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拿起的是道理,放下的是執念

拿起的是道理,放下的是執念

文:星雲法師

趙州禪師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法王,人稱「趙州古佛」。凡有所問,他經常不從正面回答,總會要學者從另外一個角度去體會。有一次,一位信徒前來拜訪,因為沒有準備禮品,所以非常歉意地說:「我空手而來!」

趙州禪師望著信徒說:「既是空手而來,那就請放下來吧!」信徒不解,反問:「我沒有帶禮品來,你要我放下什麼呢?」

趙州禪師隨即說道:「既然沒有東西放下來,你就帶著回去好了。」信徒更加迷惑:「我什麼都沒有,帶什麼回去呢?」

「就帶那個什麼都沒有的東西回去。」趙州禪師答。

信徒滿腹狐疑,自語道:「沒有的東西怎麼好帶回去呢?」

趙州禪師這時才指示道:「你不缺少的東西,就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就是你不缺少的東西。」

信徒仍然不解。

趙州禪師無可奈何地說:「和你饒舌多言,可惜你沒有佛性。說你沒有佛性,但你並不缺佛性。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沒有佛性,還是不缺少佛性呢?」

信徒至此才稍有契悟。

禪門的人生觀好像皮箱一樣,有時要提得起,有時要放得下。而且,不僅要知道何時提起何時放下,還要知道什麼是應該提起的,什麼是應該放下的。

趙州禪師讓信徒放下的,不是信徒心中想的具體的禮物,而是指信徒心中的常俗理念,是他因沒帶禮物而有的那份歉意。

信徒沒懂趙州禪師的意思,因此說自己什麼也沒拿,無法放下。

趙州禪師反說那你就拿回去,實際是讓信徒將自己的話帶走,讓他好好參悟。結果信徒以為趙州禪師說的依然是他那沒有帶的「禮物」,所以回答沒什麼可帶走的。

直到後來,趙州禪師的一番說教,才讓信徒稍有領悟。人生,有時候就是拿起和放下的學問。要拿起的是道理,要放下的是執念。當別人說玄妙的道理時,我們要學會拿起;當自己的內心困擾於一個問題不快樂的時候,要學會放下。

只有搞清楚拿起和放下的真正意義,才會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智慧,也才會擁有更多的快樂。

戊戌年(2018)第十九期

放生法會共修

近日北方氣溫回升轉暖,河水開化,應大眾所請,積福慧於12月18日,啟建2018年第十九期放生法會共修(本年度最後一次)。願四恩三有法界一切眾生,消無量罪垢,解無量冤業,集無量福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覺 的精彩文章:

誰能學禪?什麼樣的人是學禪的根器?
《六祖壇經》中的智慧偈語明心見性、醍醐灌頂!

TAG: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