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瓷器的重要特徵-底足鑒定瓷器真偽

瓷器的重要特徵-底足鑒定瓷器真偽

古陶瓷鑒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鑒定瓷器真偽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瓷器的底足傳遞了許多不同時代瓷器製作的諸多信息,瓷器底足也是贗品製作的「軟肋」,可以「形似」,而「神似」 極難。所以觀察瓷器的底足對鑒定瓷器的真偽和年代意義重大。

瓷器底足可以反映什麼?陶瓷鑒定,不外乎看器型、辨胎釉、論紋飾,了解歷史背景等途徑,但對於現在的高仿品來說,這些特徵目前都能基本達到。但是,我們可以不妨從底足著手,小小的底足能反映瓷器的重要特徵。各個時代、各個窯口的瓷器都帶有它們自身不同的DNA,這些不同點在器物的露胎處-底足。

在做胚、墊燒、出窯的時候,由於胚土原料的配比不同,就顯示或紅、或灰、或白的胎色;修足時因各代工藝方法有異,就產生乳丁、跳刀、同心圓、旋挖痕的不同狀況;裝窯時由於墊並或墊沙,器底也留下不同痕迹;入窯後又由於胎土含鐵元素隨水汽外泄使露胎處顯示桔黃、桔紅的窯紅色。

一、唐代及唐代以前的瓷器底足

唐代及唐代以前的陶瓷基本上都是平底,有麻紗底,線割底。

二、宋代瓷器的底足

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基本上都是底施釉了,龍泉窯、越窯等瓷器的底,基本上都是施釉,而北方窯、地方窯的瓷器,基本上底不施釉。

越窯瓷器的底足

三、元代瓷器的底足

元代瓷器的底足工藝基本上是一致的,採用的是挖底,修足,不上釉。元代瓷器大瓶及玉壺春瓶為深圈足。中小瓶類為淺圈足。罐類都是淺圈足。大盤也是淺圈足。小盤反而有深圈足者。大盤類為大圈足。罐類也是大圈足。小盤和大碗為小圈足。瓶類適中,與瓶身成適當比例。按器型排列圈足之大小依次為:大盤、大罐、瓶、小盤和大碗。前者圈足大於後者。

四、明清民國的瓷器底足

從明代宣德開始,到民國時期,瓷器的底足基本上都是接底,就是說:將胎泥製成帶,接到瓷器底上。明代洪武時期的瓷器底足與元代瓷器的底足,基本是一致的,到了永樂時期,瓷器的底足發生了變化,出現了雞心底,也有一些玉碧底,由於這階段就幾十年,存世不是很多,所以,藏品的價值也是非常高的。

五、現代仿古瓷器的底足

現代仿古瓷器底足工藝是達不到古代瓷器底足工藝的要求。而且胎土是無法仿古的。接下來介紹幾種現代仿古瓷器的底足。

一)注模灌漿:凡是這種底足,肯定是現代仿品,又稱一眼假。

二)做舊,例如下圖的仿元代瓷器做舊痕迹明顯。故意做出火石紅,而且元代胎土為麻倉土和二元配方,這個瓷器的胎土不符合

三)臆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民國瓷器八大花卉紋飾鑒賞
明清漿胎瓷的介紹和特徵鑒定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