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E專訪 | 婉珺璽創始人葉青:海派文化先行者

E專訪 | 婉珺璽創始人葉青:海派文化先行者

原標題:E專訪 | 婉珺璽創始人葉青:海派文化先行者




梳妝鏡,首飾匣,胭脂扣


女煙盒,衣帽櫃,香水瓶

十里大洋場,東方小巴黎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老上海


唯有她丹青妙手


將其繪了個淋漓盡致


她是婉珺璽創始人葉青


今天——


請跟隨這位摩登優雅的上海姑娘


一起穿梭時空


來一場上海舊時光之旅


枝與葉

初心為枝,發展為葉


她生於上海長於上海


又以海派文化為靈感來源


「上海小囡」系列驚艷出世


她用奇妙才思重現海派女性之美


婉珺璽的時空的魔法


才剛剛開始



1928年的上海弄堂,撐著陽傘的上海小囡娉娉婷婷走出,忽而回眸,清淡的掃一眼,便是凝固了歲月;當時空轉過90年後的2018年11月21日,一切復古又摩登的痕迹在這場名叫「上海小囡」的高定秀中又徐徐展開,時空之門吱呀一生啟開,無數舊時光爭先恐後的涌瀉出來,而這場時光之旅的設計師,就是今天的採訪主角——婉珺璽創始人葉青


葉青二字有著水墨畫般的質感,這個名字來自她的姑姑,其中的意蘊是希望她未來擁有像綠葉一樣,鬱鬱蔥蔥而蓬勃的生命力。作為出生在上海、住在小洋房、長在弄堂,從頭到腳都充滿了海派氣息的上海女子,她自小便有了對老上海的復古之美有了感知,也埋下了心中的念頭:



葉青與奶奶的照片


「坦白講,我覺得做為一個上海女孩兒,耳濡目染著長輩們穿旗袍的樣子,看到當年那種女性的形象是非常吸引人的,優雅,獨立,個性,小資且有情調,但是關於這一切卻沒有一個代表性的品牌。而反觀國外的一些大牌,他們有百多年的歷史、非常經典的故事和獨特的個性,我認為中國也應該要有這樣代表著中國民族性的品牌,所以當時我就想做一個關於上海情調和海派文化的一個品牌,於是就有了婉珺璽。」



葉青的本科並非設計專業,但從小喜歡繪畫這些藝術類的東西,也一直渴望自己能夠從事和藝術類相關的工作,後來就去到了義大利進修了設計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婉珺璽一開始的時候是從工作室開始做起的,在最初的時候一切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從設計到製作到跟單到客戶的接待和市場的開拓,而品牌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深化提升,最終經過六年的沉澱成為了今天這樣以旗袍為經典元素,有禮服、套裝、日常服飾甚至唐裝和男裝系列的一個全品類品牌。



她說:「我覺得那種旗袍的形象是我們這個品牌的靈魂。所以我會把旗袍這個元素當仁不讓地貫穿到我們所有的設計裡面。來體現我們中國女性在那個年代體現出來的中國之美。」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立與破


立於傳統,破於創新


智慧、摩登、優雅


是中式美學


更是新中式美學


從復古里挖掘更深內涵


在新時代尋求年輕活力

新海派不是個虛無的概念


而是貫穿一切的生活方式



葉青眼中,洋溢海派氣息的上海彷彿像一個風情萬種的姑娘,坐在碧海蕩漾的東南海岸,白日里可以身著旗袍端莊矜貴,夜裡也能貼身禮服魅惑人心,身上若有若無的香氣,眼中似含非含的嬌嗔,進退有度,拿捏得當,鮮活與安靜與共的肉體,傳統與摩登並存的魂靈。



新海派是她一直在強調的一個辭彙。「為什麼要強調新海派呢,有新就有舊,我們希望把這個新突出出來,到底什麼叫做海派,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有他的詮釋和他的認知,在我們的眼裡,海派最重要的一個定義就是永遠走在改良和創新的最前沿。這就是我對新海派的理解。尤其是到了如今,年輕人對服裝的訴求是不要過於繁複,不要過於隆重,服裝是可以體現當下的一種社會的潮流趨勢的,而這就是新的時代產生的新訴求和新理念。」



「新海派」的想法貫穿著葉青所有設計的始終,她想將傳統的東西更好地用現代的語言去表達,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中西合璧的元素用的也很多,不僅懂傳統,同時也願意去創新,願意去做很多新的東西,那麼海派生活方式到底是怎樣的呢?



她提出了海派生活方式便是對生活的一種追求:「我認為海派文化的生活方式就是對生活的一種精緻度和品質的追求,我發現我們的很多客戶群,他們就是這一類人,他們很懂得生活情調,懂得自己要什麼,很懂得自己的追求和什麼叫時髦,但又不會隨波逐流,而是有一個非常個性化的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就是對海派文化的一個標識性的認知,我們希望把新海派的這種精髓能夠很好地貫徹在我們服飾文化當中。」


舊與新


舊式元素,新時精神


過去、現在、未來


三線交織


構成驚心動魄的海派之美


萬物因經典而永恆


而婉珺璽的存在


就是為了讓現代海派女性


呈現出更美的一面


若說民國是一隻描金繪鳳的釵,老上海就定是那上面最為點睛的珍珠,在那個時代,女人們終於褪去了封建王朝唯唯諾諾的守舊,拾起了新式思想的武器,脫下了嚴嚴實實的服裝,穿上了優雅貼身的旗袍,走出家門,走向繁榮的大上海,走向光怪陸離的十里洋場。而這一切,既是時代的發展,也是時光的蛻變。



由葉青設計的「上海小囡」系列入選了「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PACC非遺跨界設計」,這個系列整三十六套,共分三個部分,講述的是海派服飾從二三十年代到7080年代再到現代的一個發展,全部串聯起來講的是一個完整的軌跡,葉青將其稱為:「一個從時光中走來的故事。」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我在做整場秀的時候,我其實不是僅僅在做一個時裝秀,我在講的是一個故事,一個文化如何演變的故事。所以我更希望把我的每一場秀都做得像是一個娓娓道來的一個故事,而非只是一個展示,這是我的一個訴求,婉珺璽做的不僅僅是服裝,更是在講述一個從時光中走來的故事,我希望別人提到它,第一反應是這個品牌是做文化的,而不是做衣服的。」


為了更好將文化融入品牌之中,又同時傳遞新時代的轉變,葉青的每一個設計的時候都是傾力而作,在「上海小囡」系列中,有4個look重工運用了法式刺繡表達服裝細節,而另外兩款look更是運用到了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垛針綉,雖然是古老的民族元素,卻又融入了現代時尚潮流的設計,由古為今,在傳統中尋求新變,在復古和時髦中達到了一個絕妙的平衡點,一場大秀,可謂是抓緊了年輕人的目光。



東與西


東方風骨,西方理念


「新海派·輕禮服」


短短六個字


卻是東西方美學的統一


摒棄一切刻板印象


新海派文化


誕生於此,走向世界


1929年的暮春,當芳菲落盡,最後一片花瓣在風雨里消逝了顏色,旗袍正式在國民政府的力推下成為國服,一紙規令,讓它的雍容從此在華夏人身上烙下抹不去的印記。在西方人眼中,像這樣的海派服飾最能夠代表中式之美,葉青的研究生畢業於義大利馬蘭戈尼設計學院,她對中西方的美學差異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東方的審美講究的是一種含蓄美,意在不言之中,無需言語,一個眼神就能夠表達出來意境,而西方的元素更多的是比較張揚,有具象的比較直接的表達才是他們欣賞的美。這兩個方面是有截然不同的差異,而我想要做的就是把中西兩方這種不同的審美觀進行有機的結合。當下國際的一線城市都是極其包容的,無論是中國的北京上海,還是西方的紐約巴黎。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東方的品牌來講,當仁不讓地需要去對東西方兩方進行一個有機的融合,這樣,品牌才能夠活起來,才能夠國際化。「



一件旗袍,無疑是對女性之美與中式之美的最好體現,窄裙擺長及優美腿線,小立領輕貼纖細脖頸,盤雲扣緊守溫香軟玉,矜持的風情,端莊的嫵媚,但葉青想要做的卻絕不僅僅是旗袍,而是更加多元、摩登、時尚的海派服飾的統合,而「新海派·輕禮服」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理念。



葉青是第一個提出「新海派·輕禮服」概念的設計師,她希望她所有的品牌和設計給人的印象都是永遠走在改良和創新的最前沿,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為此,她的許多服裝設計都是中西結合,以海派文化貫穿始終的,她說,六年的積澱只是開始,婉珺璽能夠走向國際,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品牌,走在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舞台上,都能夠被任何一個國家和不同民族的人所接受才是她真正的想要的,當然,在這之前還需要好好的夯實基礎。



葉青所有的設計均是以海派文化為核心,而她本人更是一個優雅摩登,徹徹底底貫徹海派生活方式的「上海小囡」,在整場採訪中,她除了「海派」等理念辭彙,還有一個經常提到的詞語便是「民族「和」傳統「,在她的眼裡,民族文化是極具魅力的,而她的希冀,便是讓「婉珺璽」這個民族高定品牌走向世界。在葉青這個看起來精緻小資的上海小囡身上,對於品牌和民族文化,有一種來自執著的別樣力量,堅定而震撼人心。



她說道:「有一句話叫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當一個民族越來越優秀的時候,是很容易被全世界人所認可的,就像中國的國力在不斷的提升,所以中國的文化在全球範圍裡面是漸漸會得到西方人的認同和肯定的,雖然我們去做的就是東方元素,但是我們可以把很好的西方的審美去融合在一起,我覺得這樣的產品是很容易被全球各個國家的人所接受的。」



在採訪的最後,葉青對EST時尚人才共享平台「幫助更多人成功我們就成功了」的理念大為認同,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格局的一個想法,同時也說出了自己的期望:「我希望未來有更多的線上和線下的一個同步的活動。讓更多的人都有面對面的機會,因為我個人覺得現在互聯網很發達,線上很發達,但是人跟人之間很多的一種感受上的東西還是需要面對面去產生一種共鳴的。」


更多信息可以關注「葉青VanessaYe」在EST平台的詳情頁



(點擊圖片可直接進入EST平台)



往期精彩時尚人士訪談: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nstylement 的精彩文章:

E熱點 | 撇開繁雜意境,今天只想給你點「顏色」瞧瞧

TAG:Enstyl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