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知道古代造假幣後果有多嚴重么?甚至在錢幣上印了一段警示之語

你知道古代造假幣後果有多嚴重么?甚至在錢幣上印了一段警示之語

北宋時期,由於經濟的發展,商人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笨重的金屬類貨幣已經嚴重影響了交易效率,對經濟發展起到了抑制作用。於是,方便攜帶的紙幣就應運而出,這樣就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甚至,在古代為了讓「人人知法」,他們直接把相關法規印到票面上,只要使用就能看到,以時刻提醒民眾,不要以身試法。在迄今發現最早的一張元代紙幣「中統元寶交鈔」上, 便刻有:「偽造者斬,賞銀伍錠,仍給犯人家產。」這種警世之言。

但是,人性都是貪婪的,在任何時期都有為了牟利而造假的人,因為,紙幣造假更加容易攫取不義之財,古今皆然,宋朝也不例外。有宋一代,很多人都被偽造的交子之類的紙幣騙了,官府對於偽造紙幣的行為其實也早已防範,但是,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效果一般。

其實,最初交子是民間商戶聯合發行的一種類似於今天的存摺,商人憑此可以取現,為商人節約了攜帶笨重金屬貨幣的力氣。後來,官府發現了紙幣的好處,就改為國家正式發行的貨幣了。其實,宋朝為了防止偽造紙幣,也動了不少腦筋。

比如:用專門的紙張作為造紙幣的原料,這種紙是用楮樹的皮作為最初的造紙原料。《宋史·食貨志三》說得很清楚,在初期,印製紙幣「盡用川紙,物料既精,工制不苟,民欲為偽,尚或難之。」到後來,「紙既可以自造,價且五倍於前,故昔之為偽者難,今之為偽者易。」

而且,造紙的地方是國家專門選定的,嚴禁一切人將這種紙攜帶出去。為了防止工人將這種紙帶出去,宋朝就選擇將這些人監控起來,同時,也給予豐厚的待遇,軟硬兼施從源頭上保證專紙專用。「宜置營區聚老而後代,死而後收。」也就是說,在造幣廠工作,到老都不自由。

另外,在紙幣上的圖案上,宋朝政府也做了防偽,比如各種複雜的圖案、具體位置等。這些複雜圖案當然不是一個一個畫上去的,而是官方統一用最好的技術工人打造出一個模子,然後,再由精幹的技術工人進行培訓,將圖案以最高的水準印製上去。

當時,官府掌握最先進的印刷技術和貨幣印模,構成了技術壁壘,形成了對民間仿製貨幣的技術優勢。也因此,假幣一旦遇上懂技術的官方造幣師傅就會原形畢露。

當然,紙幣上的花押也是一種防偽的標記,花押像是隨性的簽名。大家估計都欣賞過宋徽宗的字畫,他那一個花押就很特殊,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宋徽宗本人的畫作。花押因為很隨性就變得很難模仿,它不像漢字那麼容易臨摹,所以,很難騙到懂得花押技術的人。

但是,宋朝政府即便做了這麼多功課,卻依然擋不住奸人偽造紙幣的歪心思。因為,紙幣的使用者有很大一部分是普通老百姓,他們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對宋朝官方的貨幣和偽造的貨幣往往不容易區分,甚至難以辨別,那些民間的能工巧匠們的技術水平一般能夠騙過老百姓。

而且,不但普通老百姓會被騙,那些萬貫家財的土財主也有被騙的時候。

當時,就有一個土財主,他把房子租給了別人,當然,這些房子都是成千上百間的,收了很多房租。等到核賬的時候,他曾經當過官的兒子就發現,原來,老父親收了幾千貫的假幣,真是心疼壞了,要知道當時的一千貫就相當於十萬元左右。

眼看這麼大的損失,這位曾經的縣令就十分的惱怒,當場就要去當地縣衙,讓官府查辦那些租房子的人。土財主雖然很有錢,但人還是很善良的,可謂是既富又仁。他一把拉住兒子說:「租房子的都是一些貧苦之家,可以說,很多都到了無立錐之地的地步,況且,他們可能也不是故意的,普通老百姓不好分辨假幣,咱們家不缺這些錢,這事就這麼算了吧。」

後來,有一些奸人知道了這個事情,於是,就想購買老財主手中的假幣,打算用五百貫的價格買這些面值幾千貫的假幣。土財主雖說也很會做生意,但是,他心裡很清楚這些人的打算,他們會再次騙別的老百姓的,於是,土財主拒絕了他們。為了防止再生禍患,就一把火燒了。

土財主的經歷只是假幣危害的冰山一角,比如:當時有一個起義軍不知道怎麼弄到了高模擬的印模,就瘋狂的印製了大量的假幣,然後,去富庶地區大量的購買物資,造成了當地的物價飛漲,很多老百姓的財富都被這種卑劣的方式掠奪了,這種掠奪效率比戰爭都要高。

所以,看到這種搞錢的效率,有些人就在千方百計升級自己造假幣的技術能力,後來,元朝時期,民間的造假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官府竟然很難管控,這也大大削弱了元朝的國力。

宋朝的防偽工作做得雖然看不出什麼毛病,甚至,用不定期更換新幣的釜底抽薪方式,但是,也沒有擋住紙幣造假的泛濫。曾有給皇帝的奏章中寫道:「一屆紙幣發行以後,『耗於水火,耗於破損』,再加上其他原因逾屆沒能兌換,數量理應大為減少,然而到了紙幣的回收日期,『其數常溢,則偽楮(假幣)之多可知也』。」

究其根本原因,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制約了識別真紙幣的能力。它沒有方便攜帶的驗鈔機供平民老百姓隨身攜帶,僅憑老百姓自己難以辨認紙幣的真偽。而這些不具備鑒別能力的老百姓才是紙幣的最大用戶,受傷最深的還是廣大老百姓。

北宋發行過大量紙幣,但是,到今天真正的北宋紙幣一張也沒有留傳下來,其原因大概是紙質易爛吧。

參考資料:

『《古代紙幣如何防偽?》、《宋史·食貨志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都說:秦始皇陵是李斯督造的!其實另有其人,且此人比李斯還厲害
秦始皇陵的選地有什麼奧妙?其陵墓好似在一條匍匐的巨龍眼睛上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