。

又《英宗實錄》卷一百五十:

正統十二年二月丁未(十五日)刊造道藏經畢,命頒天下道觀。

曾敕命其督校《正統道藏》(資料圖)

《實錄》所記,從命邵以正點校《道藏》經到頒給天下寺觀,前後只有十九天(連丁未二日計),其竣工之神速令人難以置信。虞萬里先生通過認真研究,發現這是一個錯誤。

而《英宗實錄》謂正統九年十月命邵以正點校《道藏經》。關於邵以正的生平,我們可以對於這位著名道教人物做一簡介。

《英宗實錄》卷二百八十一所載甚詳:天順元年八月,升道錄司左正一邵以正為悟玄養素凝神沖默闡微振法通妙真人,仍掌道教事。

以正早得法於長春真人劉淵然,淵然器重之,宣德間薦於上,遂被召用。

景泰間升真人。後具疏辭,仍任左正一,閑住。至是,正一嗣教大真人張元吉奏保其戒行真誠,復有是命。

邵以正(?——1462),號承康子,別號止止道人。雲南人。祖籍蘇州。為明初高道劉淵然弟子,劉淵然告老時向朝廷舉薦邵以正,召為道錄司左玄義,英宗正統(1436--1449)中,升遷為左正一,領京師道教事。

代宗景泰(1450——1457)年間賜號「悟元養素凝神沖默闡微振法通妙真人」。英宗復辟,邵以正上疏辭退,不允,詔以左正一為職,後第四十六代天師張元吉薦其戒行,英宗詔復真人號。

曾敕命其督校《正統道藏》,天順三年(1459)慶成晏之,令其列二品班末,逝後,敕葬京城五華山。《明史》稱邵以正「廉靜謙謹,禮度雍容,縉伸咸重之」。

著有《長春劉真人語錄》。《英宗實錄》記載邵「廉靜謙謹,禮度雍容,其見任用、被寵遇,亦以此爾」,及「淵然器重之」,知其品行端方,乃道流楷模,領銜督校《道藏》,正好需要他來完成偉業。

未完待續……

(編輯:如風)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三十二天大梵語 上帝魔王靈真名(上)
揭秘男性脫髮的原因與預防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