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犯我大清雖遠必誅 此國犯境 康熙怒把此國打到求饒簽一霸氣條約

犯我大清雖遠必誅 此國犯境 康熙怒把此國打到求饒簽一霸氣條約

(說歷史的女人——第535期)漢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但是在清朝時期,也有這麼霸氣的一次表現:犯我大清,雖遠必誅!此國不斷擾邊犯境,清聖祖康熙皇帝一怒之下把此國打到求饒,還簽訂了一個中國史上第一個霸氣的條約。

話說在18世紀,世界有兩大帝國並存而且相鄰,其中一個是中國的大清帝國,一個則是俄羅斯帝國。這兩個帝國都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國強國,其中大清帝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剛建立的俄羅斯帝國則僅次於中國和大英帝國,位居世界第三,但它處在上升期,發展勢頭迅猛。

當時的清朝剛建立數十年,雖還未完全統一全國,但也正處在上升期。所以就有不少人想對比一下當時中俄兩國誰更強大,或者比較一下當時的兩國之主,大清帝國的康熙大帝和俄羅斯帝國的彼得大帝誰更牛,誰更稱得上世界王者。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因為一個國家的強大或者一國領袖的英明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不能簡單而論。不過從一場發生在中俄之間的戰爭中大概可以做個判斷,此戰康熙大帝完勝彼得大帝,從中可以證明,至少在當時,中國仍是王者!那麼這場戰爭究竟是什麼戰爭?康熙大帝如何完勝對方?欲知詳情,本回分解。

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雅克薩之戰。不過嚴格地說,發生這場戰爭的時候,俄羅斯帝國還沒有真正成立,當時叫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不過俄羅斯的國主確實是彼得大帝本人,只是他當時還沒有稱彼得大帝,但他卻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四位沙皇,後被統稱為彼得一世-阿列克謝耶維奇。此人自幼胸懷大志,且酷愛軍事,曾建立「少年軍」,後來這支隊伍成為俄國的禁衛部隊。他當上沙皇后,勵精圖治,把王朝搞得風生水起,國勢大漲。所以他被稱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沙皇,暫且不提。

再說雅克薩。雅克薩位於我國黑龍江省漠河市以東黑龍江北岸,是黑龍江上的咽喉要地。無論是從貝加爾湖方向,還是從外興安嶺方向,進入黑龍江中下游都要經過雅克薩,因此它有著極為重要的國際戰略意義。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之前滿族的祖先肅慎族就一直生活在這裡。從唐到明的歷代朝廷,都在這裡設置行政機構,進行管轄。清朝建立之後,繼續對這一地區行使管轄權。清朝在此設了盛京將軍(駐地在今遼寧瀋陽)、寧古塔將軍(駐地在今黑龍江寧安)和黑龍江將軍(駐地在今黑龍江璦琿),還把當地居民編為八旗等。也就是說,地處黑龍江流域的戰略要地雅克薩毫無疑問是中國的。

但是從17世紀上半葉,即明朝崇禎後期,雅克薩開始受到沙俄人的侵略。當時沙俄施行對外擴張政策,沙俄遠征軍曾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清朝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於國家統一之時,無暇顧及北方邊境,便趁機侵佔了中國領土尼布楚和雅克薩等地。1650年9月,一支沙俄侵略軍越過外興安嶺到達雅克薩,雅克薩老百姓用弓箭之類的原始武器進行了頑強抵抗,但最後由於武器的落後而失敗(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有一部電影叫《奧蕾一蘭》就反映過這些情況)。俄軍就此佔領了雅克薩並迫使黑龍江流域的達斡爾、鄂倫春等族人民繳納貂皮作為「實物稅」——在十七世紀中期,沙俄人從西伯利亞毛皮中得到的收入基本佔到俄國政府總收入的百分之三十!

沙俄侵略軍無視我中華之威,不斷對黑龍江中下游地區進行騷擾和掠奪,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巨大災難。尤其是在彼得大帝就任俄羅斯沙皇之時,沙俄特別猖狂,一再騷擾中國邊境。1680年至1681年,沙皇(即彼得大帝)一面任命其御前侍衛弗耶科夫出任尼布楚統領,一面派遣曾出使清廷的米洛萬洛夫,沿黑龍江而下,偵察兩岸,繪製地圖,增修城堡,同時增兵此地。1682年之後,沙俄國進犯我北方邊境越發厲害,瘋狂修建城堡,蠶食我方領土,野蠻搶掠,造成了北方各部族極大恐慌,邊疆部族民不聊生。

若在之前,比如順治帝時,大清國勢還比較弱,再說順治帝這人也比較懦弱,被沙俄人欺負一下,就忍了。可是現在大清的國主可不是順治了,而是康熙大帝。我們知道康熙帝可不是個懦弱的人,他7歲繼位,13歲親政,15歲強勢誅殺權臣鰲拜,高調掌權,可不是吃素的。對於沙俄的侵犯,康熙帝認為該給對方點顏色看看了。不過他期初還不想把事弄大,畢竟中華民族是個熱愛和平的民族,所以就先口頭警告。他多次派使者跟沙俄侵略者進行交涉,警告他們不要再搞事情,但數次警告均未奏效。他們依然故我,得寸進尺,強行進駐中國領土,進行掠奪,絲毫沒有撤退或者悔改之意。

是可忍孰不可忍!自古以來,就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傳統,因此此國犯我大清,也必然是雖遠必誅。對沙俄軍的侵略犯境行徑,康熙帝怒不可解,再也忍受不了,他認為,是時候用武力解決了。為此,他於1682年赴關東,親自考察黑龍江流域的情況,並提出驅逐沙俄侵略軍的方案措施。先是命令副都統郎坦、彭春等人率兵百餘名,以捕鹿為名,渡過黑龍江,偵察雅克薩的地形和敵情;又令薩布素將軍率部在璦琿築城,設驛站19個;同時加緊造船,保證一旦開戰軍糧能及時渡過黑龍江運抵前線。

1683年9月,康熙帝先是派薩布素將軍到雅克薩,勒令沙俄侵略軍迅速撤離,但俄軍頭目不予理睬,反而派人竄到璦琿進行搶掠。薩布素率軍小試牛刀,便將其打得抱頭鼠竄,並將黑龍江下游沙俄侵略軍建立的據點全部焚毀,使雅克薩成為一座孤城。

但侵略軍再增援軍,負隅頑抗。1685 年,正月二十三日,為了徹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下達強硬命令,命都統彭春率領大軍進赴愛琿,不惜一切代價,趕走侵略者,把雅克薩給我拿下!四月,彭春率軍3000人,從愛琿出發,分水陸兩路向雅克薩進軍。當時的武器除了刀槍劍戟之類的冷兵器外,清軍又配備了火槍、火炮等,水路上當然還有戰艦,誓在一搏。5月23日,清軍抵達雅克薩城下,當即向沙俄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發出最後通牒。托爾布津擁有兵力450人,火炮3門,鳥槍300支,以為實力很雄厚,就堅守城池,不把我方軍隊放在眼裡,視最後通牒如兒戲。

侵略軍拒不投降,那麼只有一個字:打!

清軍於是分水陸兩路同時攻擊。5月25日黎明時分,清軍發炮轟擊,侵略軍不經打,傷亡慘重,敵首托爾布津舉槍投降,答應退出雅克薩。既然答應走人,就得給個面子不是,於是清軍統帥彭春就同意了,下令停火。俄軍便撤出雅克薩。清軍趕走侵略軍後,即班師回朝,但也留了一部分兵力駐守愛琿,另派兵在愛琿、墨爾根(今黑龍江嫩江)屯田,加強黑龍江一帶防務。戰爭暫告一段落。

沙俄侵略軍被迫撤離雅克薩後,仍賊心不死,繼續增援部隊,試圖捲土重來。1685年秋,沙俄從莫斯科派兵600名增援尼布楚。援軍到後,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率沙俄侵略軍再次竄到雅克薩,重新佔領雅克薩。面對沙俄軍的背信棄義、出爾反爾的惡劣行為,康熙帝大怒,接著給我打!

1686年7月4日,清軍2000多人再次進抵雅克薩城下,將城包圍起來,並再次勒令沙俄侵略軍投降。托爾布津仍置之不理,拒不投降。那麼仍然只有一個辦法,打。沙俄侵略軍仍然不經打,在攻城第四天的戰鬥中,敵軍統帥托爾布津便中彈身亡,上西天了。敵軍換了個指揮官,由杯敦指揮,繼續負隅頑抗,死守雅克薩,以待援兵。清軍看一時難以攻下對方城池,於是在雅克薩城的南、北、東三面挖掘壕溝,以圍困敵軍,又在城西的河面上派戰艦巡邏,徹底切斷敵人的外援通道。從1686年8月起,在低達零下40度的嚴寒中,清軍圍困雅克薩城堡長達10個月之久。

在確認敵軍在城中消耗的差不多了,清軍接著繼續攻城,火槍火炮一齊來。敵軍被打得稀里嘩啦,傷亡甚眾。近千名侵略軍, 最後被打得只剩下慘兮兮的66個。眼看雅克薩城就要被攻下,侵略者慫了,沙俄國攝政王索菲亞急忙向清軍乞降,請求撤圍。清軍一看火候差不多了,這才停火。至此,中俄雅克薩之戰以中方的完勝而告終。

雅克薩之戰結束後,康熙帝決定答應沙俄方彼得大帝的請求,簽訂停戰協定。中俄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霸氣的雙方條約:《中俄尼布楚約》,這是中國歷史上中國首次以「中國」的名義跟外國簽訂的條約,當時並沒有以清朝的稱謂,直接用了中國的稱謂。條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雅克薩之戰的勝利,是中國人在東北邊界為保衛邊防而進行的一次偉大勝利,它挫敗了沙俄跨越外興安嶺侵略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企圖,遏制了幾十年來沙俄的侵略,使清朝東北邊境在以後一個半世紀里基本上得到安寧。

同時,雅克薩之戰也是當時世界上兩大帝國的對決。當時儘管沙俄也處在上升階段,對外進行瘋狂擴張,但是大清帝國也處於上升期,大清對於沙俄的勝利,充分證明了中國仍然是王者,其地位是區區沙俄所不能撼動的!所有的不自量力,在王者面前都必然是失敗者。

這一仗,也是東方的康熙大帝和西方的彼得大帝的較量。兩位可以說都是世紀偉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康熙帝是7歲登基,彼得也是10歲就登基了,都是少年繼位的,不過康熙帝比彼得大帝年長18歲,雅克薩之戰時,康熙肯定比年少的彼得老練多了,呵呵。雅克薩之戰,康熙大帝對彼得大帝的完勝,使彼得不得不服,在康熙大帝面前,他想稱霸世界,還嫩了點。這一戰,也使彼得大帝徹底醒悟過來,要改變沙俄的落後狀況,他此後開始向西歐學習,發展工業,此後俄國開始真正的突飛猛進。可以說,是康熙把他給打醒了。(文/一米暖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他對張飛語重心長地說1句話,張飛不聽,結果死於非命
此人與諸葛亮有過3次較量,結果諸葛亮1次都沒贏,此人是誰?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