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奸雄」曹操此話,足令古今中外的偽君子們汗顏

「奸雄」曹操此話,足令古今中外的偽君子們汗顏

原標題:「奸雄」曹操此話,足令古今中外的偽君子們汗顏


赤壁之戰,曹操擁有優勢兵力,卻敗給了在兵力上相對處於弱勢的劉備和孫權的聯軍。


由於在赤壁之戰中戰敗,東漢朝廷暗流涌動,特別是以荀彧為代表的士大夫們——他們一向主張恢復漢室,害怕曹操會像王莽篡漢一樣篡位——便趁機提出:曹操應該交出兵權,回到封地去。


面對這一疑慮和責難,曹操特意於建安十五年十二月發了一條朋友圈,下令說:


「孤始舉孝廉,自以本非岩穴如名之士,恐為世人之所凡愚,欲好作政教以立名譽,故在濟南,除殘去穢,平心選舉。以是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鄉里。時年紀尚少,乃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為二十年規,待天下清乃出仕耳。然不能得如意,征為典軍校尉,意遂更欲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使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在這段話里,曹操談到了自己的早年志向。

曹操坦言,自己不是能夠甘於隱居深山的隱士,又害怕被世人看作是一個平庸無能的人,所以在被推薦為孝廉後,就立志要好好處理政務,推行教化,以樹立名譽,所以在出任濟南相時,剷除殘暴邪惡勢力,公正地選拔人才。


正因為如此,當地的強門豪族都忌恨曹操。曹操害怕給家中招來災禍,就借口身體有病,辭官回到家鄉譙縣,並縣城以東五十里處修建書房,準備秋、夏兩季讀書,冬、春季兩季射獵,計劃這樣過二十年,等天下安定以後,再出來做官。


但曹操卻未能如願,不久就被朝廷徵召為典軍校尉。曹操於是改變了主意,想為國家討賊立功,讓自己離世之後,墓碑上可以題寫「漢朝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這就是曹操早年的志向。



看完這段話,令人不禁想起曹操幼年時的一段傳聞。曹操幼年時,有個善於算命的先生給曹操下了一句評語,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段傳聞不知真假,但我們看曹操自述的早年志向,他分明是想當個「治世之能臣」。那麼,曹操後來怎就成了「亂世之奸雄」呢?


是因為時勢所逼!


曹操在朋友圈的「貼文」中繼續說道:


「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後領兗州,破降黃巾三十萬眾;又討擊袁術,使窮沮而死;摧破袁紹,梟其二子;復定劉表,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東漢桓、靈之世,宦官干政與外戚干政層出不窮,令東漢朝堂烏煙瘴氣、百姓民不聊生,亦令東漢政權岌岌可危。

在此情況下,此前一直處於邊疆的將領董卓趁機進入朝堂中樞,以非常手段掌控了東漢政權。但董卓卻不是一位能夠治國安邦的人,在他的領導下,東漢朝廷更加混亂不堪,以致於天下諸侯紛紛起兵討伐。天下,進入了亂世。


曹操想當「治世之能臣」而不可得,便只能做「亂世之奸雄」了。在董卓亂政時,他也趁機起兵。討董聯盟解散後,曹操率部進入東郡。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連破兗州郡縣,兗州刺史劉岱戰死,鮑信等人於是迎曹操出任兗州牧。


這是曹操的第一個較大的根據地和成為「奸雄」的最初資本。


曹操成為兗州牧後,憑藉自己卓越的領導力和軍事才能,先是擊敗黃巾軍,迫使數十萬黃巾軍投降,接著又討伐袁術,使袁術走投無路,窮困而死,然後又分別擊敗呂布和袁紹等,並將呂布和袁紹的兩個兒子斬首示眾,再消滅劉表,統一了北方。

黃巾軍是農民起義軍,他們在無法生存下去的情況下奮起反抗,無可厚非。但由於農民起義軍本身的局限性,他們一旦得勢,自然就要稱王稱帝。


而袁術、袁紹、劉表等人,表面上雖是漢朝臣子,但實際上卻都有不臣之心。袁術在被曹操消滅之前,甚至還公開稱帝;劉表也在自己的轄區內使用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儀仗排場。


這些人,如果沒有曹操,還真不知道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因此,曹操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絕非誇大其辭!



曹操在擺出自己對漢朝廷的功勞後,緊接著便話鋒一轉,提到了人們的擔憂和責難,說:


「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恐妄相忖度,言有不遜之志,每用耿耿,故為諸君陳道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人看到我勢力強盛,又生性不信天命,可能就會胡亂猜測,說我有篡位的野心。每逢一想到這些,我就感到不安。所以我要向你們述說的這些話,這些話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曹操的「肺腑之言」是什麼呢?


除了上述談到的早年志向和對漢朝的功績外,最為關鍵且最有意思的是下面這句話。他說:


「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已離兵為人所禍,既為子孫計,又已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也!然兼封四縣,食戶三萬,何德堪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


在這段話中,曹操既談到了拒絕交出兵權,也談到了可以減少自己的封地。


當時,曹操的封地共有四個縣,享有收取三萬戶百姓租稅的權利。曹操在談話里表示,願意把陽夏縣、柘縣、苦縣三地的二萬戶封地歸還給國家,只享受武平的一萬戶百姓的租稅,姑且以此來減少天下人對他的誹謗議論和擔憂,同時也稍微減輕他的責任!


至於交出兵權,曹操則是態度鮮明地斷然拒絕了。他說,想要我就這樣放棄所統領的軍隊,交還給主管部門,回到我的封地武平侯國,實在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不肯交出兵權呢?


曹操說,因為我害怕自己一離開軍隊就會被人謀害,我不交出兵權,既是為我的子孫後代打算,也是因為我一失敗就會使國家危亡。所以,我不能為了追求虛名而遭受實際的災禍。


曹操的這個回答,坦白而直率,體現了他作為天下第一「奸雄」的特徵。看完這句話,不知古今中外有多少偽君子會感到臉紅和汗顏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的廉政建設,緣何施行不到兩年就半途而廢?
呂布準備送給袁術的女兒,是否是他與美女貂蟬所生?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