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穿越「成功學」的迷霧:追求卓越就能走向成功?

穿越「成功學」的迷霧:追求卓越就能走向成功?

無論在文學作品、媒體報道還是在職場環境中,「平庸」都被定義為是貶義詞。沒有人想要平庸。

如果你搜索「平庸」二字,大概會得到的關聯信息是「團隊表現平庸怎麼辦?」「平庸有毒,該如何擺脫?」 字裡行間都在強調一個道理:平庸使人滑向失敗的深淵。

而平庸的反面——卓越,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夢寐以求的東西。「追求卓越,拒絕平庸。」 這句雞湯是不是很耳熟?成功學都是這麼說的。

我們看到,新聞媒體日復一日、不厭其煩地指點人們如何成為下一個喬布斯、巴菲特、扎克伯格……我們的教育思想也把「追求卓越」拚命灌輸進孩子的腦袋。

但作為JotForm的創始人,我其實對「追求卓越」這一點是心存懷疑的。我應該理所應當地要求130位JotForm的僱員都齊刷刷奔赴卓越這唯一目標而無他求嗎?

如果更理性地看待對「卓越」的熱衷,卓越與成功究竟是否對等?追求卓越的動力來源於哪裡?

我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的《如何贏得友誼及影響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一書問世,它囊括了卡耐基哲學思想和成功學教育體系。自那時起,雄心勃勃的讀者們便在其指導下,尋求不斷提升自我的方式和途徑。

然後便是橫空出世的 10000小時定律。《紐約客》特約撰稿人、《引爆點》作者 Malcolm Gladwell 將這個定律在大眾傳播中引爆,他宣稱自己的成功便是直接來自於10000小時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實踐。

你會發現,通過提供一個具體、可量化的目標,「卓越」似乎就變得更易實現。比如,你想成為一位神級程序員、米其林大廚或是天才高爾夫球手?Yes You can! 看上去成功不過是一個可量化的數字遊戲而已。

Gladwell 所說的1萬小時定律來源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 K. Anders Ericsson,是他首先提出了「刻意練習」的概念,指的是融合了目標設定,技能開發,錯誤糾正的鍛煉,該練習需要身體與心理做出同樣的努力。這種強化鍛煉中所投入的10000小時相當於要練成一名音樂會鋼琴家,外科醫生或田徑運動員的時間。

但事實上,Ericsson教授並不認同被恣意改編過的1萬小時定律。他這樣評價到,「那是我們研究工作的一個簡化版本,流行於大眾,但容易讓人誤解成為,似乎在某一特定領域只要達到某一數量的練習時間,就會自動成為該領域的專家甚至是第一名。」這樣的表述直接忽略了人們在簡單遵從的過程中,很可能以犧牲自己的健康、人際關係甚至是幸福作為代價。

追求卓越真的是我們衡量成功與否的正確標尺嗎?

「有段時間,我在工廠一待就是三四天時間,都不出門。」

這話是Tesla CEO 馬斯克說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工作的節奏和強度。在與 the New York Times 的對話中,他更是坦言,每周工作120小時是稀鬆平常。「但為此,我犧牲掉了與孩子和友人相處的時間。」

馬斯克為「卓越」所付出的代價是「關係」。1萬小時不可能憑空得來,我們或是犧牲休息的時間,或是失去了周末的閑暇。這些寶貴的時光原本是留給家人或朋友的。

而在重新認識成功的道路上,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的創辦者Arianna Huffington 為此經歷了一場不小的個人健康危機。從那以後,她才開始真正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

有時候,我們過分追求一個結果而忘了出發的初心。缺乏全局觀、忽略長期價值的同時,熱情和興奮也悄然褪去。

我們知道很多優秀的運動員都是從非常年輕時就投入到訓練中。但是運動心理專家 Adam Naylor 指出,他觀察到的大量運動員只是出於責任和義務在訓練,缺乏對運動的真正熱情。

當你的努力背後缺少了熱情作支撐,也就很難達成卓越的目標,甚至沒有成就感。

究竟該如何認識成功的意義?

我相信成功的更大意義在於個人實現,而不是所謂的追求卓越。成功的背後是個人成就與健康的一種平衡,否則所謂實現只是空談。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是:

健康是一種在身體、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有所成就的人士,會比以往更注重健康問題。不管是通過冥想、鍛煉或是保證充足睡眠。尋求健康平衡下的成功正在代替以往受虐式、不計代價的奮鬥觀念。

很多CEO都有冥想的習慣。包括 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以及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聯席主席 Melinda Gates。

除了更注重健康之外,愛好也是過去嚴重被人們低估的一個維度。愛好能顯著提升生活品質。我個人很享受與家人一同出遊的時光。你也許認為那是完全放鬆,但其實在旅行里,我感覺自己成為了更好的領導者、父親、丈夫和朋友。

在為了個人實現而不僅僅是追求卓越的奮鬥過程中,我們才會更幸福、擁有更大的成就感。這是我設立的個人目標,也是特別想與你分享的心得。

原標題:Excellenceis obsolete: redefining the standard for success

原文地址:

https://medium.com/swlh/excellence-is-obsolete-redefining-the-standard-for-success-4a4dde5a1ec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提高說服力的秘密,倫敦大學認知科學專家告訴你
哈佛商學院:9種策略教你掌握談判主動權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