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別犯方向性的錯誤,人生中「大」的決策其實只有這兩類

別犯方向性的錯誤,人生中「大」的決策其實只有這兩類

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我們的決策上,作出更棒的決策將為我們節省大量的時間,否則的話我們將花費大量的時間來修正糟糕的決策。

生活就要行動,行動就要做決定。日常的生活就是由永不停止的系列決策構成的。一些決策很小且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有些決策則很大且對人生具有決定意義。當決策的方式是理性的時候,我們就過著理性的生活;當決策的方式是非理性的時候,我們就過著非理性的生活。理性的決策可以使我們在不違背他人權利或損害他人福祉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當批判性思維被用於決策時,它通過將決策方式提升至意識水平和深思熟慮的程度,增強所做決策的理性。

有多少個思維的領域就會有多少個決策的領域。確切地說,我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決策就是如何思考以及思考什麼,因為我們如何思考與思考什麼就決定了我們怎樣去體驗和行動。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我們要決定思考什麼、體驗什麼和做什麼;當我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決策時,我們要決定思考什麼、體驗什麼和做什麼;當我們對自己所成長的社會環境以及所屬的社會群體(家庭、專業、個人協會、國家等)做決策時,我們要決定思考什麼、體驗什麼和做什麼……不僅如此,我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某個領域所作的思考,常常會受到我們在自己生活的另一個領域所作思考的影響,而且領域之間往往相互重疊。最終,我們在自己生活的一個領域做作的決策,會受到我們在自己生活的另一個領域所做決策的影響。

要成為一個有決策技巧的決策者,我們就必須成為一個嫻熟的思考者,而且要既能學會將人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思考,也要學會就人生的某個複雜的層面展開思考。我們所生活的最深層的世界出自於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並由思想和行動維持。要成為一個批判性思維者,我們必須成為一個自己內在世界的觀察者,去觀察我們構建自己內在世界的方式。

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自己的人生

成為一個高效的決策者,你就能完整地洞察自己的人生。由於你人生中最基本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代表了你已經作過的最基本的決策,而這些決策則與你的生活質量存在著持續的意涵。如果你將要作出人生中最重要的決策的話,那麼你需要反思與之相關思維和行為方式,並對它們進行分析和評估。舉例來說,如果你假定,自己生活的最基本的方式不需要評估,那麼暗含在那些生活方式中的錯誤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消極的意涵和後果。

下面是一個全局性的關鍵問題:「在多大程度上我質疑了或沒能質疑自己的社會條件化?」

這一問題包含了諸多子問題:「我在多大程度上過於簡單地接受了自己從小到大被要求相信的宗教、從小到大被要求相信的政策、從小到大被要求相信的哲學、從小到大被要求相信的價值觀以及從小到大被要求相信的生活方式?」當然,我們去認識下面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去質疑自己如何受到影響,並不是要我們不加批判地拒絕這些影響,而只意味著我們停止假定上述的那些東西,它們普遍都積極或必定代表了我們所能做的最佳選擇。

評估決策的形式

我們如何能確定自己的決策在多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首先,我們非理性的決策通常會屬於那些我們做過的但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決策。所以,請讓我們從分析自己下意識的決策開始。

如果你問自己昨天做了多少決策,你可能會為如何確定這一數量感到為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絕對數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識到所做的決策都有哪些類型,並找到一種方法開始對這些決策類型中的決策形式進行界定和評估。

我們所有人都有基本的需求。結果就是,我們要在如何滿足那些需求中做出選擇。另外,我們已經選擇了價值觀,也就做了與那些價值觀有關的選擇。我們假定自己的基本價值觀支持著自己的幸福,並且認定它作為自己的一種一般存在的組成部分。沒有人會對自己說:「我選擇按照一種會削減自己福祉且會傷害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

而且,我們所有人做的決策都對他人的幸福存在著意涵。當我們所做的決策會削減或傷害別人幸福的時候,我們就做出了不道德的決策。當我們做出的決策或選擇的價值觀會削減或傷害我們自己的幸福的時候,我們就做出了非理性的決策。

確實,我們的大腦受到即時滿足與短期滿足這種「背後勢力」的操縱,因此要讓它作長遠的考慮就要進行反思。而要反思,我們就必須如皮亞傑所講的,將自己的行為提升至意識可及的水平。當然,僅僅如此還不夠,因為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個問題卻不採取步驟糾正它。

如果要用我們對自己長遠利益的洞察力來約束自己行動的話,則自我訓練和意志力便不可或缺。當我們識別出了自己生活中的非理性決策時,我們就發現了某些被稱之為壞習慣的東西。當我們用理性的決策方式替代掉非理性的決策方式時,我們就是用一種好的習慣替換掉了壞的習慣,這一替代發生在行為水平上。

由於習慣可以歸為在很長時間跨度內的成百上千或成千上萬個決策,因此我們能通過鑒別出壞的習慣並進一步用好的習慣來替代它,從而實現令我們的決策明顯改善的目的。比如,我們能通過在很長的時間跨度內吃健康的食物而非不健康的食物,從而做出成百上千個理性的決策。一旦決策在很長的時間跨度內顯現於行為當中,那麼它就產生了一種富有成效的行為。

「大」的決策

你的人生中有兩類大的決策值得關注。

那些或多或少明顯有長期後果的決策,如基本職業的選擇、配偶的選擇、價值觀的選擇、哲學的選擇以及為人父母的一些基本決策。

那些長期後果必須得到揭示的決策,諸如我們日常習慣的意涵,包括那些我們飲食和鍛煉習慣中的隱含意義。

一般來講最危險的決策是那些「不加思考」的決策——那些潛藏在我們生活中不被注意不被評估的決策。很明顯,不可能將所有的決策都提升至意識可及的水平,因為那樣的話我們將沒有任何習慣可言。然而,一方面我們可以聚焦於評估決策的類型或決策群,另一方面(決策合集中大的決策)和個體決策中大的決策也應該聚焦。

決策的邏輯

決策的邏輯是由決策的目標和跟隨這一目標後面的主要問題決定的。

目標:在一些備選項組合之間所要確定出來的對象——最符合我們的福祉以及他人福祉的一個。

問題:按提出的條件完成以下句子:「在我人生的此時此刻,面對備選項(A、B、C或D),哪一個是最有可能提升我們的福祉和與之相關的他人的福祉的選項?」

合理決策的四個關鍵點是:

認識到你面對的是一項重要決策;

準確地界定各個備選項;

理性地評估各個備選項;

讓自我訓練在做出最佳選擇中起作用。

上面的每一個因素都代表了對思考者的潛在挑戰。

認識到一項重要決策所需的條件

很多最糟糕的決策都源於認識不到那時那刻正在做的決策,而這一情況發生所導

致的後果則是很多決策都是在下意識中做出的——進而,往往是基於自我中心主義或社會中心主義做出的。人們做出的很多有關朋友、合作夥伴、家庭作業、家庭、娛樂(包括酒精和藥物的使用)以及與個人滿足感有關的決策都是由「蒙著眼睛」所做的決策導致的(「它在我身上從來沒發生過!」「我只是沒有意識到!」)。

準確地認識決策的各個備選項

請認識到一個手上的決策並不會以所有信息明了的狀態擺在那裡。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我們所要面對的決策的各個備選項是什麼?在這裡,很多決策因為沒能準確地界定各個備選項而被扭曲。這種失敗以兩種形式表現出來:(1)錯誤地認為某對象是備選項,而其實不是;(2)沒能認識到某個備選項的存在(思維太狹隘)。

按照以下思維方式思維的決策屬於第一種常見的失敗型決策。

我知道他犯了嚴重錯誤,但是他愛我,而我能幫助他改變 !

我知道在我們的關係中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我們相互愛著對方,因此那不是 問題 !

我知道自己在工作中表現不好,但是我最終將獲得認可 !

我知道我應該學習這一知識點,但是我可以在考試前的晚上通過死記硬背來學習它 !

第二種類型的失敗(思維太狹隘)很難矯正,因為(當一個人思維太狹隘的時候)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思維太狹隘。實際上,思考者的思維越狹隘,他們就越認為自己的思維是開闊的。一個很有用的經驗法則是,如果你在做決策的時候只能得到一至兩個選項,你很可能就陷入了思維狹隘。

我們發現了如下兩條規則很有用:

規則1:永遠存在一條路;

規則2:永遠存在另一條路。

根據我們目前為止已經考慮的問題,現在請讓我們看一下成為一個更有技巧的決策者的程序。

在你的決策上花更多的時間

如果我們不花時間反思自己的決策,我們就無法提升它們。我們的行為要真正發生改變需要我們對自己現有的行為進行思考。其中需要重點認識到的是,一個糟糕的決策將令我們浪費大量的時間。比如,一對夫婦在認識到他們的婚姻是場糟糕的婚姻之前花了5到10年的時間,並最終結束這場婚姻,各自去尋找一段更有效的關係。人們往往由於一個糟糕的職業選擇而失去數年的發展機會。學生們往往由於他們選擇——而且是低效的選擇——的學習模式而浪費掉大量的時間。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我們的決策上,作出更棒的決策將為我們節省大量的時間,否則的話我們將花費大量的時間來修正糟糕的決策。

變得系統

人們需要弄清自己的主要習慣。他們需要給予自己時間,去圍繞自己的主要需求和精力投放的主要區域做決策:飲食習慣、鍛煉習慣、自由支配時間、社會相互作用以及這四項以外的決策。人們必須批判性地思考在生活的每個方面所形成的習慣如何影響整體的生活質量。比如,如果你每天花費很多個小時玩電腦遊戲,決定做這件事情的一些意涵是什麼?你有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沒時間去做?

一次處理一個主要的決策

快速地思考通常不能幫助我們很好地弄清楚自己的決策。我們越試圖同時做更多的事情,以及我們越試圖以更快的速度做這些事情,我們就越有可能令每件事都做不好。由於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世界,要讓我們認同花時間弄清自己所面臨的決策很重要是困難的。在做了一個糟糕的決策以後,我們有時會說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弄清那個問題。但是問題的通常情況是,我們有時間,但是我們沒有利用這些時間。一般來說,我們處理決策時越深思熟慮——我們越花時間弄清問題的所有層面——我們的決策就越好。

形成對自己無知的認識

我們對自己絕大多數的決策都是無知的。我們對自己(決策)的無知越了解,我們的決策就會越深思熟慮。能夠認識到和面對我們所不知道的事物,對我們去確定必須要將什麼弄清楚是有幫助的。我們傾向於忽視進行有效決策需要知道什麼,但是這並非是大多數人決策中的首要問題,首要問題是,我們認為自己已經知道了所有與做決策相關的事情。我們在知識上是無知的。

決策的維度

通過運用思維的要素為導引,我們至少能夠界定出決策的九個維度,而這九個維度分別代表了思維中有可能出問題的九個方面。這些維度的給出並非界定了一個可以不加思考或機械遵從的問題的核查程序,它們只是預先假定好的判斷和在每一個維度上的思維。

成為一個高效而理性的決策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弄清並定期重新闡明你最根本性的目標、目的和需求。你的決策應該幫助你去除障礙和創造機會,從而接近你的目標,實現你的目的和滿足你的需求。

2、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有可能,就應該一次解決一個問題或一次完成一個決策,並請你儘可能清楚且精確地陳述決策的情境,並構建各種備選項。

3. 研究各種潛在的替代性決策的環境,以弄清你正在面對的決策的類型,弄清你可能要面臨的大量備選項後面的意涵是什麼,區分那些具有某些控制力的決策與那些似乎是強加給你的決策,集中自己的精力於最重要的決策和那些你能夠施加的最大影響力的決策。

4. 弄清你所需要的信息,並且積極地尋求信息。

5. 認真地分析和闡釋你所搜集到的信息,以及你能從中得到什麼合理的推斷。

6. 弄清你可以採取的行動選項。什麼是你能在短期之內做的?什麼又是你在長期之內要做的?明確地認識你在金錢、時間和力量方面的限制。

7. 評估你在決策情境中的選項,考慮各個選項的有利面和不利面。

8. 採取策略性的方法實現決策,並堅持這一策略。這可能會涉及直接行動的策略或在想清楚之前要採取的審慎觀望的策略。

9. 當你採取行動的時候,在你行動的意涵開始顯現的時候就監控它。準備修正自己的策略,一旦環境需要,在意識到要修正的即刻便開始修正。隨著你得到更多與決策有關的信息,準備轉換你的策略、你的分析、你對決策類型的陳述或同時轉換上述三者。

本文摘編自《思辨與立場: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批判性思維工具》

作者:[美] 理查德?保羅 琳達?埃爾德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當德魯克思想遇上稻盛哲學
為什麼支持你的總是陌生人?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