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清朝士兵身上有的寫「兵」字,有的寫「勇」字,哪個更能打?

清朝士兵身上有的寫「兵」字,有的寫「勇」字,哪個更能打?

(文/胡小刀)清朝普通士兵最大的特色或者說人們最容易記住的就是他們胸前有一個圓圓的布,上面要麼寫「兵」字,要麼寫「勇」字。明明是共同為清朝效力,為什麼兩者之間會用不同的字來區分呢?

首先來看看胸前貼「兵」字的士兵,這些人實際上是清朝的正規部隊,類似於現代的職業軍人,他們的軍事水平和職業素養要相對較高。是皇帝比較器重的部隊,也是清朝最重要的軍事力量。

「兵」由八旗軍和綠營兵組成。八旗兵是滿族人組成的軍隊,一般駐守京師附近,負責守衛京城和皇帝。而綠營兵是漢人組成的軍隊,平時駐紮在全國各軍事重地,是清朝軍隊的主要組成部分。當然,八旗軍作為滿族人,待遇和俸祿要比綠營兵高得多。

而在胸前貼「勇」字的一般指鄉勇,可以把他們理解為清代「民兵」。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組織的地方武裝準確的說就是勇,比如曾國藩的「湘勇」。他們不屬於國家正式編製,而是地方編製,在戰爭結束後就會解散,直到曾國藩時期,「勇」才迎來了春天,成為清朝主力。

除此之外,還有胸前貼「卒」「捕」「牢」的,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不屬於軍隊,而是在衙門裡工作。類似於現代的警察,負責駐守縣衙,民事糾紛等。通過這些字來分辨他們不同的職能,也是非常聰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視界 的精彩文章:

全球軍火商見到這國都合不攏嘴:想買啥就買啥,決不帶砍價的
為何二戰時美軍戰艦要實行燈火管制?經驗都是鮮血換來的!

TAG:航空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