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

南京,一座擁有帝王之氣的虎踞龍盤之地,被十個中國歷代(割據)政權立為首都,為這座城市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產。若要說起中國值得一看的歷史名城,南京絕對是繞不開的選項。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中國古都分布也很有特點,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範圍內,要麼在中央,要麼在四方

但漫長的都城歷史也為這座古都帶來了無窮的血淚戰火,因為各個試圖爭奪合法性的政權,都會把目光投向南京這座城市,圍繞南京展開的攻防戰史不絕書。

但令人疑惑的是,圍繞南京展開的首都保衛戰總是不怎麼順利,順帶讓定都南京的朝代也都國祚不久。這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

水路複合大南京

南京是長江沿線的一座重要的城市,不僅因為它是最便於扼守長江下游的城市選址,更因為其豐富多變的水陸結構。

在水路上,長江在南京城西北拐了個彎,從南北向轉為東西向,緊接著就沿著揚州鎮江和太湖平原一路奔湧向東海。由於幾乎是一個直角彎,長江便為南京提供了西、北兩個方向上的天險,可以以一個較小的角度依仗水利抵抗北方來敵。

所以長江拐彎處東南這一塊地區

才會兼備江東和江南兩個標籤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在陸路上,南京也並非如一般的江南城市一般周邊一馬平川。在南京城的東面,由北向南依次有幕府山、鐘山、雨花台等丘陵地帶,有利於居高臨下打擊正在穿越平地的敵軍。再外圍,則有棲霞山、湯山等連綿的山地,是陸軍隱蔽防禦的自然屏障。

而在這些山間的平地上,也有發達的秦淮河水系予以阻攔,能夠減慢行軍速度,增加防禦力。

虎踞龍盤,山水相依


所以從內線防禦的角度上來看,南京似乎是一座無可挑剔的城市,而這種安全感是選擇國都時必備的。古人也許不會這麼實用主義地看待這個問題,而是憑藉政治和軍事上的直覺,用「王氣」對其進行浪漫化的定性。

關鍵性的吳國

為江南的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開南京六朝黃金時代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

比如唐代的《建康實錄》提到諸葛亮出使東吳時說:「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開創了對南京帝王之氣誇讚的先河。當然這段話如果考察一下是很有疑點的,因為諸葛亮出使的是九江(柴桑),沒有到過東吳的首都建業,這段話更應該看作是唐宋人對南京雄偉的認知。

在九江舌戰群儒面見吳王?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

南京約定俗成的「六朝古都」之名,也是在這個時期定型的,算上唐宋之後定都南京的政權,其實一共有十個。而唐宋之後的人對南京就更加不吝溢美之詞,有說法認為金陵之名得於戰國時期的楚王到訪之後埋金以鎮此處王氣、秦淮河則是秦始皇下令挖掘斬斷王氣之用。

圍繞著南京城的各種野史傳說一時真假難辨,溢美之詞不斷。

但無論怎麼稱讚,人們卻很少能看到正確使用這些天然防禦工事的戰例,反而經常看到南京失守、王朝覆滅的歷史。

作為秦以後第一個以江東為基地的割據政權

吳國的弱點和故事成為一種範例

長江防線的漫長和脆弱

這個困境在之後的歷史中一再重複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難道是防禦者們的打開方式有什麼問題嗎?

水上長城?

先來看看南京在水路上的防禦優勢。

說起南京防禦,最先讓人想到的無非就是長江天險。考慮到中國歷代的割據政權爭霸往往是以南北對抗為基本格局,南方政權擁有長江這道防線的確是值得竊喜的事情。北方軍往往不善水戰,如果南方政權能夠有效控制水面力量,的確能夠有效抵抗北軍南下。

南軍早有準備

不過要操練水師,鄱陽湖顯然是要有的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

但長江同樣也為南方政權帶來了沉重的布防負擔。由於南京附近的江面流速不快,渡口眾多,防禦的一方想完全控制全部的江面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保證每一點的防禦強度。而進攻方其實只需要在長江的各個渡口中打開一個缺口就可以了,所以南方在江北至少要有一定的緩衝區,即使註定要丟,也能爭取一定準備時間。

如果吳國不是因為有著強大的水軍

在多方面壓力下真是撐不了那麼久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和長城一樣,長江防線也往往是無處不防,無處不弱,拖累北軍南下的腳步有餘,要完全把對方擋在對面則很困難。遍觀北方都城,和長城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西安到陝北、鄴城北京到燕山、洛陽到晉北無不如此,正是因為它們只想利用長城為調兵爭取時間。而南京卻緊挨著長江,一旦被突破則無險可守,兵臨城下。

南唐的滅亡就是因為過於依賴長江。唐宋兩軍都布陣十萬人,最終勝利的卻是從北方來的宋軍。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南唐後主,因為他父親在位的時候,就已經把淮河到鄂州一線的江北國土割讓給了後周,後主所能用的也只有長江防線而已。

南唐確實也沒多少戰略空間了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

燕王朱棣反叛發動靖難之役時,建文帝一方則是完全沒有利用長江,朝廷軍一路向北越過了江淮,直接在山東和燕軍交鋒。其結果就是朱棣在取山東失敗之後直接南下,朝廷軍則要從山東出發追趕,最終在宿州大敗,燕軍得以直取南京。

這兩場可悲的失敗都是因為守軍忘記了一個重要技巧:守江必守淮。南方的守軍必須在水網密布、道路泥濘的江北淮河流域不斷騷擾北軍,最終在對方靠近長江時利用自己的水上優勢一錘定音,以擊潰戰的方式才能守住南京,和長城的使用方法剛好相反。

南唐死於沒有江淮,建文則死於朝廷軍自己放棄了江淮。

也正是因為南宋在江北有寬廣的緩衝區

並且淮河流域由於戰亂而人煙稀少無法搶掠

才能和南下的蒙元對峙那麼久

但長江防線任何一點被突破

都意味著全線潰敗只是時間問題了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有鑒於這些歷史,在解放戰爭期間,國軍在失去華北控制權後在江淮地區組織防線,發動了「徐蚌會戰」(淮海戰役)。戰略雖正確,但戰略的執行卻大打折扣,部隊集結速度還不如處於攻勢的我軍,大量軍隊還沒有抵達防線就被殲滅。

另一方面,守江必守淮的一個關鍵要素是讓北軍在江淮地區變成一支補給不足、士氣低落的疲憊之師。而解放軍所到之處民心所向,補給相對充足,隨著國軍的潰散幾乎是越打越強。最終解放軍非但沒有在江面上被擊潰,反而百萬雄師過大江,成就了大業。

南京人一般稱南京是什麼都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

其實在東西方向上,南京的水上優勢也是一個陷阱。位於長江下游的南京,如果無法控制湖廣到四川的長江中上游,在面對順江而下的侵略者時往往也難以抵擋。晉滅吳之戰,從荊州出發的八萬水軍所向披靡,甚至招降了東吳的水軍提督;天平天國攻南京,也是順江而下,還嚇跑了當地主官,最終得手的。

曹操南下爭的是荊州

晉滅吳也是從荊州順流而下

失荊州則吳必亡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總的來說,南京的水上防禦優勢遠沒有人們設想中那麼優秀,反而會成為限制思維的陷阱。

被屠殺的南京

被從陸地上盯上的南京,也很少有能被守住的時候。這倒不是因為南京本身的防禦素質有什麼問題,而是因為南京作為江南(江東)地區的政治首位城市,無法承受被從陸上攻擊的負擔。

從地圖上看,南京的陸上缺口在南側和東側,而這兩個方向正是南京所能夠統攝的膏腴腹地。如果敵軍是從這兩個方向來,說明南京已經無法調度這兩個方向上的資源,等於成為了一座孤城。如此南京必然難以長期堅守。

如果東面都丟了

說明制海制空權已失

必然要從南京再向西一路後撤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抗日時期的南京保衛戰就是這樣一場令人扼腕嘆息的戰役。

放在南北對峙時期,上海到太湖平原一線本應是南京的腹地,在對抗中不斷為南京提供後勤保障。但經歷了淞滬會戰之後,日寇已經拿下了這一區域,南京直接暴露在日軍面前。

而且國軍將大量精銳部隊

投入到淞滬會戰與日本硬剛

雖然遲滯了日軍

但卻在缺乏優勢的環境下極大消耗了自身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因此在作戰會議上,戰鬥力最強的桂系軍官強烈反對保衛南京。白崇禧表示:「現部隊已殘破不全,也沒有後續部隊可調度,建議宣布南京為不設防城市。」劉斐也認為南京不可守,以12至18個團象徵性抵抗後主動撤退即可。

但從政治上考慮,南京是當時中國的正牌首都,又是國父陵寢所在地,不能不作抵抗。即使經歷了上海大戰的國軍已經疲敝不堪,蔣介石也希望能夠在南京固守若干個月,鼓舞全民士氣。

直撲南京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熱血唐生智則積極響應,幾乎是作戰會議上唯一一個同意蔣介石觀點的軍官。他也因此被任命成為了南京保衛戰的總指揮官,與老蔣一起頻頻出現在全國報刊上,向民眾宣講國軍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南京的決心。

1937年12月初,南京保衛戰正式開戰。但國軍其實相當不利,被日軍相繼攻佔了南京南方的溧陽溧水、西側的蕪湖當塗,甚至江北的浦口,把南京徹底放進了口袋陣中。從東線推進的日軍,則是相繼攻下了江陰、鎮江、句容等重鎮,直抵南京城外的第一道防線棲霞山-湯山一線。從上海敗退的國軍士氣低落,只守了兩三天就撤退了。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第二道防線是雨花台、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一線的城外天險和工事。在這一道防線上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很多,但日軍的複合式攻擊仍然讓國軍難以承受,武漢的蔣介石和坐鎮當地的唐生智均萌生了退意。

一旦涉及撤退,長江就反而成了國軍的索命幽靈。由於唐生智的突圍指令含糊不清,各處國軍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何處突圍,只能跟著高級長官們集中到了城西的下關地區,希望能找到長江渡船北逃。

已經被擠壓到城市核心區

身後就是長江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然而此處是36師的撤離點,36師官兵不願其他戰友和自己搶船,便封閉了挹江門,導致撤退的國軍發生踩踏事件。即使突破了城門,他們也發現根本沒有等來輪船,只能自己想辦法用木板爭渡,不少從生死線上活下來的官兵,就這樣死在了江中……

國軍的南京保衛戰至此完全成了一個失敗之作,付出代價的卻是被高層的熱血宣言蒙在鼓裡的百姓和戰士。

12月14日,在零星的國軍槍聲中,日軍大搖大擺地進入了南京城,並為了彰顯「武運」,在6周時間內屠殺了包括7萬降軍在內的30萬我南京同胞。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

勿忘南京屠殺之恥,後人守寧更需謹慎。

END

為什麼幾千年來南京城很難守住?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酸奶泡

作者寫於2018-12-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北京大媽一下」,門兒清!
什麼樣的人能獲得創傷後的成長?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