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景區特產亂象:平遙3元陳醋加水賣100,東北人蔘插釘賣外地人

景區特產亂象:平遙3元陳醋加水賣100,東北人蔘插釘賣外地人

文|AI財經社 李依蔓

編|明萱

剛過去不久的國慶黃金周,許多外出的遊客購買了不少景區的知名特產,興緻勃勃地拎著大包小包回家饋贈親友。但他們買到的,很可能是「專坑外地人」的假特產。

據《新京報》報道,山西省平遙古城裡售價高達百元的老陳醋,其實不少是成本僅兩三元的勾兌醋、摻水醋,不僅口感和營養與真正的陳醋相差甚遠,還可能因衛生不達標而影響身體健康。

不過,平遙假陳醋暴露的,只是旅遊景區特產亂象中的冰山一角。用502膠水粘成的東北「野山參」,黑提製成的假江南烏梅,土豆粉冒充的「西湖藕粉」,椰樹皮熬制的假燕窩……各地旅遊景點幾乎都有被假特產「抹黑」過的經歷。

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有網友評論稱,平遙這麼做是在自毀長城,只會讓人們以後對山西老陳醋望而卻步。知名特產制假售假傷害的,不僅是花大價錢買假貨的消費者,更是知名特產多年累積的信譽和當地旅遊業的品牌。

哄的就是外地遊客

名聲在外的山西老陳醋,一直是平遙最具特色的產品之一,稱其是當地旅遊業的「門臉」一點都不為過。古城裡,各種顏色、大小的罈子和罐子被擺在形形色色的醋店內外,幾乎每一家都打著「純手工釀造」「古法釀造」的旗號。

然而,這些特產店裡的所謂陳醋大多來自小作坊或醋廠,批發價一斤兩元左右,與手工釀造沒有絲毫關係。醋商買來這些普通的食醋,兌水後裝進看起來高大上的瓶子和盒子里,再在古城租個門臉,起個「楊氏醋坊」「李家醋坊」之類的名字,當地老百姓3元一斤購買的散裝醋就搖身一變,成了高級的十年陳醋,賣到了一斤100元左右的天價,身價翻了近50倍。

從業者毫不避諱地表示,這些假陳醋,「哄的就是外地遊客」。釀造食醋30多年的王金龍告訴《新京報》,這已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不做(賺)你們(遊客)的錢,那賺誰的錢。」

據《新京報》報道,平遙古城西門附近一家醋店的老闆閆福慶(化名)對外自稱「手工醋釀製大師」,但他店裡所謂三年或五年陳釀的老陳醋,其實都來自批發價1.5元每斤的醋廠,經他包裝後標價3元到8元,而他進貨的那家醋廠,醋缸里漂浮著密密麻麻的死蒼蠅。

有業內人士向新京報透露,平遙當地的陳醋由高粱、大豆、麥麩、大麴等釀造而成,按照不同的比例進行發酵,原則上一噸原料出醋的量並不多,而一噸高粱就需要1000元左右。因此,純糧食釀造的食醋成本價就超過1.5元一斤。而閆福慶店裡最便宜的醋一斤賣1.5元,已經低於正常的成本價,是用醋酸調配而成的「勾兌醋」。

一位平遙當地村民告訴AI財經社,一些小醋廠為節約成本向村民收購原醋,前兩年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院子里的石板或土地上釀醋。不過,很少有人會在釀醋時清潔地面和工具,糧食堆放在垃圾甚至廁所旁,用鏟土的鐵鍬翻曬是很常見的事,到夏天經常有蒼蠅和蚊蟲飛撲進糧食堆里,他們也從不去清理。當地人都知道這些醋不幹凈,自家吃的一小部分都是另行釀造。

這位村民還告訴AI財經社,真正用糧食釀造的原醋香味撲鼻,口感醇厚,上面還漂著點點油花,村民們自己家吃的就是這種醋。但為了多賺錢,他們交給醋廠回收的所謂原醋里,都添加了醋酸、增稠劑和別的添加劑,這些「勾兌醋」味道刺鼻,顏色渾濁,嘗起來有股怪味兒。

這篇報道發出後引起了強烈反響,晉中市食葯監局與平遙縣市場監管局組成調查組,對整個平遙縣範圍內的食醋生產企業及小作坊進行全面檢查,多家無證生產及銷售的商戶被查處,停業整頓。但平遙這座聞名世界的歷史古城,卻被假陳醋潑上了一盆髒水,再也洗不清了。

為追求高額利潤,商家制假售假的現象並不鮮見,而監管難、追責難的著名旅遊景區的特產更是假貨泛濫的重災區。

旅遊景區假特產泛濫

東北有三寶,人蔘貂皮鹿茸角。這句俗話,讓許多遊客對東北的滋補佳品心嚮往之。他們認為在原產地購買的特產品質地道、物美價廉,卻沒有料到,許多旅遊景點的商家就是專門利用遊客的這種心理,設下了陷阱。

在哈爾濱南極批發市場名優城五樓,人蔘、林蛙、鹿鞭、熊膽應有盡有,專供各地商販批發購買,其中人蔘最受歡迎。但央視調查發現,從這個混亂不堪的市場流出的所謂東北特產,大多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批發價75元一根的人蔘被裝進標有「野山參」或「移山參」的盒子里,價格就變成了600元。把邊角料用膠水粘到殘破人蔘的蘆頭(根莖部分)做成完好人蔘的樣子,美其名曰「工藝參」,「一般都是賣給外地人的」。蘆頭越長,說明人蔘生長的年頭越久,越能賣得上價,而且粘參用的膠水根本不是食用膠,而是普通的502膠水。

有的商家把人蔘中所含的皂甙成分提取後,再冒充正常人蔘出售,還有人用雙氧水清洗來給人蔘「美白」,在人蔘里注膠「整形」,給人蔘里注射金屬粉甚至插入鐵釘的方式來增加重量。為了讓遊客相信這些人蔘是真貨,包裝盒裡都有質檢編號和檢測證書。

有人在商場里專門提供這種看起來很正規的假檢測報告,兩三元就能買到一份,而且態度猖狂地告訴央視,「不知道你們當地什麼法律,我們這兒沒什麼管的」。來批發進貨的商家對此心知肚明,「可以放心賣,吃不死人」。

在這個市場里,還有人用十幾二十元一斤的靈芝邊角料打粉,冒充數量稀少、價格昂貴的靈芝孢子粉,用價格更為便宜的鹿茸血、鹿血和牛血冒充鹿心血,把牛鞭當成鹿鞭賣,用牛蛙油冒充蛤蟆油等。至於那些包裝精美的熊膽粉膠囊,連商家自己都不知道裡面裝的究竟是什麼。

賣假特產不是東北的「專利」。去年五一小長假前,北京東城工商分局突擊檢查故宮周邊、王府井附近、北京站等遊客密集的地區,發現32戶商家中,有9戶涉嫌售賣假冒的全聚德牌烤鴨。

著名的天津特產十八街麻花也被假貨泛濫坑的很慘。AI財經社觀察發現,在天津,總有一些大爺或大媽徘徊在大大小小的麻花店附近,遇到外地遊客就「熱心」地上前幫忙指路,把他們帶到店裡購買「真正地道的天津麻花」。但許多網友曝光,通過這些托兒買到的麻花不僅有的價格高達每根上百元,而且油汪汪、硬邦邦,根本無法入口。

在許多山清水秀的江南古鎮旅遊,總能看到拇指大小、烏黑油亮的特產烏梅被放在古色古香的藤筐里或水靈靈的綠葉上,讓人食指大動。然而,這種偽裝成特產的「烏梅」,其實是商販在無籽黑提表面抹上食用油製作而成的,許多遊客吃了以後腹瀉不止。

央視還曾經曝光過,在杭州各大超市和旅遊景點售賣的西湖藕粉中,大多數都不是純藕粉,而是木薯粉、馬鈴薯粉、山芋粉、荸薺粉等價格低廉的澱粉。純藕粉與空氣接觸氧化後顏色微微發紅,而甘薯、馬鈴薯、荸薺、葛根等澱粉都是純白色或略帶黃色,為了看起來更逼真,部分商家還在假藕粉中加入了食用色素。由於藕粉產量低,這種冒牌貨在當地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到了旅遊旺季一天就能賣出三四百盒。

新華社則報道稱,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飯店裡或燒烤攤上吃的羊肉串,有不少是鴨肉、雞肉等雜肉添加羊肉粉、羊肉精製成,色澤、口感與真正的羊肉幾乎沒什麼區別。市場還有專門供做羊肉串的「次羊肉」,價格只有好羊肉的一半。

重慶市食葯監局曾在抽檢中發現,部分商家生產的元寶蛋糕大腸菌群超標,麻辣牛肉乾菌落總數超標,永川綠茶中有農藥氰戊菊酯,薯片里有膨鬆劑,小吃店裡的包子被摻了甜蜜素,香辣榨菜絲亞硝酸鹽超標,而且生產過程很不衛生。

即使是在制假售假會被重罰的泰國,也有一些不法商販開設了黑心餐廳,用一種特殊的樹膠混合椰子樹皮,熬製成看起來很像燕窩的食物,專做中國遊客的生意。這種被炒得火熱的滋補品正品市場價高達每公斤3萬元左右,假貨只賣不到一萬元。假燕窩成本非常低,餐廳向每位遊客收取630多元的餐費,導遊就能從中抽取約550元「介紹費」。

此外,還有用硬紙殼增加重量的西安獼猴桃果乾,沒有任何廠家信息的「三無產品」長白山野生藍莓干,以假充真的玉石珠寶等,充斥在全國各地的旅遊景區。要想買到靠譜的特產,遊客還需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摩拜正式完成股東變更 王興持股95% 胡瑋煒仍任CEO
優酷新任總裁發內部信:對優質內容會持續投入,將對內部全面整頓

TAG:AI財經社 |