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翰林小講堂】講一個故事,學一個成語(八)

【翰林小講堂】講一個故事,學一個成語(八)

原標題:【翰林小講堂】講一個故事,學一個成語(八)



36

打草驚蛇


南唐時,當塗縣令王魯是個貪官。為了給他敲敲警鐘,人們聯名寫信,狀告他手下的一個主簿。告狀信上列舉的罪行,件件都與王魯這個縣令有牽連。心慌意亂的王魯,神差鬼使地在信上寫下了自己當時的真實思想:「你雖然打草,我已經驚蛇。」


【注釋】比喻自己的行為使對方有所察覺和防備。


37

黃粱一夢


從前,有個窮書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覺時,道士拿出一個枕頭交給他,說道:「你枕著這個枕頭睡一覺,就可以獲得你想要的生活。」這時,店主正在煮黃粱米飯,窮書生睡著後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生活得十分闊綽,官運亨通。最後夢見自己快要病死時,忽然驚醒。醒後,看見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邊,而店主的黃粱米飯還沒有煮熟。原來自己享受了幾十年的榮華富貴,不過是短暫的一夢而已。


【注釋】黃粱:黃小米,這裡指黃小米飯。比喻虛幻,一場空。也作「黃粱美夢」。


38


雞犬不寧

唐朝時,柳宗元勸說一個捕蛇者去種田,那人卻說:「種田,苛捐雜稅繁多,官吏逼債又凶,鬧得雞和狗都不得安寧。我干捕蛇這行當雖然有生命危險,但是也比種田要強。」柳宗元不由得感嘆道:「這樣殘酷地壓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還凶啊!」


【注釋】寧:安寧。形容侵擾得很厲害。


39


驕兵必敗


公元前65年,漢宣帝派軍攻打車師國,被匈奴所困。消息傳來,將軍趙充國認為,匈奴勢力微弱,可以此為由向他們發動進攻。御史魏相認為,自恃強大,對外炫耀武力,是驕兵,驕兵輕敵是一定要失敗的。漢宣帝聽從了魏相的勸諫,沒有出兵。

【注釋】比喻自以為強大而輕敵的軍隊,必定要打敗仗。


40


無能為力


春秋時,秦國和晉國要組成聯軍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訴他,有個叫燭之武的官員能夠勸說秦國退軍。國君立即召見了燭之武。燭之武對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就不如別人,現在年紀大了,就更沒有這個能力了。」

【注釋】多指沒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決某個問題。


(本文主要素材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林寫作 的精彩文章:

【翰林小講堂】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八)
【翰林小講堂】講一個故事,學一個成語(五)

TAG:翰林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