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貴州最值得尊敬的山路,抗戰期間曾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已成文物

貴州最值得尊敬的山路,抗戰期間曾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已成文物

貴州,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境內以高原山地居多,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對於開車去過貴州的司機朋友們來說,說起貴州的路,估計很多人都會搖頭,不是路不好走,而是轉的讓人頭暈的山路,這一條接一條的盤山公路讓很多司機吃盡了苦頭,特別是新手。在這些眾多的山路中,卻有這樣一條山路,它雖然驚險,但很值得尊敬,在抗戰期間曾立下了汗馬功勞,它就是二十四道拐,下面一起去了解下吧。

二十四道拐,是一段有著二十四道彎的盤山公路,它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的晴隆縣城南郊1公里處,全長4公里,從山腳到山頂的直線距離約有350米,垂直高度約有260米。整條山路依山而建,彎道頻繁,但設計很是精巧,獨具匠心,以「S」型順山勢蜿蜒盤旋至關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二十四道拐歷史悠久,在明清時代,此處便是蜿蜒的古驛道,古稱「鴉關」,在關口處還建有「湧泉寺」,寺外還設有一茶亭,來專門供過路人或遊客小憩。

為什麼說這二十四道拐盤山公路,在抗戰期間立下了汗馬功勞呢,這裡還有一段光榮歷史。二戰時期,美國的援華物資要運到前線就必須要經過滇黔線,而這條二十四道拐山路就成為了二戰時期滇緬公路上的「生命線」,是抗日戰爭時期援華軍需物資運輸的大通道,承擔著國際援華物資和數萬名中國遠征軍赴滇緬作戰的運輸任務,成為連接前線與滇緬、滇印公路兩條國際大通道的橋樑和紐帶。正因為如此的重要,該山路還曾遭到過日寇的多次轟炸。

據了解,這二十四道拐始建於1935年,於1936年9月完工通車,明清時寺宇石刻,也均在築路時被毀損。抗日戰爭開始後,貴州成為了抗戰的大後方,這二十四道拐的所在地貴州省晴隆縣也成為了抗戰後方戰略物資的集散地,平均每天都有3000多輛運送抗戰物資的汽車經過這裡。為此,美軍還專門在晴隆設立公路改善工程處,在當地群眾的配合下,對二十四道拐進行了維修,以保障運輸暢通,一直到日寇無條件投降後一個多月後美國工兵才逐漸撤離。

如今,這條世界史上有名的「史迪威公路」形象標識的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已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見證,而載入史冊。不僅如此,為了更好的保護這條抗戰公路,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已被批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納入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從2018年8月10日起,對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實行封閉保護,禁止社會機動車輛通行。怎麼樣,小夥伴們,看了這條抗戰公路,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換個視角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中國時速最快的列車,30公里僅8分鐘,如今卻虧損嚴重受人冷落
中國最冷的城市,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8度,不是漠河是這裡

TAG:換個視角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