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一台電視看客廳生活的演變史

從一台電視看客廳生活的演變史

時代變遷、需求升級,

電視改變我們的客廳生活

1958年3月,中國第一台國產黑白電視誕生。時隔數年,1970年12月,第一台彩色電視誕生。電視的出現,填補了國內產業的空白,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一次次聚集在電視前爭搶遙控器,追看萬人空巷的熱播劇,熬夜為奧運選手加油,每晚收看新聞和天氣消息……可以說,我們的客廳生活,是以電視為中心展開的。

12月14日,2018小米營銷首場OTT資源推介會在上海舉行。小米在會上分享了OTT市場的最新行業動態,更探討了,客廳、電視、用戶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何演變,以及小米OTT如何面對今天的商業化格局。

小米公司廣告銷售部總經理陳高銘

60年來,國人可能無法想像今天的變化。以前我們在用電視看世界,而今天,世界也在透過電視看我們。小米公司OTT總經理尹體華感嘆道,「小米電視在客廳里就像一件藝術品,給予大家太多的驚喜!」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ES展上,只有4.9mm厚的小米電視4艷驚四座,並獲得德國2017紅點獎。

小米公司OTT總經理尹體華

小米電視產品獲獎遠不止紅點獎

在今天的小米電視上,除了收看節目,我們還可以打遊戲、聽音樂、購物、K歌、健身、學習等,甚至遙控家中的智能硬體,用人工智慧把這一切變成一句話的事兒。

技術在進步,電視也在演變,隨之而來的是節目內容的豐富,以及電視廣告的繁榮,這些都在悄然改變用戶的生活。作為家庭場景中最重要的媒介,每次電視的進化,都將帶來客廳生活的革變。

普及時代,最大的改變是從無到有

1985年,一台14英寸國產彩色電視機零售價為998元,同年全國職工的月平均工資僅為96元,那時候,一年收入相當於一台電視。而今天,據統計局數據,2018年Q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781元,在雙十二期間,一台32寸的小米電視4A僅需要799元。

影音時代,變得是設備,不變的是趣味

錄像機、遊戲機、VCD、DVD、組合音響等,影音設備成為當時客廳娛樂的時尚。對於今天來說,這些硬體彷彿已成過去時。有趣的是,用戶對於影音娛樂的需求並未消失,當年那些串聯數個設備才能實現的功能,如今有一台電視就夠了。

換屏時代,客廳變大了,電視也薄了

據統計,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0.8平方米,相比2002年數據(約21平米)幾乎增加一倍。伴隨室內空間的增長,電視的尺寸也不斷升級。而在顯像管時代之後,隨著背投、液晶、等離子、LED等技術不斷迭代,電視尺寸不僅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薄了。

OTT時代,AI技術賦能電視

相比當年新聞、天氣預報、電視劇的收視路徑,今天的節目多到看不完,想必在4k高清大屏前收看綜藝、影視劇,是每個身處客廳的人最爽的愛好。為了解決用戶挑選內容這一痛點,小米電視基於MIUI系統開發PatchWall,用人工智慧技術為用戶推薦內容,並賦能遙控器,讓搜索變成一句話的事。

智能時代,從精神到物質的需求改變

智能技術的發展為電視不斷賦能,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收視習慣,更增加了電視作為客廳中樞的能力,重構了電視與客廳的關係。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硬體進入客廳,電視所滿足的不僅是我們的精神需求,而是掌控智慧家庭萬物互聯的物質需求。

隨著AI、雲計算、5G等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及IoT設備的不斷增量,我們彷彿可以窺探明天客廳生活長啥樣。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洞悉電視與客廳的發展過程?今天的OTT價值幾何?

CSM媒介研究副總經理肖建兵

設備增量、覆蓋近半,

OTT客廳的潛能瀕臨爆發

今天,OTT的發展異常迅猛,同時,我們也從數據中看到了家庭單位向大屏數字化的遷移。

今天,我們討論的OTT電視已成為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根據CSM媒介研究2017年CSM52城市基礎研究表明,OTT家庭覆蓋約為四成。

為什麼要投OTT?

陳高銘用四個關鍵詞總結了今天的OTT廣告市場,「用戶遷徙、超越傳統、獨佔用戶、新興市場」。更重要的是,「我們面對的不是個人終端,而是一個以家庭為單位的客廳市場。」

據奧維雲網數據統計,與其他品牌相比,小米電視用戶品牌忠誠度較為領先。數據顯示,小米OTT用戶有較強的投資理念,並且擁有汽車、出遊、購置房產等家庭需求;此外,兩人及以上觀看比例佔比八成,三人及以上收視超五成,可以看出,小米電視不僅覆蓋消費力較高的人群,更是共同收視的家庭人群。

為什麼要投小米OTT?

高品質、用戶優、觸達高

陳高銘表示,「為什麼要投小米的OTT?原因有三:高品質、用戶優、觸達高。」

因海量的內容和高品質的產品表現,小米電視今年在全球市場表現優異。更重要的是,OTT已經成為家庭互聯網的中樞。背後的人群不是個體,而是一個家庭的全場景。

在家庭場景下的用戶,需求是碎片化的,需要有較高的信息整合能力,來保證較高的觸達效率。

小米OTT是唯一打通系統層、平台層、內容層的廣告平台。從開機廣告、高清畫報等強曝光形式;到平台層桌面、PatchWall、頻道的寬廣渠道;再到內容層強勢IP、定製劇場、定製頻道的高交互資源,在媒介深度上挖掘觸點,幫助品牌與用戶持續溝通。

那麼問題來了,在海量信息里,如何去選擇自己的營銷方案呢?怎樣投小米OTT?「面對海量需求,我們有標準的解決方法和創新的解決方式。」

例如小米OTT的開機廣告,可謂流量的最佳入口,可以達到做直觀的觸達效果,不僅用戶的接受度高,而且效果提升明顯高於同類智能電視媒體。

此外還有視頻浮窗、高清畫報,具有較高的廣告展示效果和記憶度。而更加讓人期待的是一些創新的廣告形式,例如霸屏,BIGDAY,定向觸達,AI PUSH,以及多種組合,「正是這些獨門秘籍,讓我小米OTT實現了特有的差異化。」

陳高銘還介紹了2019年的重磅運營活動,其中包括「沙發電影節」,「步履不停」,「LuSir放映室」,這些新穎IP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偏好,定將成為內容為核心的流量陣地。

性價比領跑、真實流量,

小米OTT提升價值評估

今天,OTT已經成為廣告主的必爭之地,但另一方面,對於OTT的價值評估一直有所顧忌。CSM媒介研究副總經理肖建兵認為,「從廣告規模來看,OTT雖然不停增長,卻遠不及傳統電視廣告的總量。究其原因,廣告主一方面高度認可OTT廣告的價值,另一方面無法通過客觀的體系來預期投放效果,是目前的主要痛點。」

隨後,他進一步闡釋了擺在廣告主面前的具體難題,具體分為4點。

1、傳統收視評估體系與大屏點播體系的矛盾

傳統的電視收視調查主要集中在直播頻道收視,OTT內容的點播被放入Others

2、OTT媒體方數據難以直接用於客觀評估

OTT內容平台詳盡的收視數據掌握在各媒體方手中,缺乏科學公正的提煉與評估

3、廣告加碼監測無法準確評估內容平台價值

來自互聯網數字媒體的加碼監測局限於OTT廣告,無法客觀評價OTT內容平台的真實影響力

4、需要精準TA還原大屏多人收視場景

電視大屏是家庭環境內共享收視與互動的重要平台,需要精準的TA數據支持廣告投放

痛點擺在眼前,解決方案是什麼?陳高銘認為,應該綜合來看此問題。首先,小米OTT有優質的內容與廣告形式,為品牌提供多種的投放可能性。另一方面,小米OTT的性價比優勢明顯,其獨佔性、豐富性、以及人群優勢,會產生更高的記憶度。

當然,為了從根源廣告主的顧慮, 小米營銷與CSM媒介研究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展小米智能電視終端觀眾收視行為全景式研究。

小米電視將加入智能電視大數據聯盟,雙方共同發展UID認證工作,促進OTT廣告真實高效投放。基於UID的OTT廣告生態系統,可實現廣告監測、優化、真實認證、投放管理,以及支持行業各方數據系統基於UID發展與升級,以幫助廣告主實現真實高效的投放。

小米電視·CSM媒介研究達成戰略合作

最後

隨著OTT電視不斷增量,以及AI、雲計算、5G技術的不斷革新,客廳將成為用戶的重要場景。2019年,隨著家庭用戶向數字化大屏進一步遷徙,OTT的風口將更加明顯,搶佔客廳將成為品牌的重中之重。

本文由Morketing整理髮布

申請轉載請在文末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rketing 的精彩文章:

WPP「重寫戰略」

TAG:Morke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