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勝利後,八路軍千方百計留下這個日本人,後來功勞極大

抗戰勝利後,八路軍千方百計留下這個日本人,後來功勞極大

原標題:抗戰勝利後,八路軍千方百計留下這個日本人,後來功勞極大


1945年,中國雖然取得了抗戰的最終勝利,但是我們兵種單一、裝備落後的現狀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改觀。


在這種一窮二白的條件下,軍隊建設如何入手,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大難題。而其中最叫人頭疼的,當屬空軍部隊的建設。


關於空軍建設的難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缺設備,畢竟國內當時還不具有完全地自主研發和生產飛機的能力,要想建立空軍部隊,那就得自掏腰包去國外買;二是缺人才,開飛機可是個相當的技術活兒,沒有專門的培訓和高素質的人才來指導,指望無師自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相比之下,前一個難題至少花錢還是能解決的,第二個就麻煩了,國內這類人才極其缺乏,而國外呢,哪個國家會放任技術型作戰人才外流?


然而,就是在這樣極端的困境下,以東北航校為代表的中國空軍部隊卻迅速發展,成功彌補了中國軍隊在空中作戰力量上的不足。究其原因,除了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以外,不少日籍原空軍將領的加入,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林彌一郎。



林彌一郎,1911年生於日本大阪,1932年入伍後,逐漸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飛行員,在侵華時期,還曾與陳納德的飛虎隊較量過好幾次,勝多敗少。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時,林彌一郎時任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團飛行支隊支隊長,他並沒有像大部分日軍那樣放下武器等待投降,而是帶著自己麾下的幾百號人提前開溜了。按照他的想法,找一條隱蔽的航線開著飛機直奔日本,不但不用投降,連審判都躲過去了。


只不過,他這些小心眼兒,終究沒能幫他逃出生天,在蘇聯空軍的幫助下,林彌一郎等人落入了我軍之手。

在了解到林彌一郎在空軍方面的才華後,八路軍很快制定了將其收為己用的政策,曾克林親自出馬加以慰問,反覆強調八路軍優待俘虜的政策,並承諾在戰後會將他們安全遣返回國。



(圖:曾克林)


就這樣,林彌一郎當了一個多月的俘虜之後,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說:「過去日本侵略中國,真是罪過,現在你們這樣厚待我,真是受之有愧。」到最後,林彌一郎等人甚至不好意思在八路軍這裡「混吃混喝」,主動提出要幫老鄉們干點雜活回報一下。


眼看著時機已經成熟,以曾克林為代表的八路軍瀋陽司令部也不再賣關子了,開門見山地提出了對林彌一郎等人的邀請——幫助中國建設空軍部隊。

當然,軍隊建設不是兒戲,不能說干就干,在經過反覆考慮之後,林彌一郎等人同意作為外籍技術飛行員參與進來,而且提前約法三章,包括必須服從飛行教官命令,將他們與中國士兵平等對待等等。總而言之一句話:既然你用我,那就得信我!



(圖:右為林彌一郎)


有趣的是,為了考驗八路軍的誠心,林彌一郎在會上竟然還提出想要東北軍區司令部參謀長伍修權隨身配備的那把勃朗寧手槍。雖然他的本意只是想試探一下,但伍修權不僅毫不猶豫地送給了他,而且告訴了他那把槍的歷史,這把槍從伍修權長征那會兒就跟著他,十年來從未離身,名副其實的心肝寶貝。這樣一來,林彌一郎也徹底放心了。

後來還有一個小插曲,1946年2月3日,在遼寧通化(今屬吉林省),有一萬多名原日本軍人發生暴 動,史稱「通化事件」。當時,林彌一郎雖然沒有參加,但他的幾個部下參加了,因此林彌一郎也受到了牽連,甚至連中央都驚動了,三次要求處決林彌一郎,但有人作保,三次都把他救了下來。


自那之後,林彌一郎等一批日籍飛行技術員全心投入到中國空軍部隊的建設中去,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東北航空總隊已經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被譽為「空軍搖籃」的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也建立起來,林彌一郎擔任主任教官,像後來的空軍司令王海、空軍副司令張積慧等人,都曾是他的學生。


歷史客棧作者:水木


有趣味、有思維、有品位的「三味」歷史,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ashaohua1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他是蔣介石在日本的師傅,頂級天才,行事驚世駭俗
兄弟三人參加紅軍後,杳無音訊,再見面時都成了開國少將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