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陸岷峰:2019年互聯網金融市場走勢六大判斷

陸岷峰:2019年互聯網金融市場走勢六大判斷

來源:零壹財經

作者:陸岷峰,現任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

自2016年4月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以來,互聯網金融市場規範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互聯網金融在過去發展過程中確實產生過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正是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中所付出的學費,互聯網金融已經從無人管、無人愛的「野孩子」正向有規矩、有目標、有定位的「好學生」轉變,互聯網金融本身並無社會屬性,是同時具有促進經濟發展和反作用於經濟秩序兩面性的金融工具,要扶優限劣,消除其負面影響的一面其行為必須全部納入到金融監管的籠子中,在互聯網金融江湖上,只有主動擁抱監管、強化自我監管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才有希望、有前途、有生命力。2019年,互聯網金融合規者才能主沉浮:

(一)網貸行業風險將繼續有序釋放。當前,隨著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網貸行業的風險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截至2018年11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數量下降至1181家,已經連續有4個月沒有新平台上線,累計停業及問題平台達到5245家,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合計待還本金總量為8111.94億元,實現了機構、待收餘額雙雙大幅度下降。雖然P2P網貸平台只有1000多家,但是網貸行業的風險仍舊沒有得到徹底釋放,主要表現為約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存量平台銀行存管並未成功實現白名單銀行存管並全量上線,存量待收資產質量風險還沒有全面出清,少數頭部平台仍然保持待收餘額持續增長,互聯網金融整治工作仍然在路上。

在防範與化解網貸行業風險方式上,「爆雷」是網貸風險暴露最極端最無柰的方式,對社會各方面影響與傷害也最大,而當前選擇的「慢跑氣式」的持續降餘額、降投資者人數、降門店機構等風險釋放方式,以時間換空間,也許更有利於投資人權益保護和社會穩定。2019年,隨著網貸行業的監管制度不斷規範、監管導向不斷明確、投資人素質不斷提高,特別是銀行存管白名單的公布,投資人會用腳投票,合規平台將逐步得到青睞,違規平台逐步出清市場,網貸行業逐步走向復甦,網貸行業在有序釋放風險的同時會得到修復性發展。

(二)互聯網小貸將迎來發展春天。截至2018年11月末,全國批准的互聯網小貸公司約300家左右,已完成工商註冊的有279家,各地金融辦批複和過了公示期的共21家。2017年11月21日全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地下發特急文件《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互聯網小額貸款新機構暫時冷凍,存量互聯網小貸公司經歷一年多的整頓後日趨走向規範。

同時,隨著《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出籠以及各地陸續發布地方性網路小貸業務監管指引,為互聯網小貸發展提供政策依據和成長空間,尤為重要的是當前民營企業發展的融資困境,各級政府各個部門都陸續出台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解決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僅僅靠傳統金融機構的支持遠遠不夠,還必須依賴場外資金的進入,依賴新型金融機構的介入、依賴與小微企業資金需求小額、分散、快捷特徵相耦合的互聯網金融的服務。

而有場景、有技術、有風控、有資金的互聯網小貸將歷史地成為紓困民營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可以預計,2019年互聯網小貸在規範管理的基礎,將成為傳統金融機構之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其行業將會迎來健康、快速發展的春天。

(三)第三方支付渠道化特徵將更加明顯。近幾年,第三方支付監管越來越規範,特別在制度化建設方面取得矚目的成就。先後出台了《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規範支付創新業務通知》、《關於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等規範制度,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金流向全部納入監管。同時,未來代收付業務被嚴格管制,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自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這也意味著第三方支付機構必須把指令原封不動地交給銀行,第三方支付「躺著掙利息」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支付機構將完全成為傳遞指令的通道,其小額支付、便利、純渠道化特徵將會更加明顯。

(四)傳統金融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主體地位將凸顯。互聯網金融在發展初期舞台上,草根性十足,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機構金融化明顯,而傳統金融機構的參與度與其所處的金融地位不太相稱。那是因為互聯網金融發展還是沒有發生質的變化,當時雖然有重視技術對金融發展的支撐作用,但當是還處於替代人工操作的初級階段,且科技的運用場景並不具備。

當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及物聯網的運用既有技術支撐、又有運用場景,互聯網金融在降低企業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加強風險控制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時,傳統金融機構快速佔領了互聯網金融高地,將金融科技基因完全植入到金融的所有流程當中。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機構強調開放,跨界融合,紛紛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比如江蘇銀行在2015年推出針對小微企業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稅e融」,憑藉大數據風控,實現自動審批、全線上化申請,截至2018年上半年累計放款超過300億元。南京銀行在2016年推出的針對個人純信用消費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南京e貸」。建設銀行更是全資成立一家人員隊伍達3000人的金融科技公司,專門發展金融科技,為建設銀行集團及所屬的子公司提供服務。招商銀行、包商銀行等都陸續推出自己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傳統金融更加強調開放共享,尤其是銀行與銀行之間、銀行與非銀金融機構甚至與跨界企業間的數據共享與場景融合,將開放銀行作為下一步發展戰略方向。因此,傳統金融機構將是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最大的金融科技產品運營商,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江湖傳統金融機構掌門地位已經確立且不可動搖。

(五)科技公司去金融化將是大勢所趨。科技改變了金融發展中存在的若干痛點,科技讓金融更簡單,科技金融化一度成為推動傳統金融創新、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驅動力。但事實也證明,金融不納入監管所帶來的問題也會十分嚴重,如基於金融科技的「校園貸」「現金貸」等確實給社會帶來了很多問題。是金融就要持牌經營,是金融就要納入監管,專業人做專業事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公認。在新的監管理念指引下,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機構開啟了「去金融化」的轉型之路,即將金融業務交給專業的金融機構運作,轉型給合作機構做科技輸出。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紛紛去金融化,比如京東金融已經將其官微、自媒體賬號全部更名為「京東數科」,成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此外,螞蟻金服、百度、樂信等互聯網巨頭明確表態去金融化。另外一方面,金融機構紛紛設立金融科技公司作為子公司,比如建設銀行、浦發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設立金融科技公司或發起成立「科技合作共同體」,對外輸出技術。金融與科技兩大生態系統按各自的規律生存與發展。

(六)互聯網金融的外延將進一步擴展,內涵將更加豐富。在早期,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更多被認為是兩種不同金融屬性,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而存在,但是隨著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各類場景的有效應用,互聯網金融已經滲透到金融業的方方面面當中,金融服務實體的流程得到優化、效率得到提高、成本得到降低,互聯網金融的外延在不斷擴展,內涵也更加豐富,在互聯網金融江湖上,無論是改稱為金融科技,還是其他的稱謂,互聯網金融的思維、技術在金融發展中已經不可或缺,其作用越來越大,只不過可能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2019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還會面臨各種各樣新困難、新問題,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制度越來越規範,監管科技的充分運用、監管體系越來越完善,特別是地方金融監督機構的掛牌成立,地方金融監管隊伍素質不斷提高,互聯網金融在規範的發展的道路上將加快向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零壹新金融日報:6家銀行被罰1.56億元;ofo遭9家公司起訴
輕型化運營能力的較量:28家上市銀行非利息收入佔比排名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