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90%的父母有誤區|娃道·百家談

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90%的父母有誤區|娃道·百家談

原標題: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90%的父母有誤區|娃道·百家談


娃道·百家談 第28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教育、培養孩子是父母一生的重要課題。父母們陪伴孩子的時間和質量卻有待提升。忙碌工作無力陪伴,沉溺手機無心陪伴,父母到底該如何陪伴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該怎麼做?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界定,陪伴應該屬於細膩的情感需要範疇,生理和心理正處在成長階段的孩子最需要有質量的陪伴。


平時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家長有這樣一種苦惱:自己起早貪黑,含辛茹苦,衣食住行全方位地為孩子服務,為孩子操碎了心,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孩子認為這些是理所當然的。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苦惱,我認為是家長對孩子的付出中缺少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高質量的陪伴高質量的陪伴不僅是有形的陪同和守候,更是無形的精神激勵與思維共振。


對於陪伴,很多人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理解。每天按時接送孩子上下學、陪孩子一起做作業這種只能算是最低層次的陪伴。孩子需要的是生理、心理、精神、情感等多維度的有效陪伴。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這需要我們用心去鑽研。

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就會產生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輕則埋怨,重則打罵。事實上,我們的孩子絕大多數不是天才和神童,令人羨慕的天之驕子畢竟是鳳毛麟角。我們自身對教育、對學習、對孩子的期待,要有清晰而合理的認識。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教育似乎也駛上了高速發展的軌道。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孩子還在娘胎的時候就開始對孩子進行胎教,待到孩子出生以後,似乎就和各種紛繁複雜的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孩子學有餘力的情況下,依據孩子的意願和興趣,適當地對孩子進行一些特長教育是可以的,但如果一味跟風,違背孩子的意願,強迫孩子參加各類補習或培訓,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有不少家長甚至認為,把孩子送到補習班或培訓班之後,孩子的教育就沒自己的事了,這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調整目標,不斷修正自己的態度和方法。就像園丁栽花一樣,我們要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耐心陪同、精心守護、靜待花開。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說花了大量時間陪孩子做作業,可是孩子的作業習慣和學習成績依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家長在陪伴時自身的言行對孩子產生了負面影響。就拿陪孩子做作業來說,我曾經在班上做過一個調查,家長在陪孩子做作業時,80%以上的人有玩手機、打遊戲、聊天、吃零食等行為,這樣的陪伴非但沒有給孩子樹立起榜樣示範的作用,反而破壞了孩子正常的學習環境,自然不能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自始至終營造一種安靜、溫馨的學習環境,當孩子認真作業時,我們可以安靜地閱讀,當孩子遇到難題時,我們應該及時地點撥指導。正所謂「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當家長嚴格要求自己的時候,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行動上也會自覺仿效。



除了陪孩子做作業、吃飯等日常的陪護之外,陪伴的形式和角色應該是多元的。和孩子一起玩耍、運動、閱讀、旅遊、做公益等都應納入陪伴的範疇。在成人的視角里,孩子的世界很幼稚,所以平時鮮有興緻跟孩子一起玩耍。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平日在繁重的課業之外,很少有同伴共度閑暇時光,會產生一種與生俱來的孤獨感。家長不妨經常扮演孩子玩伴的角色,陪孩子一起玩一些他們喜歡的遊戲,這樣不僅能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還可以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從小培養規則意識,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去除惰性、依賴性等不良習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代社會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步調使得大多數人無暇讀書,安靜的閱讀似乎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孩子的閱讀如果缺少家長的陪伴與引領,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無論工作多麼繁忙,我們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父母的閱讀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在孩子面前饒有興趣地閱讀和漫不經心地玩手機,對孩子所產生的影響是不言自明的。此外,利用節假日等閑暇時光陪孩子旅行能開闊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閱歷。根據我的經驗,在臨行前我都會提前「備課」,對目的地的人文風俗、歷史典故等做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樣不僅能讓旅程變得輕鬆,更重要的是在旅程中能隨時幫助孩子答疑解惑。在陪孩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過程中,讓孩子了解眼前的世界,更知道詩和遠方,並對其充滿憧憬,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無比重要的。

在優質高效的陪伴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真正愛上學習,獲得身心的富足與寧靜。


前段時間有篇很受熱捧的文章叫做《謝謝你,願意做我的孩子》。正如文中所言,「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都是受益者,用心參與孩子成長的過程,孩子會感到靈魂的溫暖、個性的自由和人性的光明,我們自己的生命也會變得愈發美妙而多元,這應該就是一種互相滋養、互相成全吧!

作者:章智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教育人 的精彩文章:

TAG:最美教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