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幕後推手 杜華: 重壓之下,親手造夢

幕後推手 杜華: 重壓之下,親手造夢

幕後,之於台前,往往意味著低調、隱秘、功成身退。於萬千之中成為焦點,或許是很多人羨慕的高亮人生,但有些人,寧願褪去浮華,追逐表象背後的真理。她們嗅覺敏感、邏輯縝密、人情練達、堅韌擔當。幕後惹人窺探,但幕後之人卻相當坦率:需要守護的不是秘密,而僅僅是一份初心。正因初心難得,不可忘形於表,不願涉世蒙塵。 




攝影:姜南 NAMJ 


造型:趙慧 MICHELLE ZHAO  


撰文:KOMA  


編輯:秋楠 RACHEL QIU

 




杜華: 重壓之下,親手造夢




偶像養成,是周期極為漫長的商業投資。隨著《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檔偶像養成類節目的大熱,不少媒體驚呼:「中國粉絲經濟已經崛起,2018,正是當之無愧的偶像元年!」而在樂華娛樂CEO杜華看來,「偶像元年」這四個字,未免說得過於輕巧。究其開端,至少要再往前倒推四年,甚至十年。爆發之前是冷寂,在尚未見到光亮之時,杜華早已在荒土之上,默默耕耘了近十年。




白色流蘇上衣、金色 耳飾 均為Givenchy




「不行!」


「不可以!」「這個方案我不同意!」在正式採訪開始之前,杜華一連接了三五通電話,遠程指揮著工作。她是非分明,判斷力強,絕不輕易妥協。杜華的助理在一旁解釋道,多數事情杜總都願意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連續過長時間的通話,讓杜華時常感到喉嚨發緊,她清了清嗓子,放下手機,準備接受採訪。



和電話里殺伐果斷的氣勢不同,每一個提問,杜華都格外謹慎地去應對。問一,說一。她不會過於熱切地和人進行眼神交流,而是會陷入沉思,仔細斟酌詞句,然後給出答案。或許是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又或許是因為,以往存在於她身上的誤讀和爭議,實在太多。 




「有很多誤會,解釋不完,也就不去解釋了。還是希望粉絲可以理智追星。」杜華打開手機,在她的個人微博賬號下,每天新湧入近百萬封粉絲私信,批評多過表揚。以往,杜華會因此焦慮到睡不著覺,但現在已經變得越來越習慣。儘管已經成功打造出UNIQ、樂華七子NEXT、宇宙少女等知名男團、女團,杜華在公司里每天所要面對的,並非旁人臆想中那些閃閃發亮的明星,而是一群比她更迷茫、更需要幫助的年輕人。「都是十幾歲的孩子,經常頂不住壓力,都來找我傾訴。」那自己有壓力的時候怎麼辦呢?「我自己嗎?我不找人傾訴,沒人可以傾訴。」




時刻保持堅強,已經成了杜華的本能。杜華對自己的抗壓能力頗有自信,但還是挺真誠地分享了一個細節:「也哭。哭的時候我會把辦公室門關起來,哭好再出來,沒人知道我哭過。」



高壓造夢




杜華出生於1981年,是標準的80後女創業家。在踏足娛樂圈之前,杜華曾在互聯網行業打拚六年。2003年,22歲的杜華進入電子商務營銷公司8848,擔任公關經理,一年後跳槽至華友世紀通訊,一直到2009年離職,創立了樂華娛樂。杜華在華友世紀通訊的五年間,正好經歷了這家公司從中小民營企業,一路飛躍為美股上市公司的輝煌階段。所以為什麼會突然離職、決定創業呢?「公司被收購了,我得想辦法給自己找出路。」在杜華口中,每一個決定,都是一種基於本能的求生欲。




 「從普通員工,到自己當老闆,這中間是不是得有什麼過程……」 「第一桶金?你是想問這個吧?」杜華表現得很坦然,「對,一開始就是沒錢。所以得帶著自己創業的想法,去找投資人。」2009年6月,杜華在咖啡館約見了天使投資人,只談了不到20分鐘,就獲得了一筆200萬的創業資金。「其實我談投資都很快,我談任何事情都很快。我認為沒辦法在三句話之內把我的商業模式講清楚,把我要做的事情講清楚,那就說明這件事情本身是不成熟的。」三句話以內談成生意,杜華保持著這個速率,很快又拿下韓庚、謝娜、陳好的經紀約。「做生意都是看人的。」除了邏輯清晰,在杜華身上,還有另外一些特質,讓她的投資人感到放心,那就是有韌性,抗壓能力強,絕不輕易認輸。



韌性,能夠幫人撐過寒冬。當樂華拿到投資、談妥藝人,正打算在數字音樂領域大施拳腳的時候,恰好趕上了中國唱片業的寒冬。「小半年不到,200萬差不多要虧乾淨了。帳面上還剩二三十萬,我都不知道怎麼給員工發工資。」杜華回憶起,當時,她是在朝外SOHO租了一百平米的辦公室。整個朝外SOHO樓高179米,那時候她每天最常做的事兒,就是站在高高的窗戶邊上發獃。一邊往外看,一邊想著,明天我該怎麼辦。「所以後來怎麼辦了呢?」我們著急地問杜華。「我把自己房子抵押了。」杜華只短短回了這一句,不帶任何感情色彩。背後,是孤注一擲的決心。




2010年,杜華在分別考察過日本AKB48及韓國SM、YG、JYP公司的經營模式後,最終選擇在中韓兩地學習SM公司的模式。SM公司具有相當成熟的造星機制,有了整套成熟的體系,杜華堅信,可以培養出屬於中國自己的高素質偶像團體,他們可以走出國門,影響到亞洲,甚至全世界。





黑色無袖大衣、褶皺長褲 均為by Fang



所謂偶像 




什麼是偶像?很多人沒搞清楚一個事實,就是與傳統明星藝人相比,此「偶像」,非彼「偶像」。偉大的人物可以成為偶像,因為他們身上有讓人嘆服的特質;傳統的明星藝人,被粉絲奉為偶像,因為他們在追星、在崇拜。而對練習生而言,偶像,首先是一個職業、一份工作。去演出或者接通告的時候,他們會說,這是去上班,只是這份工作、這個身份的代名詞,恰好是「偶像」二字而已。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偶像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因為在這裡,藝人的出道主要靠養成,他並非天選之人,也可以不完美,甚至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從普通練習生,成長為出道藝人,這之間要承受巨大的磨練與壓力。這個過程就是要讓粉絲和觀眾看到的,也是他們樂於去買單的。從不完美,到一點一點向完美靠近的過程,其本質,是讓粉絲去接近他們,並且不斷共情、感同身受的過程。最終,「偶像」和堅定不移選擇這位「偶像」的粉絲,都將在漫長歲月的堅持與努力之中,獲得成長。 



沿著這個模式,UNIQ組合成員王一博,成為杜華選出來的第一個孩子。當時的王一博只有13歲,完全是個普通男孩。杜華讓他嘗試著跳了幾段舞,覺得身體協調性還不錯,人又乖巧,決定留下來。此後才是重頭戲:每天訓練14-16個小時;要接受唱跳、形體、禮儀、語言等各方面的培訓;要通過周考、月考、季度考核與半年考核;要在最終成團後,接受粉絲共情和人氣的考驗……像這樣,每一年,樂華娛樂要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十幾場素人海選,大浪淘沙,萬里挑一。




「整個練習生期間還要再淘汰20%-30%。培養一個團出來需要花三四年時間。這期間,如果有人不合適,我會直接和他們說。因為這是對彼此負責任,從對方角度,我也不希望他對自己進行無意義的消耗。」這樣的消耗成本有多大?「大概四五千萬,培養UNIQ出來差不多花掉這麼多。」在樂華,最小的孩子進來只有十歲,吃、喝、住、行,方方面面都由公司承擔,公司甚至會出錢送他們上國際學校,補足文化課這一環。培養練習生的杜華,與那些簽約成熟明星藝人的工作室相比,顯然承擔著更多壓力:其一是前期干燒錢,後期回報不可控;其二是面對一張張懷揣夢想的「白紙」,做任何決策,都變得極其謹慎又艱難,她不僅要對生意負責,還要對年輕人的人生負責。




但結果是好的。UNIQ、樂華七子NEXT、宇宙少女,以及還在系統培訓中的YHBOYS,不足十年時間,四個成功的偶像團體。樂華在偶像團體和粉絲經濟尚未成熟的中國大陸,交出了非常穩紮穩打的成績單。「因為《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關係,原本市場上只有幾十家公司做男團、女團,今年估計要有幾百家,甚至上千家。所以我常常開玩笑說,感覺大家要把它變成一個投機行為了。」杜華對此感到憂慮,她認為做這行要有敬畏之心,更需要一個高門檻的把控,和極強的專業度。




杜華在公司接受媒體採訪




嚮往的生活 




在物質生活方面,杜華沒有太多追求。在採訪中,她坦言,自己生活開銷不多,度假只選就近的地方,也從不買什麼名牌包包。但「偶像」之於杜華,仍意味著一種閃閃發亮的,嚮往的生活。 




杜華的老家在江西南昌,這裡曾是一千四百年前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所誇耀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但再往後的歲月里,這座老城似乎一直毫無野心地安居一隅,直到北京開通地鐵整整四十年之後,這座城市才迎來了第一條地鐵線路。兒時的杜華,一直期盼能到大城市去發展,這並非因為大城市更加富庶,而是因為在大城市,除了可以聽音樂卡帶,還可以看演唱會。沒錯,學生時代的杜華,也是追星小分隊的一員。 




上世紀90年代,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並稱香港四大天王,是火遍全國的偶像歌手;此外,還有台灣音樂組合小虎隊:霹靂虎吳奇隆、乖乖虎蘇有朋、小帥虎陳志朋……杜華對這些稱謂如數家珍。杜華的學習成績很好,但功課之餘,仍會花很多心血去手抄歌詞本,抄的最多的便是劉德華的歌。杜華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去現場看劉德華的演唱會,親口表達自己的欽佩之情。「因為劉德華人品好,又很努力。」 人品好,這也是杜華後來在選拔、培養偶像時最看重的一點。 




儘管當時沒什麼「出道」的概念,但杜華無意中讀到一篇文章,有了新發現:原來女神林青霞,起初也是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中學生。她是偶然在路邊行走,才被星探挖掘,得到出演電影《窗外》機會的。從那以後,南昌路最繁華的街道上就多了一個每天走來走去的少女,從初一走到初三,整整三年。可惜,並沒有星探來發掘她。「後來我覺得,很多東西都是命運中冥冥註定的。那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會從一個互聯網公司,然後開始創業做娛樂公司,做男團、女團……」儘管曲線救國,杜華還是實現了最初的少女夢。所以她說自己一直保持著一顆少女心,對這個行業充滿了激情,對她培養的藝人充滿了愛。





紅色高領上衣 1436 紅色連衣裙 Ports 1961 金色耳飾 Givenchy




至此,工作本身,也就成了杜華的生活方式。杜華認同自己是一個標準的事業女性,甚至是「女強人」。 她不怕被貼上這個標籤。問杜華,你和老公相比,誰更以事業為重?「是我」,杜華想都不想,回答很肯定。杜華的愛人孫一丁是瑞思學科英語的CEO,去年剛帶著公司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家事我們兩個都管,但他是做教育行業的,肯定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更在行些。」而相比之下,杜華是那種一旦停下來不工作,就會感到焦慮恐慌的人。




「因為創業是一場單程旅行,一旦開始,就沒有回頭路。起初虧了錢,你要想辦法賺錢,給員工發工資;後來賺了一百萬,你還要再想辦法把它變成一千萬。這不是利益驅動,而是你要對同事負責,對投資人負責,甚至要變得更有社會責任感。」杜華開始思考,她要把樂華變成什麼樣的公司,什麼是「 C-POP」,什麼是真正具有中國力量的新時代偶像。 




一直到現在,杜華的夢想仍然是藉由樂華,讓偶像的力量可以正確影響到年輕一代。就像鄧麗君之於父母、劉德華之於當初的自己那樣。如果問杜華,人生之中有哪一刻覺得自己是真的成功、倍感欣慰的?杜華想到的不是自己,反而是自己的藝人站在舞台上,閃閃發亮的瞬間。那時候她在台下,也跟著淚流滿面。




「就好像養了很多年的孩子,突然之間就有出息了。」說這話的杜華,眼神突然很溫柔,這是她堅強外殼之下,極為珍貴的動情時刻。




製作:陳藝清Yiqing Chen  


化妝、髮型:侯雨銘(MQ Studio) 


時裝助理:華梓佑、肖遙  


影棚提供:ASTUDI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OGUE 的精彩文章:

如果秋冬只能穿一雙靴子 我選這雙最顯瘦的
羽絨服不知道怎麼買?這是最美的30件

TAG:VOG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