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鄰國在中國領土打仗百姓深受其難,慈禧發話:都是友邦保持中立

兩鄰國在中國領土打仗百姓深受其難,慈禧發話:都是友邦保持中立

甲午戰爭戰敗後,大清被逼到了懸崖邊上,進一步喪事了主權和領土完整,兩億兩白銀的賠款更是讓清政府陷入窘境,半封建半殖民程度也隨之加深。可以說,甲午一戰給中國帶來了無窮的苦難。

兩鄰國在中國領土打仗百姓深受其難,慈禧發話:都是友邦保持中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雖然甲午戰爭中日本是戰勝國,但他僅僅是戰勝了大清,其地位也不過是是亞洲第一而已,和歐洲強國的實力相差還很大,怎麼說也談不上是「列強」。就在《馬關條約》簽訂的當天,俄國人就首先發難,以維護大清的名義抗議日本割占遼東半島。

隨後,法國、德國迅速加入抗議行列,聲討日本。為此,日本不得不作出讓步,以三千萬兩白銀的價格讓清政府贖回,因此清政府為這場戰爭直接買單的總價為兩億三千萬兩白銀(不包含利息)。可想而知,在歐洲列強面前,當時的日本也不過是刀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日本到嘴的肥鴨因俄、法、德三國的干涉就這樣飛了,這個打擊對於日本來說是巨大的也是恥辱的,他們意識到自己還只是亞洲強國,而在國際上還不被認可。自甲午戰爭後,日本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要報這一箭之仇。此後十年,日本大力發展經濟和軍事,並通過一項陸海軍軍備計劃和鐵路建設計劃,總投資大約5億多日元。

兩鄰國在中國領土打仗百姓深受其難,慈禧發話:都是友邦保持中立

這項計劃在1900年至1901年基本完成,也標誌著對俄國作戰已經基本準備完畢。而此時的俄國在西伯利亞的鐵路建設計劃尚未完成,對於日本來說,這是發動戰爭的最佳機會,因此,著名的「日俄之戰」即將拉開序幕。

日俄兩國都把目光描向了中國的東北,這也是和當時他們兩國的實際情況有必然聯繫的。俄國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就派出了十幾萬軍隊侵佔我國東北,並於1901年提出約款十二條,規定俄國有駐兵東北「保護」鐵路的權利,而中國卻不能在東北駐軍,不得運入兵器,不能修建鐵路等,實際上是想全面侵奪了中國東北的主權。在民眾的抗議下,清政府拒絕在約款上簽字。

兩鄰國在中國領土打仗百姓深受其難,慈禧發話:都是友邦保持中立

1902年中俄簽訂《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規定俄軍分三期在十八個月內撤走,但直到1903年春撤軍時間到期時,俄國不但沒有撤軍反而向東北增兵,並向中國政府提出由俄國獨佔東北等七項無理要求,此舉顯然是要將東北從中國分割出去。

對於日本來說,東北的局勢和他們息息相關,他們甚至比中國還著急上火。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日本的戰略目標首先是吞併朝鮮,然後侵佔中國東北,並以此為基地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達到稱霸亞洲的目的。但被俄國這麼一攪和,整個計劃都將被打亂,並很可能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在東北要受俄國勢力的牽制。

如此一來,俄國獨佔東北的計劃與日本奪取東北的戰略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加上日本經過幾年的積極準備,自認實力大增,決定於老毛子當面鑼對面鼓幹上一場,爭奪中國東北。但開戰之前,日俄兩國還是走了外交途徑,從1903年8月開始,兩國舉行過多次的談判,但一直未達成分贓協議,在談判的額同時,兩國都意識到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兩鄰國在中國領土打仗百姓深受其難,慈禧發話:都是友邦保持中立

1904年2月6日,日本率先開戰,對中國旅順口的俄國艦隊發起攻擊,日俄戰爭實際爆發,10日,俄國宣戰。值得提出的是,日俄兩國在中國東北打仗,百姓深受戰爭的荼毒,而他們卻把大清晾在一邊,這說起來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那麼大清朝的態度是什麼樣的呢?原本這場戰爭都是為了侵奪東北,難道就不該發表一點不同意見嗎?意見肯定是有的,想要他們不打這絕無可能,因此清政府在日俄宣戰的兩天後,即12日宣布了一個聲明,即保持中立,甚至還說「彼此均系友邦」。其實清政府的表態就是慈禧的表態。

兩鄰國在中國領土打仗百姓深受其難,慈禧發話:都是友邦保持中立

日俄戰爭最終的戰勝國是日本,也使他躋身世界強國之列。與此同時,日本在東北的軍事力量急劇膨脹,為日後侵華戰爭做好了鋪墊。正因為日本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嘗到了甜頭,日本在二戰時才敢於挑戰美國,偷襲珍珠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北洋集團元老,雖被袁世凱視為心腹,但到死都忠於大清
此人是曾國藩女婿,功成名就後定下家訓:後輩寧可討飯不可為官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