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40組穿越時光的照片,哪張感動了你?

這40組穿越時光的照片,哪張感動了你?

每一個家庭

都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每一張照片

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它們像一首溫暖的小詩

沉澱著歲月的記憶

承載著對美好生活的夢想

40個普通家庭的新舊影像

帶你一起穿越40年

回味改革開放的光影記憶

1、從「兩輪」到「四輪」

1979年,山東濟南,28歲的李伏英用自行車推著剛滿一歲的兒子張侃出行(張侃提供)。2018年,張侃用私家汽車接送母親李伏英(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2、土坯房變成小洋樓

1996年,浙江安吉,外婆徐苗香抱著11個月的藍晴霞在土坯房裡(藍晴霞提供)。2018年,藍晴霞和外婆在土坯房改造的自家小洋樓民宿外(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3、打拳的還是我

2002年,河南蘭考,6歲的李傲星在老式青磚房前打拳(李傲星提供)。2018年,李傲星在150平方米的大房子前打拳(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4、我當上了警察

1985年,山東菏澤,6歲的周鵬在老家習武(周鵬提供)。2018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老師周鵬在北京家中展示籃球(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5、小崗村的變化

1982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之一嚴宏昌在茅草房前(資料照片)。2018年,嚴宏昌和家庭成員在自家房屋前合影(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6、還是我們哥四個

1994年,西藏阿里,24歲的強巴(右二)和兄弟在「東風」牌運輸車前合影(強巴提供)。2018年,西藏山南,強巴(右二)和兄弟在私家車前合影(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7、大興安嶺的姐弟倆

1985年,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8歲的崔波和弟弟合影(崔波提供)。2018年,崔波和弟弟在居住的高層小區合影(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8、小美女長大了

1994年,安徽合肥,6歲的周愛際在水泥預製板拼接成的「大板樓」家裡(周愛際提供)。2018年,周愛際在160平方米大房子里(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9、小丫的家

1991年,河南開封,6歲的柏揚在家中,家中彩電24英寸(柏揚提供)。2018年,柏揚和兒子在北京家中,家中彩電60多英寸(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10、告別窯洞進樓房

1997年,山西太原,69歲的薛美香在自家窯洞里切肉(孟春蘭攝)。2018年,90歲的薛美香在自家房子里切水果(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11、新居前面再合影

2005年,甘肅皋蘭,61歲的王毓燦和老伴兒魏秀蘭在自家土坯房前(王毓燦提供)。2018年,王毓燦和老伴兒在自家磚瓦房前(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12、看我托腮照

1978年,黑龍江牡丹江,8歲的於林波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畫畫(於林波提供)。2018年,於林波在新家中的電腦桌旁(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13、「步步高」

1985年,雲南尋甸,27歲的王漢明和妻子在家中舉行婚禮(新華社記者楊宗友攝)。2018年,王漢明和妻子在200多平方米的家中客廳留影(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4、「小黑白」變「大液晶」

1990年,甘肅蘭州,26歲的陳玉芳在家裡的黑白電視機前拍照(陳玉芳提供)。2018年,陳玉芳家換成了42英寸液晶電視機(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15、終於有了自己的車

1983年,重慶,4歲的董嘉坐在臨時停放的紅旗牌小轎車上(董嘉提供)。2018年,董嘉站在自己的私家車旁(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16、瞧這一家子

1993年,四川攀枝花,劉蘊晗(前右二)在奶奶懷中和家人合影(劉蘊晗提供)。2018年,劉蘊晗(後右三)和家人在改造後的老家門前合影(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7、從火牆到地暖

1981年,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7歲周寧的身後是東北傳統平房的火牆(周寧提供)。2018年,周寧在自家屋內看書。現在是地熱供暖(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18、同樣的房間,不同的風景

1994年,北京,26歲的鄭虹在家中的客廳里(鄭虹提供)。2018年,從事畫冊編輯設計工作的鄭虹把之前的客廳改成了自己的書房(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19、還是姐妹倆一起做飯

1986年,江蘇宿遷,8歲的翟紅娟(左)和姐姐刷碗揉面(翟紅娟提供)。2018年,翟紅娟(左)和姐姐在家裡準備午飯(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20、姐倆相聚在餐桌

1991年,江西南昌,4歲的盧婧(右)和表妹在家吃東西(盧婧提供)。2018年,盧婧(右)和表妹在寬敞的房子里聊天(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21、廚房的歲月

1999年,廣東東莞,9歲的唐詩言在家裡洗碗。房子是爸爸單位分配的(唐壽新攝)。2018年,唐詩言在她父母購買的住房裡洗碗(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22、脫貧記

2005年,海南白沙縣,28歲的符文京和家人在自家的茅草房前(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 攝)。2018年,符文京坐在自家的磚瓦房前(新華社記者楊冠宇 攝)。

23、紙質書變身電子書

1993年,江西南昌,8歲的彭菁在家中看書(彭菁提供)。2018年,彭菁在家中看電子書(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24、金婚50載

1992年,湖南長沙,50歲的錢正華和44歲的楊家梅在單位宿舍房(錢正華提供)。2018年,迎來金婚紀念的錢正華和楊家梅在200平方米的家中(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25、終於有了獨享空間

1982年,黑龍江哈爾濱,13歲的孫廣治(倒數第二排左一)與兄弟姐妹在家中(孫廣治提供)。2018年,孫廣治在家中寬敞的書房裡(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26、基諾鄉巨變

1984年,雲南西雙版納,20歲的基諾族姑娘腰則(左二)和家人及朋友在簡陋住房裡(腰則提供)。2018年,腰則(左一)和家人在設備齊全的新家裡(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

27、進城啦!

在內蒙古四子王旗,20多歲的都貴瑪(中)和女兒查干朝魯(左)在蒙古包前(都貴瑪提供)。2018年,76歲的都貴瑪(右)和查干朝魯在自家樓下(新華社記者 鄒予 攝)。

28、畫出美好新生活

1990年,江蘇南京,56歲的邱平在家中(邱寧提供)。2018年,離休教師邱平在帶電梯的110平方米的小高層住宅中畫畫(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29、外婆和媽媽,媽媽和我

1990年,山西太原,5歲的張斯(右)和媽媽要平智在家中(張斯提供)。2018年,張斯(左)和5歲的女兒韓斯暘在家中(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30、電話的故事

1978年,陝西臨潼,蔣逸芬在家裡。因工作需要,家裡安裝了鐵路系統內部電話(蔣逸芬提供)。2018年,陝西西安,蔣逸芬在160多平方米的家中(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31、茶鄉好兄弟

1980年,福建武夷山,7歲的黃聖輝(左)和弟弟在自家老房子前(黃聖輝提供)。2018年,茶農黃聖輝(左)和弟弟拿著幼時的照片在自家院子前(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32、別了,老房子

1988年,內蒙古庫倫旗,5歲的閆文麗在自家的老房子前(閆文麗提供)。2018年,閆文麗在自家經營的酒店中整理衣物(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33、洪湖裡長大,洪湖外安家

湖北洪湖,養殖圍網拆除前王貴寶一家的住所(王貴寶提供)。2018年,41歲的王貴寶(右)與父母在新家(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34、舊磚房變獨棟

1978年,雲南尋甸,24歲的楊彩珍(右)在居住的磚房前織毛衣(楊彩珍提供)。2018年,雲南曲靖,楊彩珍在自家200多平方米的獨棟住宅前(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35、那年的婚房

1992年,安徽合肥,35歲的衛世平(後右)和家人在新婚的弟弟家中(衛世平提供)。2018年,衛世平(前右)和家人在新家中(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36、從危房到新房

1992年,遼寧撫順,40歲的陳玉芳(左二)一家在採煤沉陷區老房子中(陳玉芳提供)。2018年,陳玉芳(右二)一家在90多平方米的新房中(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37、深圳一家人

1988年,廣東深圳,12歲的歐陽韻倩(左)和家人在父親單位分配的房子里(歐陽韻倩提供)。2018年,歐陽韻倩(左三)和家人在自己購買的商品房裡(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38、歸國來創業

1981年,廣西桂平,百天的劉瑜和父母合影(劉瑜提供)。2018年,上海,留法歸來的劉瑜和丈夫尼古拉在自己經營的餐廳里忙碌(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39、吾家有女初長成

1993年,黑龍江哈爾濱,4歲的吳濯鎣在30平方米的家中(吳濯鎣提供)。2018年,吳濯鎣在自己90平方米的新家裡(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40、苗家婚宴的變遷

2008年,廣西那坡縣,村民在一戶苗族青年家參加婚宴,婚宴非常簡陋(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2018年,村民婚宴上的菜品已變得十分豐盛(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翻開這疊老照片

似乎每一張都在訴說著一段故事

它們如一段躍動的光譜

濃縮了滄桑巨變

折射出改革開放40年的奇蹟

照片是定格的記憶

時光會走遠

但影像會長存

來源:墨香中華

關注品慢生活,這裡承載著您的詩與遠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慢生活 的精彩文章:

家庭小院子設計大全!
選用合適的鋪地材料,為庭院增色

TAG:品慢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