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拜關公不只為求財,你更該知道背後的文化內涵

拜關公不只為求財,你更該知道背後的文化內涵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關羽歷史上確有其人。史料記載,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解州)人。原本是三國時期蜀國劉備手下的一員戰將,公元219年,蜀國與東吳交戰,蜀將關羽戰敗被俘,因拒絕投降而被殺。關羽生前忠君重義,以忠勇後世留名。民間對關羽的供奉崇拜始於南北朝的梁、陳時期。北宋之後,關羽被推上了精忠貫日、義氣參天的神台。明朝羅貫中《三國演義》成書之前,關羽已經成為華夏大地家喻戶曉的神明。關羽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捉放曹、走麥城的傳說故事,在華夏大地上可謂耳熟能詳,幾乎盡人皆知。上至豪門貴胄,下至普通的黎民百姓,許多人都是關雲長的粉絲擁躉。

在普通百姓心目中,關羽集仁、義、禮、智、信於一身,可以稱得上是完美人格的象徵。千里尋兄謂之仁、華陽放曹謂之義、保嫂秉燭謂之禮、夜讀春秋謂之智、單刀赴會謂之信。關羽的人格魅力和完美形象,緊緊扣住了人們的心弦。關帝崇拜,代表了古代國人的價值取向。在很長的時間裡,關羽成了道義的符號,成了國人的精神寄託。上至皇王、下至百姓,皆對關羽推崇備至。北宋時期,關羽被朝廷冊封為崇惠公、昭烈武安王、崇真君;明朝萬曆皇帝加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至尊關聖帝君;清朝順治皇帝給關羽的封號是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贊育德關聖大帝。

中華文化的根底在道教。中國傳統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可避免地會打上道教思想的烙印。道家認為,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因而,關帝信仰文化自然而然地會融入到道教的禮儀教化之中。歷史上,道教對民間關帝信仰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道教尊關羽為關聖帝君。以忠義起家,關羽由侯而王、由王而帝逐步成為扶正壓邪、護佑眾生的神仙,從而接受萬千信眾的頂禮膜拜,這其中蘊含的正是道教倡導的為人處世、修真成仙的道理。

關羽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信仰中的一位尊神,也是民間信仰中信眾最為廣泛的、影響力超大的神仙之一。道教對關羽的信仰始於宋代,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明清兩代道教供奉關雲長的關帝廟、關王廟、關聖帝廟、老爺廟遍及全國各地。《京師乾隆地圖》所錄,清代乾隆年間,都城北京城內專門祭祀關帝和以祭祀關帝為主的廟宇多達116座。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令人矚目。關帝信仰的普及程度和信仰的熱度可見一斑。

東方國際大都市上海地區的關帝信仰也十分普遍。黃浦江邊,自古就有信仰關帝的歷史傳統。時至今日,上海仍然有四座關帝信仰的古建寺觀遺存。歲月更迭,四座關帝廟寺觀飽經歷史滄桑,見證了關帝信仰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傳承歷程。

在道教中,關羽還是一位財神爺,這源於明清時期商人的推崇。明清時期的商人推崇關羽掛印封金、一介不取的故事,尊關羽為義財神。於是關帝在履行扶正壓邪、護佑眾生職責的同時,又多了一項保佑商家招財進寶的職責。仔細品味,關羽被商家尊為財神也有幾分道理。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重農輕商的思想意識嚴重。商為四民之末、無商不奸的觀念,代表著古代百姓對商人的主流看法。關羽的忠是商家順從執政者、守法經營的榜樣。關羽的義是商家誠信經營、重義守信的標杆。崇拜關羽、效法關羽,商家就會從關帝爺的身上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是商人不能逾越的紅線。關帝的監督,提醒人們遠離非法不義之財的誘惑。

關羽同時又是義的化身。見利忘義,是中國傳統道德、也是道教之宗教道德大力抨擊和摒棄的行為。為正統信仰衛道、促進信眾育德、監督不軌行為,關帝信仰肩負的是大眾的精神希冀。

關帝信仰,代表的是傳統文化下的民眾自覺意識。道教認為,關公不但是「武聖」、「財神」,也是「正義誠信」的化身,關公文化的「忠、義、仁、勇和誠信」,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準則是一致的。合理地傳承傳統文化,並使之為今所用,才可以使我們的民族精粹永不過時。

註:本文作者百川,原文名稱《舊時商家緣何拜關羽?答案:誠信就是金錢、誠信就是財富!》,因發布需要有刪改。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去道教第二十八福地煉金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掌壽算、興雲雨、產萬物,西嶽大帝究竟有多大的神通?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