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一個人活在什麼境界,用莊子的3個標準,一眼就能看出來

一個人活在什麼境界,用莊子的3個標準,一眼就能看出來

古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之所以難,是因為停留在「智」的層面,一個人的心智是很複雜的。相對而言,一個人的境界,則超越了「智」,達到「靈」的層面,反而容易看出來。

我們常說,某個人的境界很高。怎麼看呢?一個人活在什麼境界,用莊子的3個標準「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一眼就能看出來。

一、忘形的境界

儒家聖賢之一,曾子,就是達到忘形境界的典型代表。

《莊子·讓王》中描寫曾子住在衛國時,衣服樸素不裝飾,面色浮腫,手和腳都磨出很厚的繭,可以三天不生火做飯,十年不添置新衣服,戴的帽子上面的帽帶都拉斷了,衣服捉襟見肘,穿的鞋子還露出後腳跟。

曾子雖然一副粗陋的外形,但他唱起《商頌》,聲音回蕩在天地之間,好像金石樂器奏出來的一樣清脆響亮、悅耳動聽。天子不能使他做臣子,諸侯不能和他交朋友。

莊子說「養志者忘形」,曾子已經達到了忘形的境界。

二、忘利的境界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求利,是芸芸眾生的日常,也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因為沒有利,就無法維持生存。如果一個人的目標,僅僅是為了利,過度追逐物質,忽略精神的層面,那麼這樣的人就是沒境界的,吃喝拉撒睡,活著而已。

忘利的境界,比忘形的境界,更高一層。所謂,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利,仍然是吸引和操控一個人的重要手段。人與人之間最大的爭分,是利。有利可圖的事情,大家才會去做。

但是,達到忘利境界的人,仍然有。前段時間,就有新聞說某位老人,退休後仍然每天去撿垃圾,換來的錢用來資助貧困學生。這位老人經常去圖書館看書報,一個撿垃圾的人經常去看書,引起別人的好奇,深入探究,老人做的好事才曝光出來。要是沒曝光,老人就一輩子默默無聞地奉獻,無人知曉。真正達到忘利境界的人,總是默默無聞,通常那些用捐贈作秀的人,會大張旗鼓,生怕別人不知,求得某種關注和安慰。

三、忘我(心)的境界

「致道者忘心矣」,那些修行悟道的人,已經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老子在《道德經》中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小小的自我心,這個自我,是區別人與人不同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自我的作用,可以保護自己。比如,別人用惡毒語言攻擊你,你的自我就會立即反應,或憤怒反擊,或自我保護而逃離。

自我,像一道高大的圍牆,保護自己的同時,也限制自己。受自我的限制,人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猶如井底之蛙,只能看到抬頭一小片天。所以,那些修行求道的人,要做的一個重要突破,就是打破自我。只有打破自我,跳出自我的局限,才能天、地、人感應合一。

但是,打破自我,對沒有修行力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危險的舉措。功力深厚的修行人,可以凝聚精氣神,成為一團氣;而沒有修行力的人,無法凝神聚氣,氣是散渙的。自我,就像一隻氣球,氣散渙的人,可以藉助氣球,穩住一團氣,人活著就靠這團氣;而修行力強的人,已經凝聚成團,不需要藉助氣球,依然能保持一團氣。

打破自我,又能維持住氣不散的人,為修行的最高境界;普通人,沒有功力,打破了自我,氣就會散,意識無法集中,會精神崩潰或分裂。那普通人該如何提升呢?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從控制自己的脾氣、情緒開始,增強自己的意志力,能忍,能戒,能舍,慢慢地,就能拔去小我,心如如不動,為靠近道矣。

以上就是莊子提出來的,從凡人到聖人,從低到高的忘形、忘利、忘心的三層修行境界,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大家可以從中對照自身,得到一些啟發,悟到一些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文化傳承者 的精彩文章:

沒腦子的善良,不僅害人更加傷己
進入12月後,這些屬相最有發財的命!一定要把握好

TAG:古文化傳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