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明上河圖裡面的小秘密:放大3.14倍後發現,就藏在眼橋之中

清明上河圖裡面的小秘密:放大3.14倍後發現,就藏在眼橋之中

文|孟浪

清明上河圖裡面的小秘密:放大3.14倍後發現,就藏在眼橋之中

說到清明上河圖打擊都不陌生,這幅畫是一幅名畫,在我國歷史上佔有很大的地位,它位列十大名畫,記載了當時古代開封城人們的市井生活,這裡面的角色非常多,如果您仔細的瞧還會發現他們每個人的神態動作都很有特色,十分有趣。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隱藏在它裡面的一個小秘密。有人放大了3.14倍後才發現。

說到這幅畫除了原版之外,其實在不同朝代還有數十個臨摹版本。原版現在藏於故宮,很久才會向世人展露一下,平時人們看到的其實是明朝畫師仇英畫的臨摹版在這幅畫的畫眼也就是這幅畫構圖的中心位置,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小橋橫跨汴河上。

這個小橋在原著作者張擇端的筆下是一盒木拱橋,但再後來的一些畫家臨摹版本中卻成了石拱橋。這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實這兩個橋無論從建築用料到製作手法都是不同的。為何原版是木橋到了後來卻變成石橋了呢?

原來呀,這其中還涉及到了一段我國的橋樑歷史。在《東京夢華錄》的記載中有提到這汴河從東到西一共有三十個橋在東水門外邊的虹橋都是用木頭搭建的,中間沒有承重的柱子全靠兩邊支持。橋上還塗有裝飾再遠處看橋就像一道彩虹橫跨在水面。

而且在畫中我們不難看出,這橋上還有小草屋,就連著下面的河道也很有人氣,這也側面說明了橋樑很堅固,一般只有石橋才會有如此出色的堅固性質,而且商戶也傾向於把自家的店面開在堅固的石橋上。但是當時作者的畫中確實是木頭橋。

這其中的道理和我們民間匠人離不開,我們古代的橋樑之前都是平橋,也就是橋面是平的下面會有柱子支撐著橋的重量,這樣雖然簡單但是只適用於河底比較淺的的地方,而且支撐的柱子還會影響到下面過往那個的船隻。

於是就有人思考能不能取消掉下面的柱子,經過多次實驗,山東青州的一位匠人便發明了一種新式的橋,也就是虹橋,這虹橋不用支柱優點很多,再後來就開始流傳起來,汴河上的就是根據這個原理造的,宋朝商業繁榮虹橋給水下的來往船隻帶來了很多便利。

但是後來由於少數民族的入侵,我國人民不斷向南搬遷,造橋的技術也就隨之消失了,但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的專家在浙閩終於找到了虹橋建造的技術,當地的居民一直使用虹橋,但由於歷經長久的時間這個技術也不斷改進,現在應用較多的廊橋就是虹橋的發展。

古老的技術在現代重新發揮光彩。古代的一些技藝即使放到現在也對我們很有幫助,我們要不斷發掘祖宗留給我們的科技知識與現代知識結合才能更好的傳承和發揚這些古老的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聞歷史文 的精彩文章:

1978年,武漢炸出超級大墓,出土文物,現代科技無法作出複製

TAG:趣聞歷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