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德人稱「朱總司令」,革命火種瀕臨熄滅,他做什麼事保住了火種

朱德人稱「朱總司令」,革命火種瀕臨熄滅,他做什麼事保住了火種

朱德,朱總司令,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位列十大元帥首位。朱老總的一生都奉獻給國家的建設,奉獻給了自己熱衷的革命,更是奉獻給了自己心中的信仰。說到朱老總在軍中威望與歷史地位的確立,那是開始於南昌起義時期。後在起義軍瀕臨瓦解,革命的火種即將被撲滅的時候,他領導部隊做了這件事,保住了革命僅存的火種。那便是「贛南三整」,即為天心圩整頓、大余整編以及上堡整頓。

在南昌起義以後,部隊決定撤離南昌,南下進行土地革命。當時在朱德率領教育團作為先遣部隊,先行撤離。隨後在9月19日,起義軍在三河壩地區做了調整,周恩來等人帶領主力部隊奔赴潮汕,而朱德則率領餘下部隊留守山河壩,掩護主力。在三河壩戮戰幾日後,朱老總為了保存革命力量,選擇與主力回合。

然而當朱德抵達潮汕以後,才發現主力部隊在潮汕的作戰可以說是慘敗。此時的國民黨軍隊氣勢洶洶,勢有不把革命的火種撲滅不罷休的態勢。此時的起義軍也是人心惶惶,感覺沒有任何出路。此時的朱老總認為,既然能把大家帶出來,就有責任把革命的火種保留下來,隨後在陳毅等人的響應下,起義軍向贛南進軍,這便開始了「贛南三整」。

天心圩整頓,此次整頓解決的是部隊的思想問題,將革命的信念徹底鞏固。當時的起義軍部隊在行軍途中,遭遇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堵,而且還得時時防備地方武裝以及土匪的突襲,再加上糧食短缺,疾病橫生,導致大量的人選擇脫離隊伍,甚至連一些指揮員都選擇離開部隊。當10月抵達天心圩的時候,部隊的總人數不到700人。

在這危機關頭,朱老總挺身而出,在天心圩召開軍政大會,對部隊進行了一次整頓,引導士兵的革命心情,鼓勵士兵,為士兵增加革命的信心。朱老總的這種大無畏精神,似乎也在感染著每一位起義軍士兵。在朱老總的辛苦努力下,將局面穩固下來。

10月底,部隊抵達大余,當時的國民黨苦於各路軍閥的混戰,根本無暇顧及起義軍,朱老總、陳毅老總趁著這個空隙,再次對隊伍進行了一次整頓。如將部隊的黨員、團員的情況摸排清楚,組建健全的黨支部,並注重對基層連隊的建設,尤其是黨、團員的發展比例。

在加強黨的領導的同時,還對隊伍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整編。由於起義軍一路上征戰不休,損失較大,原先的建制已經非常不完善,朱老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此次大余整編,增強了黨對隊伍的絕對領導地位,最重要的是戰鬥力的加強。

後在11月初,朱老總等人率領部隊抵達上堡山區,這裡屬於國民黨勢力的薄弱區,地理位置較為偏僻,正是整訓的的絕佳時機。隨後朱老總等人便開始了整頓,對紀律、軍事戰術訓練等做了有條理的整頓。「贛南三整」後的軍隊,讓部隊的思想與組織更加完善與健全,讓整個部隊更加貼合實際,更重要的是讓革命的火種得以保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講堂 的精彩文章:

大唐第一功臣居功自傲,竟當眾毆打李世民堂弟,一次談話辭官回鄉
1942老蔣讓英國歸還香港,羅斯福曾敦促英國,但遭丘吉爾拒絕

TAG:麻辣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