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老戲骨濮存昕自嘲沒戲可拍,他們卻拿著幾千萬的片酬

老戲骨濮存昕自嘲沒戲可拍,他們卻拿著幾千萬的片酬

文/007同學

「我演的東西沒人看」,說這句話的不是別人,而是濮存昕,一個有著30餘年演藝生涯的國家一級演員。

最近,他和胡軍主演的話劇《哈姆雷特》在北京舉行最後一場演出。

演出完畢,接受記者採訪時,在被問到未來是否有影視計劃時,濮存昕坦言,「我沒有機會的,影視作品也沒有我的活,我演的東西沒人看」,讓人不禁感嘆唏噓。

說到濮存昕,許多被流量小生和流量花旦吸引了眼球的年輕人或許並不熟悉。他曾是《三國演義》里智勇雙全的孫策,是《最愛 》里貪婪自私的趙齊全,更是《魯迅》里的為國吶喊的魯迅……

他曾獲得金鷹獎觀眾喜愛男演員獎,也曾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更曾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對於不再涉及影視方面的原因,濮存昕老師說是當下電影、電視劇的生態問題。被問及現在的狀態,他表示,「在舞台上已經很安心,有一個廟門就可以了,不想被騷擾、被捉弄。」

「被捉弄」這三個字,從他的口中說出,是那麼淡然,但卻讓人不免心頭一酸。

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觀眾就被所謂的「流量」所控制。評價一部作品的好壞,不再是演技、口碑和內涵,而是票房、利潤和一串虛擬的數字。

濮存昕對當下影視圈的無奈感慨絕非個例。或許,人們也早已注意到,唐國強、陳寶國、李幼斌、陳道明等一批老戲骨似乎也都消失很久了。

濮存晰說的沒錯,這是當下電影、電視劇的生態問題。在當下娛樂圈,有一種不得不承認的現象,那就是流量為王,流量至上。為了收視率和廣告,製作方會完全向流量小鮮肉們彎腰,向他們身後龐大的粉絲群彎腰。

剛剛閉幕不久的金鷹節上,演員張譯一句話就讓人心酸不已。他說,「我今年40了,終於拿到了金鷹獎。」

張譯的演技有目共睹,曾塑造了無數經典角色,從《士兵突擊》到《北京愛情故事》再到《雞毛飛上天》……努力了幾十年,他終於用血和淚拿到了金鷹獎。

再細數往年獲獎的作品,從蔣雯麗的《金婚》、海清的《媳婦的美好時代》、陳數的《鐵梨花》,再到劉濤的《老有所依》……提到這些,人們腦子裡想到的便是她們塑造的一個個經典角色和她們過人的演技。

而如今的現狀卻是,普普通通的流量明星,才20幾歲,卻不需要什麼演技,就能輕輕鬆鬆拿獎。比如本屆金鷹節上,和某女星的作品豆瓣評分只有2.9分,卻還是在當晚獲得了一個重要獎項。

一個連觀眾都無法打動的作品,最後卻得了獎,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其實,張譯還是幸運的,因為許多老戲骨目前已經陷入了無戲可拍的地步。

宋丹丹就曾坦言,說自己無戲可拍。

海清也曾說過,「我現在不挑劇本,有劇拍就不錯了」。

而馬思純獲得金馬獎後,就曾直白地告訴媒體,「我小姨蔣雯麗都快沒戲拍了。」

前段時間,被稱為坐著演戲都能封神的任素汐,在出演《驢得水》大火之後,也一直沒有合適的戲找上門,她說,「我看到很多好劇本,但他們不來找我。」

他們的演技無可挑剔,可是現在流量明星當道,他們把老藝術家的戲份搶完,往往還要搶走獎項。

為什麼都說現在的獎項越來越不值錢?不是因為沒有好的作品,而是因為好的作品都被淹沒了,淹沒在了巨大的流量當中。

前段時間,吳克群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感慨說,「現在開拍一部電影之前,投資商考慮的不是你的劇本有多好,不是導演的水平有多高,而是你有沒有啟用流量明星,能不能帶來流量。」

一直被評演技差的另一位女星同樣身上有著一堆惡評,據傳聞,這位拿著數千萬巨額片酬的女星,僅僅靠著P圖、摳圖和替身就完成了一部戲。

面對質疑時,她不但沒有慚愧,還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就值那個價。

巨大的流量給了她和「她們」無比硬氣的底氣,然而,她們卻沒有因為觀眾的喜愛而精益求精,反而在得過且過的路上一去不返。

每次我們在銀幕上看到她們的表演時,都是同一個表情,演什麼都不變。

為什麼現在的影視圈、娛樂圈會變得這麼烏煙瘴氣,就是因為這些流量明星背後,有一堆盲目無腦的粉絲幫他們造價。

就像前段時間,國內某男歌手的新專輯一經推出,就幾乎霸佔了整個美國iTunes音樂排行榜的前十位。在世人的一片懵逼中,他成功的原因才慢慢浮出水面。

原來,他的粉絲為了幫自己的偶像造勢,硬是自掏腰包,把他的所有單曲給刷了上去。

與拿著天價片酬,走著陰陽合同,奉獻著摳圖式演技的流量明星相比,那些演技精湛、愛崗敬業的老戲骨們,卻仍在以一顆對藝術和觀眾的虔誠之心堅守著自己的初心。

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李雪健老師,一生獲獎無數,卻低調樸素,從不講排場,不慕奢華。

1992年,有人找他代言一個肝葯廣告,開價20萬。這個在當時來說算天價的價格,還是被李雪健老師果斷拒絕了。因為廣告商要求,要化裝成焦裕祿來拍。

「再多錢也不能做」。這是他作為一個藝人的底線,也是他做人的底線。

同樣令人仰視的另一位藝術家就是牛犇。4年前,年近80歲的牛犇拍電影《海鷗老人》時,堅持不用替身,出演跳湖戲,讓無數觀眾為之動容。

著名表演藝術家田華,曾因飾演《黨的女兒》而家喻戶曉。如今,90歲高齡的田華,仍時刻心系創作,「革命精神是創作的靈感和不竭的動力,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都會堅持下去」。這些年來,國家的重要紀念和慶祝活動、重大演出、賑災義演等活動,她都義不容辭地參加。

2009年9月,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舉辦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她和陳鐸一起朗誦詩歌,反反覆復排練了幾十遍後,她腿部骨膜炎急性發作,疼痛難忍,但她還是靠偷偷吃止痛片堅持了下來。

雖然,田華晚年家裡接連出現了4位重病患者,對她來說,生活非常不易,但她說,「家裡條件再苦,我從來沒接過廣告,因為我不能讓觀眾覺得『黨的兒女』向金錢看。」

如今,在影視圈,當網紅臉成為市場主流,瑪麗蘇佔據半壁江山,當劣幣驅逐良幣的劇情一次次上演,火了的是流量明星,賺了的是商家巨頭,只有觀眾,最普通的大眾,成為一場場鬧劇的參與者、狂歡者和犧牲品。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還會覺得,原來,一個人可以不需要才華和演技,就能獲得普通人奮鬥一輩子也得不到的名利。原來,靠著陰陽合同,就可以每年輕鬆賺走好幾個億。

於是,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小學生的夢想,都成了做明星,吸流量,而不是踏踏實實的努力。

正如馮小剛所說,「就是因為垃圾觀眾才捧紅了這些垃圾電影」!越來越多被娛樂至死所綁架的年輕人,成了一部部垃圾作品的犧牲品。

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倖免。

康有為先生曾說,「才智之民多則國強,才智之士少則國弱,……故今天之教,宜先開其智」。唯有撇棄盲目的娛樂至上的思想,撬動一大批觀眾高尚精神需求的覺醒,方能迎來真正影視業的春天。

而對於那些流量至上、金錢至上的流量明星們,真希望他們能夠明白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個最樸素而簡單的道理。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西北小城的非著名文字愛好者,童心未泯,色心又起的元氣老少女。微信公眾號@007同學,簡書@007同學。本文首發於卡娃微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